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大黃是什麼樣子的植物

大黃是什麼樣子的植物

大黃屬於高大草本,根莖粗壯,高2米左右,莖部中空,沒有絨毛。大黃的葉片多是心形或近圓形的, 長40釐米以上。花果期多是集中在6到7月之間,花序大圓錐狀。它喜歡稍微冷涼的氣候環境,耐寒、不耐高温,温度超過30℃以上根莖就容易萎蔫枯黃。生長季大黃對水分的需求量大,要保證土壤微濕才行。

大黃是什麼樣子的植物

大黃是什麼樣子的植物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

藥用大黃 又名:南大黃。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莖直立,疏被短柔毛,節處較密。根生葉有長柄,葉片圓形至卵圓形,直徑40~70釐米,掌狀淺裂,或僅有缺刻及粗鋸齒,先端鋭尖,基部心形,主脈通常5條,基出,上面無毛,或近州'脈處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佈於葉脈及葉緣莖生葉較小,柄亦短葉鞘簡狀,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圓錐花序,大形,分枝開展,花小,徑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綠色或黃白色,2輪,內輪者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圓,邊緣不甚整齊,外輪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長約8~10毫米,寬約6~9毫米,頂端下凹,紅色。花果期6~7月。

本種與上2種的主要不同點是:基生葉5淺裂,淺裂片呈大齒形或寬三角形托葉鞘膜質,較透明,上有短毛。花較大,淡黃綠色,花蕾橢圓形,果枝開展,翅果邊緣不透明。

大黃是什麼?

(肖培根)

大黃(Rheum palmatum L.) 別名葵葉大黃、北大黃、天水大黃。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主產我國甘肅、青海、西藏;此外,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陝西也有少量生產。野生、栽培或半栽培,產量甚大。為常用中藥和重要出口商品。以根莖及根部入藥。藥材含蒽醌衍生物1.01—5.19%,其中以結合狀態為主,遊離狀態僅佔小部分。結合蒽醌衍生物中的番瀉甙A、B、C、D、E、F是瀉下有效成分;遊離蒽醌衍生物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及其葡萄糖甙、大黃素甲醚,此外,還含有拉丹寧等單寧類化合物,沒食子酸等。味苦,性寒。有瀉水通便、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主治實熱便祕、食積痞滿腹痛、瀉痢裏急後重、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各種出血、產後瘀阻、熱淋、癰腫瘡毒、水火燙傷。除藥用外,國外還用於製作酒類飲料。

除大黃外,其近似植物唐古特大黃(atum uticum Regel)及藥用大黃(cinale Baill.),我國藥典規定一樣藥用。

一、形態特徵

植株高2m左右。根狀莖及根部肥厚,黃褐色。莖直立,中空。基生葉有肉質粗壯的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徑可達40cm,上述3種大黃的區別主要在葉的掌狀分裂程度上,葉淺裂不達到葉片的1/2為藥用大黃;掌狀半裂達葉的1/2則為大黃;如掌狀深裂超過葉片的1/2,且裂片窄長,則為唐古特大黃,莖生葉較小,互生,具短柄,托葉鞘狀,膜質。圓錐花序大形,頂生;花小,數朵成簇,黃白色、粉紅色至紫紅色;花被片6,2輪;雄蕊9;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有3稜,沿稜生翅,頂端微凹(圖14—15)。

圖14—15 大黃形態圖

1.葉 2.花序 3.花 4.果實 5.根狀莖

二、生物學特性

(一)適生條件

1.海拔與氣温

大黃適生於海拔2000—4000m的高寒冷涼地區。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夏季涼爽,平均氣温10—18℃(5—9月)為宜。無霜期90—130天。

2.水分

年降雨量400—700mm,相對濕度50—70%。土壤濕潤,但排水必須良好。過濕及過幹對大黃的生長均不利。

3.光照

大黃需較多的光照,因而不需廕庇。

4.土壤

以土層深厚、肥沃的黑砂壤土為佳。喜腐殖質較豐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大黃喜肥,因而在野生狀態下常成片生於曾放牧過牛、馬富含廄肥的地帶。大黃不宜連作,主要是易罹致病害之故。

