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赤芍藥的種植方法

赤芍藥的種植方法

1、土壤:適合赤芍生長的土壤是沙質壤土。2、種植:將赤芍種子均勻地灑在土壤裏,深度為6釐米左右,然後在上方蓋4釐米左右的沙土,澆一次水。3、移栽:2年過後再移栽赤芍,清除周圍的雜草,入冬之前要在赤芍周圍培土保温,澆一次封凍水,幫助它順利過冬。

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左右種植赤芍,因為它會在每年的秋季長出新根,在這個時候種植赤芍,有利於它的根部發育,能讓它枝葉生長地更加茂盛。

赤芍的花期為5~6月,果期為6~8月。芍藥喜光照,耐旱,屬長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混合芽萌發後,若光照時間不足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

赤芍生長在闊葉林下及山溝中,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安徽等地。

赤芍藥的種植方法


赤芍育苗種植技術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適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側較差。秋後作物收穫後,進行秋翻,以利驅除病蟲害。翌年春整地,犁後用耙耙平,然後做畦,畦的大小長短,可根據地的形勢具體決定。

2、育種栽培:秋後收穫時即可分選種根,種根必須是具有芽苞,完整無疵、健壯的宿根。栽種時,先於畦間打穴,行間及株間距離40~50釐米,然後將種根分植於穴中,芽向上,每穴栽1株,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栽種3000株左右。赤芍分栽後,第1~第2年,可於畦邊間作包穀、黃豆,但在第3年則不能再問種其他作物。赤芍忌連作,種過赤芍的土地,最好能換土或改種其他作物,以免發生病蟲害。

栽培管理

1、施肥及除草:肥料一般用廄肥及豆餅,在分栽的同時隨即施用。第1次施肥可於春初出苗後,在株間用鋤掘穴施用,然後培土覆蓋,每年春、秋施肥1~2次,施肥時再鋤1次草,以防雜草蔓延。

2、摘蕾:芍藥種植後,每年結蕾開花,為了保證赤芍的根部養分充足,在其結花蕾時,即行摘除。

3、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芍藥灰黴病:病菌引起的病害,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一般在開花以後發病,陰雨連綿時最嚴重。防治方法:發病後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燬或深埋。採取輪作或選用無病種芽,平時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保持通風、透光。易發病期或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灑植株,每隔10~14天1次,連續進行3~4次。

②芍藥鏽病:危害葉片,7~8月病情較重。防治方法:芍藥收穫時將殘枝病葉集中燒燬,減少越冬菌源。發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70%敵鏽鈉400倍液,效果良好。

(2)蟲害: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為害根部。可用鋅硫磷2千克/667平方米,製成毒土,結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

收穫與加工

一般3年收穫,也可延至4~5年。但過5年以後根部變黑而導致品質低劣。採收期以秋季為宜。將挖得的塊根,除去鬚根,洗淨泥沙,曬乾或炕幹即得。

/"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擴展資料:

生長環境:野生芍藥多集中生長於北方海拔500~1500m的山地和草原。土壤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常見於山坡、溝旁、闊葉雜木林下,林緣和灌木叢。川赤芍集中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的山原和峽谷地,土壤多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

赤芍表面呈淡紫紅色或肉白色,有縱皺紋,體堅實,斷面多粉質,呈白色,外圍淡黃色,內有淡黃色的菊花紋理,以老根更為明顯,幼根內心紫色,味苦,微甜,香氣濃厚。原皮赤芍的形狀大致與刮皮赤芍相似。多為單條,或有分叉的雙支。外皮粗皮呈棕紅色或深褐色,有縱紋理。斷面內色較暗淡,或呈黃白色,亦顯菊花紋理,並有粉質。氣味與刮皮赤芍相似。

參考資料來源:/"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赤芍">百度百科-赤芍

中藥材赤芍怎樣培植?如何達到高產?

中藥材赤芍培植需要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的沙瓤為主,沙瓤的排水性比較良好,平地或者坡地是赤芍種植的理想之地。 由於地膜不宜澆水和施肥,所以頭年必須施足肥,多澆水,之後再覆蓋薄膜。蓋膜要緊貼廂面,拉直繃緊,用泥土壓緊一圈,不能讓風颳走了。從第二年開始追肥,將肥料溶人水中,在壟溝中灌溉。地膜覆蓋可有效減少雜草的生長,同時,具有驅避蚜蟲和減輕病毒病的作用。

赤芍在哪裏可以種植

赤芍栽培技術 一

(一)選地整地

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耕翻30釐米左右,清除田間石塊、雜草和草根,然後打壠或作畦。如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塊,宜採用平畦,土質較粘透水不良的地塊,宜採用高畦。畦高15釐米左右,畦寬100-140釐米,畦間距35釐米。

(二)種植方法

1、畦面順向開淺溝,溝深5-7釐米,條播,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5釐米左右,稍鎮壓。最好上蓋廄肥。第2年5月開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農家肥1次,冬季在畦面鋪圈肥或土雜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後作種苗進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頭栽法。種子繁殖,因生長年限長,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穫,生產上多不採用。

