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是什麼意思?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經師:古代教官;人師:為人師表的人;遭:遇到。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容易遇到,為人師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難遇到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成語發音:jīng shī yì yù,rén shī nán zāo

成語解釋:經師:古代教官;人師:為人師表的人;遭:遇到。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容易遇到,為人師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難遇到

成語出處: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昭曰:‘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慨歎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桓帝延熹七年》:“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願在左右,供給灑掃。”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的意思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的意思是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容易遇到,為人師表的人難遇到。

擴展資料:

這句話出自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昭曰:‘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漢靈帝時期,博學多才而又為人正直的郭泰深受人們的愛戴,魏昭兒時多次去拜訪他,表示願意做他的隨從幫他打掃庭院,郭泰問他為什麼不去讀詩書而給他當傭人,魏昭回到道:“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郭泰十分欣賞他。

袁宏(約328年——約376年),字彥伯,小字虎,時稱袁虎。

東晉玄學家、文學家、史學家。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最初的時候他是做謝尚的參軍,後來擔任了桓温的記室,並出任東陽太守。

因為不滿當時已出的幾種《後漢書》,繼荀悦編著《漢紀》後,他編著了《後漢紀》,並著有《竹林名士傳》三卷及《東征賦》、《北征賦》、《三國名臣頌》等篇。

今存《後漢紀》三十卷。

太元初年去世。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是何意·出自於哪?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比喻能夠傳授知識的老師多得很,能夠育人的老師就不多了。

此典出自晉代袁宏《漢紀·郭泰傳》:“經師易獲,人師難得。”

東漢末年,有個大學者名叫郭泰,他道德品質都十分高尚。一天,他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童子正在給他打掃書房,那童子長得眉清目秀,而且舉止有禮。於是他就問那個童子説:“你叫什麼名字?幾時來的?”那童子彬彬有禮地答道:“我叫魏昭,是這兩天才由府上總管收下來的僕人,分派我給您做清潔工。”郭泰問題:“你認識字、讀過書嗎?”魏昭説:“讀了一點。”於是郭泰拿起一本較容易的書考問他,覺得這孩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學問。郭泰説:“你有這麼好的素質,應該繼續學習啊,來這裏做僕人豈不是浪費青春嗎?”魏昭説:“我是專門投到你府上來的,因為我聽説‘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以想到你身邊來,學習怎樣做人啊!”郭泰聽了,深深地被這孩子積極進取的行為感動,於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學生,盡心竭力地教育培養他。魏昭後來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學者。

“經師”:教書的教師;“人師”:育人的老師。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的意思是,什麼?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1、翻譯:能以其精湛的專業知識傳授他人並不難;而能以其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人格修養去教人如何做人就不那麼容易了。

2、意義:人師是用自己的行為、品行、言語影響學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輩子給孩子們效法,這叫人師。這表明了一位因材施教、以德服人的好老師是非常罕見的,也勉勵教師們一定要以高尚品格去教化學生,而不拘泥於書本知識;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來進行教育。

3、出處:東晉史家袁宏的《後漢紀》有句名言:“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後來司馬光把這句話寫進他的《資治通鑑》。經師,研究或傳授儒家經典的學者:人師。教人如何做人的師表。指教授經典學術的學者和培養人才品德。

擴展資料:

《資治通鑑》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按時間先後敍次史事,往往用追敍和終言的手法,説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藉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鑑。敍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鬥爭。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出自《周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七》。

經師: 傳授經書的大師或師長。人師: 德行學問等各方面可以為人表率的人。“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或“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當是古代流行的俗話。意思是説能講解經書的教師容易遇到、找到,能以人格品行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怎樣做人的老師很難遇到和找到。這兩句話強調的是,老師對書本知識的精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德行。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什麼意思,出自哪裏

1、釋義:以其精湛的專業知識傳授他人(作經師)並不難;而能以其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人格修養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師)就不那麼容易了。

2、出處:東晉史家袁宏的《後漢紀》有句名言:“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後來司馬光把這句話寫進他的《資治通鑑》。經師,研究或傳授儒家經典的學者:人師。教人如何做人的師表。指教授經典學術的學者和培養人才品德。

經師出處:晉,袁宏《後漢記.靈帝紀上》“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故欲以賣絲之質,附近朱藍耳。“東晉史學家袁宏記載,漢靈帝時期,太原名士郭泰博學多才,為人正直,普被推舉為“有道”(漢代察舉制度中的特舉科目)。

郭泰在太學任教時,深受太學學生愛戴,推為領袖,名震京師。當時洛陽有一位神童魏昭,11歲就入太學學習。他拜訪郭泰,表示願意向他求學,説:“嘗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願在左右,供給酒掃。”《後漢紀,靈帝紀》

漢代重經學,經師眾多,但其中真正能稱為“人師”的卻難得一遇。而有心向學的學生,最看重的,不是“經師”,而是“人師”。後來北魏時,魏帝器重大臣盧誕,要他當諸王的老師,也説“經師易求,人師難得。”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後漢紀》的撰寫,經歷了近十年的時間。袁宏所以採取編年體裁記錄東漢史事,是受了荀悦《漢紀》編寫成功的影響。《後漢紀》繼《漢紀》而作,但袁宏面臨的寫作條件卻比荀悦困難一些。

當年荀悦撰寫《漢紀》的時候,只有《漢書》這一部已確立了權威地位的紀傳體西漢史,他運用較高的史學識見和編撰技術,對《漢書》加以剪裁,就寫成了卓有成就的新著作。

袁宏著《後漢紀》的前後,關於東漢史的著作有好多種,它們各有短長,袁宏所依據的資料要比荀悦繁富,遇到的困難和付出的功力更比荀悦多一些。

另外,在同類著作上,他有不少競爭對手,他必須在水平上超過他們,才能讓自己的著作站住腳。經過歷史的選擇,現在關於東漢史的著作,只有范曄所著《後漢書》和袁宏所著編年體《後漢紀》保存下來,説明這兩部書確有過人之處。

標籤: 人師 易遇 經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yylz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