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安貧樂道是什麼意思

安貧樂道是什麼意思

安貧樂道是什麼意思

安貧樂道”的意思是:安於貧窮的境遇,樂於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準則。

該詞出自於: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皇侃《論語義疏》):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

意思是:子貢説:人雖然貧窮,卻不去巴結奉承,雖然富有,卻不傲慢自大。怎麼樣?”子貢的心得很了不起,但孔子並沒有打高分,只是説:還可以,比不上貧窮的人樂於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卻有崇尚禮節的”。

造句:

1、中國知識分子一向安貧樂道。

2、他熱愛自己的發明,幾年來安貧樂道,一直在鑽研。

3、他與世隔絕,獨自一身安貧樂道,只為自己心中的理想。

4、陶淵明一生安貧樂道,不願為五斗米折腰。

5、孔子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安貧樂道,或曰于丹如是解讀

成語典故:

顏回,字子淵,所以也常叫顏淵,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十三歲入孔門時,孔子聚徒講學已十三年,孔門弟子子路等人已小有名氣。顏回在弟子中年齡小,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才智較少外露,有人便覺得他有些愚。孔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發現,顏回根本不愚,而是天資聰穎。所以孔子説:回也不愚。”能言善辯的子貢也説:顏回聞一知十,我卻只能聞一知二,我不如顏回。”

顏回既聰敏過人,又虛心好學,所以他深刻地認識到了孔子學説的精深博大,他與孔子的感情也超過了其他弟子。孔子對他給予獨特的信任和愛護,顏淵死後,孔子痛哭失聲,哀歎着説:唉!這是老天要滅我,老天要滅我啊!”而顏淵生前也一直對老師表現出無比的理解、尊敬和愛戴。當年少正卯和孔子爭奪弟子時,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只有顏淵從未離開孔門半步,所以後人説:顏淵獨知孔子聖也。”

春秋末期的魯國,由於內亂不斷,舊日的貴族世家大都衰落。顏氏本屬魯國貴族,但到了顏路、顏回父子時,只有貴族的空頭銜,其家產甚至難以維持生計,所以只能節衣縮食、身居陋巷。但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顏回仍然安於清貧,以追求聖賢之道為樂,孔子稱讚他説:顏回真是聖賢啊!一竹筒飯,一瓜瓢水,身居陋巷。別人簡直忍受不了這種煎熬,顏回他卻能不改變自己的追求。”

成語寓意:

安貧樂道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條正心修身之路。安貧不是目的,樂道才是關鍵。人一旦把心思都用在追逐錢財上,就會心生雜念,不可能一心向道。而且隨着物質財富的增多,也會滋長更多的私心和慾望,這更是對求道的干擾。作為一種正心修身的方法,安貧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修煉心智;樂道則有助於我們堅定理想和信念。安貧樂道表達的是人貧而心不窮,便不是真正的貧窮。一個人物質上貧窮並不可怕,但一定不要使自己的心理貧窮,心理貧窮才是真正的可悲。安貧樂道的人也並非沒有精神內涵,不思進取,而是深諳快樂生活之道的人,這樣的人往往脱離生活的羈絆,活出人生的豁達,貧窮便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富有。相反,如果一個人精神上貧窮,説明生活已失去了意義和動力。這樣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也不會有快樂的生活。

其他出處:

南宋·范曄《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譯文:安於貧窮的境遇,樂於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準則。不在乎追求,三朝天子的重臣,沒有不敬仰的。

近義詞:

與世無爭[yǔ shì wú zhēng ]

基本釋義: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這是一種消極的迴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出處:戰國 劉向《戰國策·楚策四》: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白話譯文:自己覺的沒有什麼禍患,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

反義詞:

胡作非為[hú zuò fēi wéi ]

基本釋義:不顧法紀或輿論,任意幹壞事。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白話譯文:要不冤枉他是好吃懶做,要不就冤枉他任意幹壞事。

例句:襄理的位置,正如明朝的太監,可以依靠權勢,胡作非為,而受害的不是他,是學校。

標籤: 安貧樂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x89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