2、芽頭栽法

可採用大壟栽培。在壟上開溝,將選好的芽頭按株距30釐米栽種,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頭,再用腐熟餅肥或有機肥料施入溝內,覆土後稍壓即可。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栽種後,頭兩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鋪上圈肥,不僅增加肥力,並抑制雜草的生長。栽後第2年紅芽露出後,應立即中耕除草,此時的赤芍根纖細,紮根不深,不宜深鋤。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

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殘葉的同時,應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乾燥時期,也應適當培土抗旱。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灌溉。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

3、摘蕾 現蕾時,選晴天將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長。留種的植株,可適當去掉部分花蕾,使種子充實飽滿。

4、間作 栽後當年和第2年,可適當在赤芍空間栽種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穫糧食。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芍藥灰黴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脱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開花以後發病,陰雨連綿時最重。防治方法:發病後,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燬或深埋。採取輪作或選用無病種芽,平時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保持通風透光。易發病期和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曬植株,每隔10-14天噴1次,連續進行3-4次。

芍藥鏽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危害葉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藥收穫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燬,減少越冬菌源。在發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97%敵鏽鈉400倍液效果良好。

2、害蟲 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危害根部。每畝可用辛硫磷2公斤,製成毒土,結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

芍藥的栽培技術二

芍藥(PaeonieLaclifloraPall)是我國傳統的名花之一,與牡丹合稱為“花中二絕”是裝點園林,美化環境的主要花卉。其根乾燥為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肺、脾經,具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之功能,用於頭腦眩暈,脅痛、腹痛,肌肉攣痛、月經不調、胎動不安、自汗、盜汗等症。芍藥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其種植效益顯著,市場潛力很大,是一項新興產業。

1 特徵、特性

芍藥又名亦藥、草牡丹,是毛茛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有粗壯的肉質根,通常為圓柱形或紡錘形,淺黃褐色或灰紫色。芽為混合芽,叢生於根頸上,肉質,水紅色或黃色。莖肉根部簇生,高60—100cm。葉為二回三出羽狀複葉,在枝梢及近花處為單生小葉,卵狀披針形。花單生於莖頂,單瓣,花大,色豔,似牡丹,花色有純白、淡紅、紫紅、墨紫、黃、復(一花二色)等。花經15—20cm。雄蕊多數,花皮離生,果,含黑色種子數粒。芍藥原產於我國北方、日本及西伯利亞。性耐旱,喜涼爽,喜陽光充足。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雨澇積水。芍藥是蓿根植物,每年3月萌發出土,4—6月為長旺盛時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上部開始枯萎是芍藥甙含量最高。

2 栽培技術

2 1 整地

選擇排水良好通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前茬以小麥薦最優。栽培要求精耕細作,深耕20—40cm,耕翻1次或2次,結合耕翻每公頃施農家肥2400—60000kg作基肥,耕平,做畦。

2 2 繁殖

常採用分株繁殖,芍藥的栽植必須在8—9月進行,因這時利於根的傷口癒合和萌發新根,過晚芍藥芽頭已發新根,栽植時容易弄斷,影響來年生長。掘起老株,將芍藥頭從根部割下,選形狀粗大,無病蟲害的芽盤,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順其自然生長形狀切成塊,每塊留芽2—4個,芽頭下留2cm長的頭以利生長。一般每公頃芍藥芽頭可栽3—4hm2,每4至5年分株一次為宜。芍藥芽頭最好隨切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及時貯藏,可在室內選陰涼通風乾燥處,地上鋪濕潤的細沙土,將芽頭向上堆放,再蓋濕潤沙土。栽植時,按芍藥芽頭大小分別栽植,便於管理。行株距50cm×30cm,每公頃栽6×104株—6 8×104株。穴栽,每穴放一塊,埋入地下3cm為宜。栽植時,土壤不易過濕,以免引起爛根影響成活。爛前覆蓋麥草,樹葉等,保持土壤温度。第二年3月上旬,芍藥萌發前清除覆蓋物。

2 3 苗間管理

2 3 1 中耕除草早春鬆土保墒 出苗後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死苗。10月下旬,封凍前,離地面7—10cm處剪去枝葉,在根莖培土約15cm,以利越冬。

2 3 2 追肥 第二年起每年追肥三次,每次追肥,於植株兩側挖穴施下為好,詳情見表1。

2 3 3 排灌水 芍藥喜旱怕澇,一般不需灌溉,嚴重乾旱時,可在傍晚灌透水一次。多雨季及時清溝排水,減少發病機會。

2 3 4 摘蕾 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根部生長,每年春季現蕾時要及時將側蕾摘除,花後如不留種子要將殘花剪去。

2 4 病蟲害的防治 主要有以下幾種:

2 4 1 軟腐病 病株葉面、葉柄、花莖上出現水浸狀斑,進而萎軟下垂,如不及時防治全株死亡。發現此病時剪除爛葉、爛莖,在剪處塗硫磺粉,也可用代森鋅等藥預防。

2 4 2 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片,被害葉兩面出現白粉狀病斑。發病初期用50%託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一次連噴2—3次。

