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懷璧為罪是什麼意思?

懷璧為罪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璧:寶玉。身藏寶玉,因此獲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懷璧為罪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懷璧為罪

成語發音:huái bì wéi zuì

成語解釋:璧:寶玉。身藏寶玉,因此獲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懷璧其罪 查看更多懷璧為罪的近義詞>>



懷璧其罪是什麼意思?

身藏璧玉,因此獲罪。

懷璧其罪 [huái bì qí zuì]

釋義:

懷:懷藏。

身藏璧玉,因此獲罪。

原指財能致禍。

後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引證:修貢之餘遠爭寄,~渠敢當。 ◎宋·張擴《謝人惠團茶》詩

出處:《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近義詞:

一、象齒焚身 [xiàng chǐ fén shēn]

釋義:

焚身:喪生。

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

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

引證:正是山木自寇,~。恫哉李督!死不分明。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一回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二、匹夫懷璧 [pǐ fū huái bì]

釋義: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出處:《薄薄酒二章》:“~死,百鬼瞰高明。

懷璧其罪成語解釋

【成語】:懷璧其罪

【注音】:huái bì qí zuì

【釋義】:懷:懷藏。身藏璧玉,因此獲罪。原指財能致禍。後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結構】:緊縮式

【示例】:修貢之餘遠爭寄,懷璧其罪渠敢當。宋·張擴《謝人惠團茶》詩

【英文】:an innocent man gets into trouble because of his wealth

【年代】:古代

【燈謎】:藏寶罪

【歇後語】:匹夫無罪

【近義詞】:懷璧之罪

【相反詞】:任賢使能

【押韻詞】:託物連類、缺心少肺、卧榻豈容鼾睡、遊戲三昧、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私恩小惠、楛耕傷稼,楛耘失歲、知希之貴、漢皋解佩、如芒在背

【成語出處】: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成語故事】: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説:“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説:‘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説:“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顯而易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貪圖財寶會招來禍患。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被打敗。

成語懷璧其罪是什麼意思

懷璧其罪

【讀音】:huái bì qí zuì

【解釋】:懷:懷藏。身藏璧玉,因此獲罪。原指財能致禍。後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出處】:《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是什麼意思?

釋 義: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寶玉,一個小草民沒理由有寶玉,除非盜取搶劫。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處: 《左傳·桓公十年》

原文: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譯文:當初,虞叔藏有寶玉,虞公向他索求玉。虞叔沒有進獻,不久又後悔這件事,説:“周朝的諺語説:‘百姓沒有罪,懷藏玉璧就有了罪。’我哪用得着美玉,難道要用它買來禍害?”於是就把玉璧獻給了虞公。虞公又向虞叔索求寶劍。虞叔説:“這是沒有滿足了。滿足不了,禍害會連累到我身上。”於是就攻打虞公,所以虞公逃亡到共池。

擴展資料:

脣亡齒寒

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

宮之奇勸阻虞公説:“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着亡國。對晉國不可啟發它的野心,對入侵之敵不可漫不經心。一次借路已經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俗話所説的‘面頰和牙牀骨是相互依存,嘴脣丟了牙齒就受涼’,那就是説的虞、虢兩國的關係。”

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説:“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

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懷壁有罪》是什麼意思?

意思: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原指財寶能致禍。 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自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

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原指財寶能致禍。 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譯文: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説:“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説:‘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説:“這實在是貪得無厭。

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引來災禍。

擴展資料:

《左傳》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貪圖財寶,可以免禍,但是,絕對不是説毫無原則地把自己的所有財寶都送給別人;別人如果貪圖財寶,也許一開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滿足,也就必然招來禍患。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懷才其罪”,甚至“懷色其罪”等等。

財寶、才華、美貌本身都沒有罪過,然而心術不正的人總是想要摧毀或者搶奪。所以如果你懷壁、懷才、懷色等等,應該像虞叔後來對待虞公那樣把那些覬覦你的人打跑。

相似的一句話是《周易·繫辭上傳》中的:“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張爾岐先生説:“如慢藏而不知防者,是教人使盜;冶容而好自炫者,是教人以淫,何莫非自致哉!”但是這其實是形容陰暗小人的思想。

如果是家家不用鎖門過夜的日子,慢藏為什麼要防盜,如果沒有色狼,為什麼冶容者不能自炫!説到底,我們需要不斷完善制度,讓那些貪圖財寶、嫉恨有才有色之人的人無法得逞,而不是一味的讓優秀的人隱藏自己、偽裝平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懷璧有罪

標籤: 懷璧 為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wg0y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