(二)生長髮育

種子播種後,一般8—12日後即可發芽。發芽的最適温度為15—25℃(表14—25)。

表14—25 大黃種子的發芽與温度及天數關係

繼子葉後長出第一枚真葉為全緣圓形,此後長出有鋸齒的真葉。主根在發芽後死去,並長出許多側根。一般在種植的第三年開花。第三年後,隨着開花次數的增加地下部變成堅實的木質化,外層栓皮逐漸加厚,根莖隨着年齡增長常出現空心及腐爛。在高山地帶,生長髮育一般為:4月下旬萌芽;5月中旬抽出花薹;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花;至7月中旬至下旬果實成熟。

大黃在野生狀態下全株呈綠色,但經多年栽培後植株帶有紅色。這種性狀多少會遺傳,致使最終出現帶紫紅色的植株。大黃這個性狀在遺傳選種時可以利用。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及整地宜選擇高寒山地,土層深厚,土壤濕潤,富含腐殖質以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質粘重、地勢低窪的地點不宜種植。因大黃不宜連作,宜與蔬菜、馬鈴薯等進行輪作,以恢復地力和防止病害。在選好的種植地,深耕30—40cm,每畝可施廄肥3000—4000kg作為基肥,然後作寬為130—150cm的畦。

(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在植株生長良好的留種地,待果實變褐色但尚未完全成熟時剪下花莖,曬乾並脱粒精選後,貯放在通風良好的竹筐或布袋內。種子最好在當年或次年播種,在室温下貯存2年後的種子發芽率為58%,超過3年發芽率明顯下降。

(1)播種期

分春、秋兩季播種;春播在4月初至6月初;秋播在8月末至9月初,採種後即可播種。

(2)播種方法

直播 按行株距55×55cm開穴,穴深3—4cm,每穴播種子8—10粒,覆土2—3cm。每畝播種子1.5—2kg。

育苗 按行距9—10cm開溝均勻播種,覆土2—3cm,每畝播種子約5kg。播種後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半月左右即可出苗。應經常清除苗牀內雜草,至苗高9—10cm時即可移栽。

(3)移栽

宜在陰雨天進行,按行株距55×55cm挖穴,穴深5—6cm,將苗立放穴內,用細土培實,穴面應低於地面以利培土。

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唐古特大黃根有廣泛分枝性,這與商品要求的“蘿蔔形、檳榔槎色和質堅體重”的標準是矛盾的。據觀察,大黃根頸有向上生長的特性,根頸向上延長時有抑制側根發育的作用。因此,試驗用穴栽(低於地面10cm)、平栽和壟栽(高出地面10cm)三種方式栽種大黃,三年後觀察壟栽和平栽的均為牛頭黃(主根很短,側根多且粗壯),而穴栽的全是蘿蔔黃(主根粗壯,側根細小)(表14—26)。這是因為穴栽的逐年給其根部壅土,滿足了根頸向上延長的條件所致。

表14—26 不同栽種方式同大黃質量的關係

2.根芽繁殖

通常在9—10月間收穫時進行。當收穫3年生以上植株時,選擇母株肥大、帶芽和大形根的根莖,將根莖縱切3—5塊,切口外粘上草木灰。按行株距55×55cm挖穴,每穴放一根莖,芽眼向上,覆土6—7cm,踩實。根芽繁殖雖然費工,但生長較快,一般第二年即能開花,第三年開始即可收穫。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出苗後於4—5月間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並結合培土。至7—8月再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要求種植地內無雜草,根頭不露土。

2.摘取花莖

種植2年的大黃,於5月間從根莖部抽出花莖。為保證地下部有充足的養分,應及時摘去花莖,並用土蓋住根頭部分和踩實,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後腐爛。

3.追施肥料

大黃喜肥,種植後每年應追肥2—3次。第一年的6月末,每畝可施廄肥1500—2000kg,第二次於8月末,可施草木灰或磷、鉀肥,後者每畝用量15kg左右。第二年的2—3次追肥,每畝可施過磷酸鈣3.5kg,硫酸銨9kg,每次均可在根側開溝施入。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輪紋病

(Ascochyta rhei Ev.)