2 4 3 蚜蟲和紅蜘蛛病 發生可噴40%樂果稀釋1000—1500倍噴灑,每週一次,連續噴三次可消滅。

2 5 採收加工

10月中旬植株枯黃時採挖,先將地上莖葉割取,然後小心挖出肉質根剝泥去雜,曬半乾,切片,曬乾為赤芍選粗壯根去皮,煮透曬1—2d,浸去變軟搓實,切片,曬乾為白芍。

赤芍栽培技術三

(一)選地整地

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耕翻30釐米左右,清除田間石塊、雜草和草根,然後打壠或作畦。如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塊,宜採用平畦,土質較粘透水不良的地塊,宜採用高畦。畦高15釐米左右,畦寬100-140釐米,畦間距35釐米。

(二)種植方法

1、畦面順向開淺溝,溝深5-7釐米,條播,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5釐米左右,稍鎮壓。最好上蓋廄肥。第2年5月開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農家肥1次,冬季在畦面鋪圈肥或土雜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後作種苗進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頭栽法。種子繁殖,因生長年限長,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穫,生產上多不採用。

2、芽頭栽法

可採用大壟栽培。在壟上開溝,將選好的芽頭按株距30釐米栽種,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頭,再用腐熟餅肥或有機肥料施入溝內,覆土後稍壓即可。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栽種後,頭兩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鋪上圈肥,不僅增加肥力,並抑制雜草的生長。栽後第2年紅芽露出後,應立即中耕除草,此時的赤芍根纖細,紮根不深,不宜深鋤。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

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殘葉的同時,應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乾燥時期,也應適當培土抗旱。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灌溉。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

3、摘蕾 現蕾時,選晴天將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長。留種的植株,可適當去掉部分花蕾,使種子充實飽滿。

4、間作 栽後當年和第2年,可適當在赤芍空間栽種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穫糧食。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芍藥灰黴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脱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開花以後發病,陰雨連綿時最重。防治方法:發病後,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燬或深埋。採取輪作或選用無病種芽,平時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保持通風透光。易發病期和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曬植株,每隔10-14天噴1次,連續進行3-4次。

芍藥鏽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危害葉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藥收穫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燬,減少越冬菌源。在發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97%敵鏽鈉400倍液效果良好。

2、害蟲 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危害根部。每畝可用辛硫磷2公斤,製成毒土,結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

赤芍如何種植?畝用量和產出多少?淨收益大概多少?

一、選地整地

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耕翻30釐米左右,清除田間石塊、雜草和草根,然後打壠或作畦。如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塊,宜採用平畦,土質較粘透水不良的地塊,宜採用高畦。畦高15釐米左右,畦寬100-140釐米,畦間距35釐米。

二、種植方法

1、畦面順向開淺溝,溝深5-7釐米,條播,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5釐米左右,稍鎮壓。最好上蓋廄肥。第2年5月開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農家肥1次,冬季在畦面鋪圈肥或土雜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後作種苗進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頭栽法。種子繁殖,因生長年限長,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穫,生產上多不採用。

2、芽頭栽法:可採用大壟栽培。在壟上開溝,將選好的芽頭按株距30釐米栽種,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頭,再用腐熟餅肥或有機肥料施入溝內,覆土後稍壓即可。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栽種後,頭兩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鋪上圈肥,不僅增加肥力,並抑制雜草的生長。栽後第2年紅芽露出後,應立即中耕除草,此時的赤芍根纖細,紮根不深,不宜深鋤。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殘葉的同時,應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乾燥時期,也應適當培土抗旱。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灌溉。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

3、摘蕾:現蕾時,選晴天將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長。留種的植株,可適當去掉部分花蕾,使種子充實飽滿。4、間作:栽後當年和第2年,可適當在赤芍空間栽種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穫糧食。

四、病蟲害防治

1、病害:芍藥灰黴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脱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開花以後發病,陰雨連綿時最重。防治方法:發病後,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燬或深埋。採取輪作或選用無病種芽,平時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保持通風透光。易發病期和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曬植株,每隔10-14天噴1次,連續進行3-4次。

芍藥鏽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危害葉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藥收穫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燬,減少越冬菌源。在發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97%敵鏽鈉400倍液效果良好。

2、害蟲: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危害根部。每畝可用辛硫磷2公斤,製成毒土,結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

問題二:每畝【667】平方大概要四千課左右,要看你的鈎與鈎之間多寬。一般每米雙行要9-10棵。長好了每畝3000千-5000千斤

每畝【667】平方大概要四千課左右,要看你的鈎與鈎之間多寬。一般每米雙行要9-10棵。長好了每畝3000千-5000千斤

問題2和3 :每畝【667】平方大概要四千課左右,要看你的鈎與鈎之間多寬。一般每米雙行要9-10棵。長好了每畝3000千-5000千斤

問題4:

最新價格範圍: 28.00-32.00 元/公斤

怎樣種植芍藥

人工栽培

繁殖方法

芍藥傳統的繁殖方法是用:分株、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其中以分株法最為易行,被廣泛採用。播種法僅用於培育斷品種、生產嫁接牡丹的砧木和藥材生產。觀賞品種的快速繁殖,是一項急待解決的課題,一直寄希望於組織培養,國內外都進行了許多工作,至今雖有進展,但距實際應用尚有相當距離。 分株法 分株法是芍藥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藥產區的苗木生產,基本採用此法繁殖。其優點有三:一是比播種法提早開花,播種苗4-5年開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開花;二是分株操作簡便易行,管理省工,利於廣泛應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缺點是繁殖係數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個子株,很難適應和滿足現代化大生產及不斷飛速增長的國內外花卉市場的需要。這一直是困擾芍藥苗木生產的一大難題。 1.分株時間 芍藥的分株,理論上講,從越冬芽充實時到土地封凍前均可進行。但適時分株栽植,地温尚高,有利於根系傷口的癒合,並可萌發新根,增強耐寒和耐旱的能力,為次年的萌芽生長奠定基礎。不可過早分株,以免發生秋髮現象,影響翌年的生長髮育;亦不宜過遲分株,其時地温已不能滿足芍藥髮根的需要,以致次年新株生長不良;若遲至春天分株栽植,芽萌發出土,因春季氣温漸高、空氣温度小,蒸騰量大,分株後根系受傷,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造成斷株生長十分衰弱,甚至死亡,所以我國農諺有“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之説。芍藥分株適期一般較牡丹為早,荷澤的農諺“七月芍藥,八月牡丹(指農曆月份)”,是説在菏澤,從8月底芍藥就可以分株了,直至9月下旬(處暑至秋分)。而揚州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分株。分株苗經三四年生長又可再次分株。年久不分,會因根系老朽,植株生長衰弱,開花不良。 2.分株方法 分株時細心挖起肉質根,儘量減少傷根,挖起後,去除宿土,削去老硬腐朽處,用手或利刀順自然縫隙處劈分一般每株可分3-5個子株,每子株帶3-5個或2-3個芽;母株少而栽植任務大時,每子株也可帶1-2芽,不過恢復生長要慢些,分株時粗根要予以保留。若土壤潮濕,芍藥根脆易折,可先晾一天再分,分後稍加陰乾,蘸以含有養分的泥漿即可栽植。 在園林綠地中,芍藥栽植多年,長勢漸弱急待分栽,又不能因繁殖影響花期時遊人觀賞,可用就地分株的方法,用鍬在芍藥株旁挖一深穴,露出部分芍藥根,然後,用利鏟將芍藥株切分,儘量減少對原株的震動,取出切分下來的部分,進行分株栽植,方法同上一般以切下原株的一半為宜。挖出的深穴,可加人適量肥料摻土壓實。也可以用隔行分栽或隔株分栽的方法,這樣,可在不影響景觀的前提下,分株復壯,只是要連續分株2-3年而已。但是,因為芍藥忌連作,隔行或隔株分栽的方法,不可連續應用,否則病蟲害發生嚴重,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率大為增加。 芍藥作藥用栽培時,芍藥產區多用芍頭分株繁殖,秋天挖出母株,將粗根全部切下藥用,而將帶芽的芍頭作為繁殖材料。首先去除無芽和病腳的芍頭,將芍頭切分成塊狀,每塊帶壯芽2-3個,芍頭厚2釐米,過厚主根不壯,多分叉,過薄則養分不足。最好隨切分,隨栽植,若不能及時栽植,不要切分,芍頭可沙藏備用。宜於8月上旬到9月下旬栽植。 3.分株後管理 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釐米左右為宜,過深不利於發芽,且容易引起爛根,葉片發黃,生長也不良,過淺則不利於開花,且易受凍害,甚至根莖頭露出地面,夏季烈日暴曬,導致死亡。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2~5年。 播種法 芍藥的果實為蓇葖,每個蓇葖含種子1-7粒。待種子成熟,蓇葖開裂,散出種子。各地果實成熟期不一,芍藥的種子

如黑龍江省牡丹江在9月上旬、山東荷澤在8月下旬、河南洛陽在8月上中旬、江蘇揚州在8月下旬前後。種子宜採後即播,隨播種時間延遲,種子含水量降低,發芽率下降。種子有上、下胚軸雙重休眠特性,播種後秋天的土壤温度使種子的下胚軸解除休眠狀態,胚根發育生根。當年生根情況愈好,則來年生長愈旺盛;若播種過遲,地温不能解除下胚軸休眠,不能生很,則第二年春天發芽率大大降低。秋天播種生根後,經過冬天長時間的低温,可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翌年春天氣温上升,濕度適宜時,胚芽出土。 因為芍藥園藝品種播種產生的後代性狀要發生分離,不能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所以播種法不能用於品種苗株的繁殖。 1.種子採收 當蓇葖果變黃時即可採收,過早種子不成熱,過晚種皮變黑、變硬不易出苗。果實成熟有早有晚,要分批採收,果皮開裂散出種子,即可播種,切勿曝曬種子,使種皮變硬,影響出苗。如果不能及時播種,可行沙藏保濕處理,但必須於種子髮根前取出播種。 2.播種時間 芍藥須當年採種即及時播種,如荷澤地區於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種,若遲於9月下旬,則當年不能生根,次年春天發芽率會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苗,因幼苗根系不發達,難於抵抗春季的乾旱,容易死亡。所以,荷澤幾次進行春播試驗,均告失敗。 3.播種方法 種子處理:播種前,要將待播的種子除去癟粒和雜質,再用水選法去掉不充實的種子。芍藥種子種皮雖較牡丹薄,較易吸水萌芽,但播種前若行種子處理,則發芽更加整齊,發芽率大為提高,常達80%以上。方法是用50℃温水浸種24小時,取出後即播。 整畦播種:播種育苗用地要施足底肥,深翻整平若土壤較為濕潤適於播種,可直接做畦播種;若墒情較差,應充分灌水,然後再做畦播種。畦寬約50釐米,畦間距離30釐米,種子按行距6釐米、粒距3釐米點播;若種子充足,可行撤播,粒距不小於3釐米;播後用濕土覆蓋,厚度約2釐米。每666.7平方米用種約50千克,撒播約100千克。播種後蓋上地膜,於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後撤去。也可行條播,條距40釐米,粒距3釐米,覆土5-6釐米;或行穴播,穴距20-30釐米,每穴放種子4-5粒,播後堆土10-20釐米,以利防寒保墒。於次年春天萌芽前耙平。 其它繁殖方法 1.扦插法芍藥花瓣

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圃地做扦插牀,牀土翻鬆後,鋪15釐米厚的河沙,河沙要用0.5%的高錳酸鉀消毒。扦插基質也可用蛭石或珍珠巖。在牀上搭高1.5米的遮陽棚,據長春等地的經臉,以7月中旬截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插穗長10-15釐米。帶兩個節,上一個複葉,留少許葉片;下一個複葉,連葉柄剪去,用濃度為500x10一1000x10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速蘸處理後扦插,插深約5釐米,間距以葉片不互相重疊為準。插後澆透水,再蓋上塑料棚。據觀察,基質温度28-30℃,濕度50%時生根效果最好。扦插棚內保持温度20℃-25℃,濕度80%-90%,則插後20-30天即可生根,並形成休眠芽。生根後,應減少噴水和澆水量,逐步揭去塑料棚和遮陽棚。扦插苗生長較慢,需在牀上覆土越冬,翌年春天移至露地栽植。 2.根插法利用芍藥秋季分株時斷根,截成5-10釐米的根段,插於深翻並平整好的溝中,溝深10-15釐米,上覆5-10釐米厚的細土,澆透水即可。 3.壓條法春天將萌芽出土不久的嫩芽,穿過花盆的盆孔,引入口徑15-20釐米的花盆內,隨生長逐漸填士,保持盆土濕潤,到夏天即可生根,入冬前剪斷盆下的莖,就形成一棵盆栽的芍藥。 4.現代組織培養方法植物組織培養即植物無菌培養技術,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論,利用芍藥離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如根、莖、葉等),在無菌和適宜的人工培養基及光照、温度等條件下,誘導出愈傷組織、不定芽、不定根,最後形成與母體遺傳性相同的完整的植株。這種技術又被稱為克隆技術,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具有廣泛應用的價值。

田間管理

芍藥栽培有觀賞栽培、藥用栽培、無土栽培、促成和抑制栽培、切花栽培等,分述於下。 觀賞栽培 1.用地要求 栽植地選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處,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城土。在鹽鹼較重的地段種植,需要換土;在地勢較低處種植,要築高台,應有充足的清潔的灌概水源。芍藥忌連作。大田栽培一般每3-4年輪作一次,否則長勢減弱,病蟲危害嚴重。因土地侷限不能按時輪作時,要於栽植前1-2個月進行保深翻。深度60-100釐米,每666.7平方米可施腐熟糞幹1500-2000千克或200-250千克的餅肥,切記不可施用沒有腐熟的生肥。 2.栽植適期 不論播種苗還是分株苗的定植,在菏澤均為8月下旬(處暑)至9月下旬(秋分),在揚州為9月下旬(秋分)至11月上旬(立冬)。一般都結合分株進行。 3.栽植規格 庭園觀賞栽培株行距可用1米×1米,栽植點可呈“品字形”排列,這樣栽植可以均勻合理地利用土地,利於植株的勻稱生長,但田間操作有時不便為便於田間管理和觀察記載,常用橫豎成行的“方塊形”排列方式。栽植穴的規格,深度約35cm,上口直徑18cm,挖坑要上窄下寬,觀賞栽培繁殖時不去粗根,藥用栽培使用去根後的催根苗(浙江東陽作法),穴裸25釐米左右。若直接用去根後的芍頭栽位,深度還可淺些。 4、栽植方法 穴底施以腐熟的糞幹或餅肥。與底土摻勻。栽前芍藥苗用甲基託布津700倍液加甲基異柳磷1000倍液的混合液處理,以防病蟲危害。手持芍藥苗,使根疏展地放於穴中,當填土至半坑時,抖動並上提苗株,使根系與土壤結合緊密。苗株上提高度,以芽與地面相平為準,經澆水土坑下沉,正好為適宜的栽植深度。栽植過深,芽不易萌發出土,即使出苗,生長髮育也不旺盛;栽植過淺,根莖露出地面,夏季受日光曝曬,易導致死亡。最後填土至穴滿,搗實,上堆10釐米左右的土堆,以防寒保墒,也起標誌和保護作用。視土壤墒情,若土壤濕潤,栽後可不澆水,一般應栽後即灌水。 5.田間管理 (粉色芍藥盛開