受害葉片上病斑近圓形,紅褐色,具同心輪紋,邊緣不明顯或無;病斑上密生小黑點(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發生重時,常致葉片枯死。病菌以菌絲在病葉病斑內或子芽上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擴大為害。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葉並集中燒燬,減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機肥,適時中耕除草,促進植株生長健壯;③出苗後二週開始噴1∶2∶300波爾多液或井岡黴素50ppm液噴霧防治。

2.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sp.)

被害葉片上病斑圓形、近圓形,中央淡褐色,邊緣紫紅色,以後生有小黑點(病原菌分生孢子盤),後期病斑穿孔。防治方法:同輪紋病。

3.霜黴病

(Peronospora rumicis Corda)

罹病葉片上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黃綠色,無邊緣,葉背生有灰紫色黴狀物(病原菌子實體)。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葉的病斑上越冬。低温高濕有利發病。本病於4月中旬開始發生,5—6月嚴重。防治方法:①輪作;②雨後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為害;③發病初期噴40%霜疫靈300倍液或25%瑞毒黴400—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4.根腐病

(Fusarium sp.)

發病植株萎蔫,根部腐爛,7—8月間雨水較多時,容易發生。防治方法:雨後及時排水;生長期經常鬆土,防止土壤板結;發病期用50%託布津800倍液澆灌病株根部,控制病株蔓延。

5.斜紋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6—7月間,初齡幼蟲啃食下表皮與葉肉,僅留上表皮和葉脈成紗窗狀。四齡以後咬食葉片成缺刻,僅留主脈。幼蟲老熟後即入土作土室化蛹。防治方法:發生期及時消滅卵塊或初孵幼蟲;利用黑光燈誘殺;發生期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

6.大黃擬守瓜

(Gallerucida sp.)

分佈於陝西。成蟲和幼蟲為害各種大黃及酸模等蓼科植物葉片,造成孔洞,影響植株生長和產量。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寄主植物叢中、雜草及附近土縫中越冬。越冬成蟲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開始活動為害,8月陸續死亡。幼蟲發生期為6—9月,當代成蟲發生期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方法:剷除雜草;清園及秋冬或早春翻地,破壞其越冬棲息地,以壓低越冬蟲口基數;忌連作,以與川芎或黃芪輪作為好;發生期可用50%可濕性西維因500倍液噴霧防治。

此外,還有田鼠為害,可用磷化鋅毒谷、大隆毒餌誘殺。

(五)採收加工

大黃移栽後,2—3年即可採收。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時,挖出根莖及根,除淨泥土及小根,用磁片颳去根莖及根周圍的栓皮,切成小片或切段後用繩串起懸掛房檐下陰乾或用文火烘乾。此外,也有根據出口要求,分“箱黃”、“包大黃”、“根黃”及“大黃渣子”等不同規格要求進行加工。

(六)品質評定

大黃在種植中,有時混入劣質的品種,如華北大黃(Rheum franzenbachii Münt.)及河套大黃(oense g et ),使生產蒙受損失。

在形態上劣質大黃的葉緣呈波狀至近全緣,不呈掌狀分裂。由於它們均含土大黃甙(rhaponticin),因而採用薄層層析與標準品相對照的方法,或直接將藥材切片後放置在熒光燈下,如見有強烈的藍色熒光則證明含土大黃甙,屬劣質大黃。

如用化學評價法,正品大黃(包括大黃、唐古特大黃及藥用大黃)均含有番瀉甙,以及遊離的大黃酸和蘆薈大黃素,而劣質大黃則不含番瀉甙及大黃酸。如用生物評價法,正品大黃具明顯瀉下作用,而劣質大黃則無明顯的瀉下作用(表14—27)。

表14—27 正品大黃與劣質大黃的化學和藥理評價

標籤: 大黃 植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woz5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