1)扒土平畦:在前一年秋天,栽植時堆的土堆,必級在芍藥嫩芽出土前及時扒平,平整畦面,以利澆水和田間管理。若操作晚了,扒土會傷及嫩芽;若不扒土,會造成嫩芽基部衰弱,影響生長。 (2)中耕除草:在整個生長季節,要經常中耕除草,在葉幕完全覆蓋地面前和花期前後要深耕;開花後要淺耕,一般情況下,每年應中耕除草10次左右。 (3)施肥:芍藥喜肥,少有過肥之害。特別是花蕾透色及孕芽時,對肥分要求更為迫切,除栽植時施用基肥外,根據芍藥不同發育時期對肥分的要求,每年可追肥3次。春天幼苗出土展葉後,可施“花肥”,目的是促使植株茁壯生長,為花蕾發育和開花補充大量肥分。為及時補肥多用速效肥,注意要適當加大磷鉀肥的成分。開花後,大量消耗體內的養分,又要進行花芽分化和芽體發育,可施“芽肥”,此時是否有充足的肥分及時補給,直接關係到來年開花和生長的質量,仍施以速效肥,入冬前結合越冬封士,可施“冬肥”,以長效肥為主,多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廄肥,或用腐熟的餅肥及複合肥料。 追肥施用方法有穴施、溝施和普施3種。一二年生幼苗,因根系不發達,常採用株間穴施或行間溝施的方法,穴與溝的深度約15釐米,將肥料施於其中,用土蓋上,三年生以上的植株,多采用普施法,將肥料撒勻後,結合中耕除草,深鋤鬆土,使之與土壤混勻。一二年生幼苗,每666.7平方米可追施餅肥或麻醬渣(製取麻醬後的醬液)150-200千克,或糞肥1500千克,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每666.7平方米可用餅肥或麻醬渣200-250千克,或用糞肥2000-2500千克。 (4)澆水:芍藥根系發達,入土很深,能從土壤深層吸收水分;根肉質不耐水濕,所以不需像露地草花那樣經常澆水,但過分乾燥,也對生長不利,開花小而稀疏,花色不豔。可見,適度濕潤是芍藥正常生長所必需的生態條件,因此在幹早時仍需適時澆水,尤以開花前後和越冬封土前,要保證充分的灌水。降大雨時要特別注意及時排水,以免根系受害。 (5)摘側蕾:芍藥除莖頂着生主蕾外,莖上部葉腋有3—4個側蕾,為使養分集中,頂蕾花大,在花蕾顯現後不久,摘除側蕾。為防止頂蕾受損,可先留1個側蕾,待頂蕾膨大,正常發育不成問題時,再將預留的側蕾摘去。所以花農有“芍藥打頭(去側蕾),牡丹修腳(去腳芽)”的診語。巧妙地應用主、側蕾花期的差異,可適當延長芍藥的觀賞期,可在同一品種(側蕾可正常開花的品種)中選一部分植株,去除主蕾,留1個側蕾開花,則花期可延後數日。 (6)立支柱:芍藥花梗較軟,除少數株型矮壯,除單瓣型、荷花型和金蕊型等花瓣數較少的品種外,多數品種開花時花頭側垂,甚至整個植株側伏,為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在花蕾透色後,要設立支柱往,使花梗直伸,花頭挺立,花姿優美,常用兩種支柱形式:其一,單柱式,多用於花朵特大而莖較軟的品種,綁紮時,用細竹插人花莖背部土內,然後用塑料繩或麻繩呈“8”字形,將花莖上部距花頭6-8釐米處綁紮於支柱上,不可緊綁於花莖頂部,以免花頭僵硬,有失美觀。其二,竹圈式,用於一般品種,將鬆散的株叢用竹圈圍攏起來,這時圍攏起來的花莖間互相依扶而挺立,可根據株叢的大小,調節竹圈的大小,一般用兩層竹圈,下層小、上層大,每個竹圈用3或4根插在土中的小竹杆綁紮固定。以上兩種形式可根據情況配合使用。 (7)設置遮陽防雨棚:芍藥花期適逢炎熱多雨季節,在花期可設置遮陽防雨棚,遮去強、降低濕度、免受雨水侵襲,以提高觀賞效果和延長觀賞期。棚高2.5米,上覆遮陽網和塑料薄膜。設棚可延長花期8--10天。 (8)剪除殘花:花後,除留種植株外,及時剪除殘花,以免徒耗營養。 (9)剪除地上部分、澆凍水、封土越冬:10月下旬以後,地上莖葉逐漸變黃枯乾。此時應剪除枯葉、掃除枯葉,集中深埋,避免病蟲害的再次傳播危害。然後,冬天土壤封凍前澆透水,施肥,堆土保墒、防寒越冬。 藥用栽培

芍藥郵票(3張)芍藥常用於藥用栽培,其根是傳統中藥材.將根皮刮掉.名為“白芍”;一些野生的芍藥組植物,如川赤芍(P. vitchii)、草芍藥(P. obovata)等,一般藥用時不颳去根皮,稱為“赤芍”。兩者皆入藥但藥效不同。 藥用栽培與觀賞栽培相近,但也有其不同之處。其栽植株行距50釐米X 40釐米或50釐米X35釐米,即每666.7平方米栽植3000-3500株。可穴栽或溝栽。栽植苗為分株苗或三年生的播種苗,若為分株苗,新株帶芽不宜過多,可用帶1-3個芽有2條根的;若用帶1個芽有1條根的,每穴可栽2株。帶芽過多,會使地上部分枝葉徒長,影響根系生長。藥用栽培目的是養好根,使根發育快而生長充實。植株顯蕾即將之全部摘除,不令發育開花,使養分集中於根的生長。摘蕾最好在晴天無露水時進行,摘蕾後噴等量式波爾多液1次,可減少病菌感染。 從芍藥植株上取下芍根後,去掉須很,按粗細不同分級,經煮沸攪拌,取出根觀察,不到1分鐘水跡即全部風乾為適期(一説取出根,根表皮不附水珠時為適期),立即取出浸於冷水中,約浸半小時以上,用玻璃片、小刀等颳去根皮,洗淨,晾乾。最好不要在烈日下曝曬,以免外皮變成紅褐色,要經半個月左右的晾曬,粗根需時多些,細用則短些。在晾根過程中,晾曬幾天,收攏一起悶一二天,使之返潮,然後再晾曬,直至根斷開呈粉白色,敲之有聲,即可分級包裝,待售。通常按根徑大小分為3級:一級品,根徑4釐米以上,二級品,2-4釐米,三級品,2釐米以下。都要求外皮光滑,白帶粉色,粗細均勻。一般1千克鮮很可得0.5千克乾白芍。經3年續培,每666.7平方米約產鮮根900千克,製得白芍450千克(菏澤)。浙江東陽製取白芍是先去根皮,再行煮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方法,但藥效是相同的。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又稱水培,就是根據植物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配製成營養液,用之進行植物栽培的技術。盆花的出口,在國際花卉市場上必須採用無土栽培的形式,以防病蟲害的傳播。因為它節水節肥、清潔衞生、病蟲害少、產品質量好、管理省工,應用日益廣泛。 1.品種選擇 大多數芍藥品種對營養液栽培均表現良好,都優於一般土壤栽培。適於無土裁培的品種有:“紫蝶獻金”、“烏龍捧盛”、“硃砂盤”、“楊妃出浴”,和“硯池漾波”等。 2.基質配製 芍藥為肉質根系,對基質的要求是透氣性、保肥、保水性好。可用蛭石、珍珠巖、陶粒和樹皮等為基質,使用混合基質,效果更好。其配合的比例如蛭石、珍珠巖、樹皮按1:1:1的比例配合;蛭石、珍珠巖、陶粒按1:1:1配合;或蛭石、珍珠巖按1:1配製等。在我國南方,可加用一些地方性的基質,如炭化稻殼等。 3.栽培形式 有盆栽和槽栽兩種形式,盆栽視芍藥植株大小,選用相應口徑的花盆,可用瓦盆,通氣性能好,利於植株生長,但重量大,管理使用不便;常用塑料盆,外形美觀,重量輕,使用管理方便;但通氣性差。栽植時,盆底鋪一層陶粒,以利排水,然後栽入芍藥苗株,填進混合基質,表面可加一層陶粒,避免澆水時基質濺出。槽栽,可用水泥或磚砌成長方形的栽培槽面長軸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寬約80-120釐米,長200-300釐米,深度為42釐米,槽內鋪塑料薄膜,填入40釐米厚的栽培基質,以40釐米×40釐米的株行距栽入苗株,可栽2--3行。栽植時間與大田栽植時間相同。 4.營養液配製 北京林業大學王越英等通過對牡丹栽培土壤營養狀況的分析和對牡丹在不同生長時期營養含量的側定,配製了適應3個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液配方:其一,在夏季到入冬前使用,作用是促芽保根;其二,是開花前使用,含磷較高,促使開花美、大;其三,在花後使用,起到全面補肥的作用。這對芍藥無土栽培營養液的配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營養液的礦物質元素含量應在0.1%-0.4%之間。 5.灌溉系統 有以下幾種灌溉方法: (1)重力灌溉設施:常用於一般的生產栽培,設置較為簡單,投資少,管理方便,使用效果好。栽培槽寬度為200釐米,可安裝4條滴灌帶。營養液貯液罐的大小由栽培槽面積大小而定,一般貯液罐高於栽培槽抽表面150-200釐米即可。借液休的高差產生的重力作用通過滴灌管將營養液軸送到植株根部。 (2)動力灌溉設施:多用於大面積的無土栽培。將上述設施中營養液的輸送,由重力輸送改為動力輸送。加人電泵為輸送動力。 (3)微管噴灌設施:採用敷設打有很多微孔的塑料管在牀面上,將營養液噴灌於栽培牀上。 (4)滲管灌溉設施:將特製的滲管埋人2-10釐米的基質中,使營養液不斷向外滲透,既可節水,又灌溉均勻,操作也十分方便。 6.栽培管理 紅芍藥

秋天將芍藥苗株栽入栽培槽中後,可10天澆灌1次營養液,一般配成1000倍的營養液母液,用時再稀釋。到11月末,芍藥開始落葉,停澆營養液,只澆水。入冬前灌足凍水。早春萌芽後,開始澆營養液,7天1次,到花前和花後,可5天1次,以保證充足的養分供應。花後及時剪除殘花,不令結實。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營養液配方應根據植株營養需要的不同而作相應的調整,其他管理同觀賞栽培。 促成與抑制栽培 採用人為措施,促使芍藥花芽提早萌發,早於自然花期開花的栽培措施,稱為促成栽培。相反,採用人為措施,使花芽延遲萌發,令花期遲於自然花期開放的栽培方式,稱為抑制栽培。兩者又常稱為催延花期,在露地自然花期的基礎上,再合理地運用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手段來調控花期,即可使芍藥週年開花。 芍藥花芽分化始期較牡丹晚;其早花品種在8月底開始花芽分化,晚花品種則遲至9月中下旬。多數品種從11月中旬起形成花瓣原基,並停止發育,以此狀態越冬。待第二年春夭萌芽生長,花芽繼續發育,以至開花。 為使芍藥的切花和盆花做到週年供應,常採用促成和抑制栽培相結合的方法來調控花期。選擇適宜的品種,選排花芽發育充分、品種純正的健壯苗株;採用科學的處理措施和精心的栽培管理是促成和抑制栽培取得成功的保證。 1、促成栽培 (1)品種選擇:進行芍藥的栽培,首先要選定適於促成栽培的品種一般多選擇早花品種,可緒縮短促成開花的時間,如用“巧玲”、“墨紫樓”、“銀荷”、“粉絨蓮”、“大富貴”、“鳳羽落金池”、“美菊”等。 (2)冷藏處理:為使芍藥在自然花期之前開花,要選用三四年生的健壯植株,進行冷藏處理。在冷藏室內,用埋土冷藏法,芽微露即可,冷藏期間每半月檢查1次土鑲濕度,若用砂壤土,以手握剛好成團為宜。過幹對催花不利,過濕易發黴爛根。冷藏室濕度,以保持3℃為宜。不同的品種,其處理濕度和處理時間有一定差異。如在9月上旬冷藏植株,然後定植,在15℃條件下,則60-70天開花,即12月可以上市;若需翌年1-2月開花,則10-11月進行冷藏即可。 (3)營養土栽植:經冷藏處理的植株需用營養土栽植,並定期噴施或灌施營養液,輔以激素管理,並特別要注意後期噴肥。營養土可用腐熟的腐葉土、園土和砂土,以2:3:1的比例配製,另加適量餅肥和磷鉀肥,氮肥則在上盆後追施。植株從冷庫取出後要先放陰涼處適應一下室温。上盆時覆土高出芽1釐米,澆水後芽微露。 (4)温濕度的調節:催花植株進入濕室後,逐漸加温,芍藥最適生長温度為20℃-25℃,高於30℃即對生長不利。可採用以下控温方法:前期15℃-20℃,約10天;中期15℃-25℃,約15天;後期20℃-25℃,約20-25天。高温不要超過28℃,低温不可低於12℃,並避免劇烈的温度變化。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80%,可通過澆水、噴水、通氣等加以調節。 (5)補充光照:芍藥喜温好光,在冬春季促成栽培時,正值短日照季節,補充光照尤為重要。光照時數應增加至每天13-15小時,以使花蕾充分發育,開花美、大。 (6)激素的應用:一般使用赤黴素(GA3)處理,在上盆後澆水時,可使用2000毫克/升GA3處理,以進一步打破芽體休眠。當花蕾直徑0.4釐米時和0.8釐米時,用600毫克/升GA3:塗抹花蕾2次;花蕾直徑1.2釐米時,再用1000毫克/升GA3塗1次。 (7)其他管理:當萌芽長到5-10釐米時,陳去無蕾芽,以免徒耗養分。以後注意去除側生花蕾,每株留6-8朵花。當花蕾含苞待放時,應控制澆水,以供出售或租擺。開花後不要往花上澆水,放於15℃-20℃的室內,花期可達20-30天。花謝後,放回通室,待温度適宜後栽回露地。如用做切花,按常規採收後,繼續精心管理,養根促芽,以備以後再用。 2、抑制栽培 抑制栽培多選用晚花品種,可考慮選用如下品種:如“楊妃出浴”、“玲瓏玉”、“冰青”、“趙園粉”、“硯池漾波”、“紅雁飛箱”、“花紅重樓”、“銀針繡紅袍”等。 為使芍藥開花比自然花期晚,可採用兩種措施 (1)休眠期冷藏在早春挖起尚未萌芽的植株,在0℃的冷庫中冷藏備用,保持植株的濕潤狀態。根據用花的時間,視季節可提前30-45天出庫,進行正常栽培,到時即可開花。 (2)生長期冷藏:可在花蕾將近開放時冷藏,冷藏温度要高些,為3-5℃,到用花前2-3天,再出庫常規栽培。 後一種方法只能在庫中短時間冷藏,可用於正常觀賞期的延長,長期冷藏會導致徒長,觀賞價值降低。用前一種方法,若4-8月出庫定植30-35天開花;若3月或9月定植,則45天左右開花。盛夏温度過高時,可進行遮陽處理,並輔以噴水降温,以免高温造成花蕾萎縮和葉片灼傷。 切花栽培 芍藥(5張) 目前,世界花卉市場的銷售總額中,切花的銷售額佔60%左右。芍藥的切花,因其花大色豔、梗長、耐水養、便於貯藏運輸,已成為世界花卉市場上深受歡迎的俏貨。每年都有一定批量的芍藥切花出口,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標籤: 芍藥 種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x4mk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