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弩箭離弦是什麼意思?

弩箭離弦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弩: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弩箭離弦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弩箭離弦

成語發音:nǔ jiàn lí xián

成語解釋:弩: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成語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過度,後走的如弩箭離弦。”

成語繁體:弩箭離絃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十分迅速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形容兵器的成語有哪些?

您好,為您精選以下兵器有關成語:

被甲載兵(pī jiǎ zài bīng) 【釋義】身穿鎧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裝,披堅執鋭。

鐵鏈夾棒(tiě liàn jiā bàng) 【釋義】古代兵器名。形制如打麥用的連枷。《武備志·軍資乘·鐵鏈夾棒》:“鐵鏈夾棒,其狀如農家打麥之枷。以鐵飾之,利於自上擊下。”

偃兵息甲(yǎn bīng xī jiǎ) 【釋義】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戰鬥。

棄甲負弩(qì jiǎ fù nǔ) 【釋義】丟棄鎧甲,背起弓弩。形容戰敗。

善甲厲兵(shàn jiǎ lì bīng) 【釋義】繕甲:修治鎧甲。指做軍事準備。

櫜甲束兵(gāo jiǎ shù bīng) 【釋義】指脱去鎧甲,收起兵器。

三錘兩棒(sān chuí liǎng bàng) 【釋義】形容處事簡單明快。

束戈卷甲(shù gē juàn jiǎ) 【釋義】捆起兵器甲胄。指繳械投降。

倒載干戈(dào zài gān gē) 【釋義】倒:把鋒刃向裏倒插着;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擊鞭錘鐙(jī biān chuí dèng) 【釋義】指驅馬疾行。指急行軍。

胸有甲兵(xiōng yǒu jiǎ bīng) 【釋義】甲兵: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器。比喻胸中富有韜略。

丟盔棄甲(diū kuī qì jiǎ) 【釋義】盔、甲:頭盔和鎧甲。跑得連盔甲都丟了。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

弩張劍拔(nǔ zhāng jiàn bá) 【釋義】比喻雄健。亦作“劍拔弩張”。

甲堅兵利(jiá jiān bīng lì) 【釋義】甲:盔甲;堅:堅固;兵:兵器;利:鋒利。堅固的盔甲,鋒利的兵器。比喻精鋭部隊。

輕動干戈(qīng dòng gān gē) 【釋義】輕:輕率;干戈:古代兵器。輕率地動武挑起戰爭。

案甲休兵(àn jiǎ xiū bīng) 【釋義】指停止戰事,休養士卒。

解甲倒戈(jiě jiǎ dǎo gē) 【釋義】指敵方戰士歸順,轉向攻擊。

腹中甲兵(fù zhōng jiǎ bīng) 【釋義】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謀略。

棄甲倒戈(qì jiǎ dǎo gē) 【釋義】丟棄鎧甲,放下兵器。表示戰敗。

極武窮兵(jí wǔ qióng bīng) 【釋義】黷武。濫用武力。

劍拔弩張(jiàn bá nǔ zhāng) 【釋義】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強弓硬弩(qiáng gōng yìng nǔ) 【釋義】強:強勁的,有力的;弩:古代發箭的機械。強有力的弓,堅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繕甲治兵(shàn jiǎ zhì bīng) 【釋義】繕甲:修治鎧甲。比喻作軍事準備。亦作“繕甲厲兵”。

干戈滿地(gān gē mǎn dì) 【釋義】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刀槍不入(dāo qiāng bù rù) 【釋義】刀殺不進槍刺不死。比喻一個人的思想僵化,批評、鼓勵都不起作用。

踢槍弄棒(tī qiāng nòng bàng) 【釋義】猶言使槍弄棒。《何典》第九回:“眾鬼都踢槍弄棒到後北監門口。”

大刀闊斧(dà dāo kuò fǔ) 【釋義】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後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封刀掛劍(fēng dāo guà jiàn) 【釋義】比喻運動員結束競技生涯,不再參加正式比賽。

兵革互興(bīng gé hù xīng) 【釋義】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戰爭;興:發起,發動。互相發動戰爭,戰亂相繼發生。形容時局不安定,戰亂頻繁。

刀光劍影(dāo guāng jiàn yǐng) 【釋義】隱約顯現出刀劍的閃光和影子。形容環境充滿了兇險的氣氛。

杯酒戈矛(bēi jiǔ gē máo) 【釋義】比喻在宴會上引起的仇恨。

整軍經武(zhěng jūn jīng wǔ) 【釋義】經:治理。整頓軍隊,經營武備。

刀山劍林(dāo shān jiàn lín) 【釋義】比喻險惡的境地。

輕卒鋭兵(qīng zú ruì bīng) 【釋義】輕卒:不披鐵甲的兵士。輕裝的精鋭部隊。

卷甲韜戈(juǎn jiǎ tāo gē) 【釋義】捲起鎧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戰鬥。

枕戈剚刃(zhěn gē zì rèn) 【釋義】指準備殺敵復仇。剚刃,用刀劍插入物體。

秉旄仗鉞(bǐng máo zhàng yuè) 【釋義】秉、仗:拿着;旄:古代軍旗的一種;鉞:古兵器,象斧。手執指揮全軍的旗幟和受命出征的黃鉞。比喻掌握着軍事大權。

金戈鐵騎(jīn gē tiě qí) 【釋義】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金戈鐵馬(jīn gē tiě mǎ) 【釋義】戈閃耀着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兵不污刃(bīng bù wū rèn) 【釋義】猶兵不血刃。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槍林刀樹(qiāng lín dāo shù) 【釋義】猶言刀槍林立。形容激烈戰鬥的場面。

朽戈鈍甲(xiǔ gē dùn jiǎ) 【釋義】比喻裝備極劣的軍隊。

強弓勁弩(qiáng gōng jìn nǔ) 【釋義】強:強勁的,有力的。強有力的弓,堅硬的弩。

白旄黃鉞(bái máo huáng yuè) 【釋義】比喻有關征戰的事。

斧鉞之誅(fǔ yuè zhī zhū) 【釋義】《莊子·至樂》:“鉞:古代兵器,像大斧;誅:殺戮,殺死。用斧、鉞殺人的刑罰。泛指死刑。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yù wén wáng shī lǐ yuè,yù jié zhòu dòng gān gē) 【釋義】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紂:商紂。指碰到好人以禮相待,遇到壞人以武相待

解甲休兵(jiě jiǎ xiū bīng) 【釋義】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戰鬥。

刀槍入庫(dāo qiāng rù kù) 【釋義】沒有戰爭,不用武備;和平麻痺,解除武裝,不作戒備。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釋義】明處來的槍容易躲開,暗中射來的箭難以提防。比喻種種公開的和隱蔽的攻擊。

解甲釋兵(jiě jiǎ shì bīng) 【釋義】解:解除;釋:卸下。放下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戰鬥。

持刀弄棒(chí dāo nòng bàng) 【釋義】形容喜愛習武。

衽革枕戈(rèn gé zhěn gē) 【釋義】以鎧甲為席,以兵器為枕。形容戰事頻繁,生活不安定。

鈍兵挫鋭(dùn bīng cè ruì) 【釋義】鈍:鋒刃不利,引申為疲憊;兵:軍隊;挫:挫傷;鋭:鋒利,指鋭氣。軍隊疲憊,鋭氣挫傷。

鬻矛譽盾(yù máo yù dùn) 【釋義】鬻:賣;譽:讚美。自相矛盾,不能兩立

被甲執鋭(pī jiǎ zhí ruì) 【釋義】被:通“披”,穿戴;甲:鎧甲;執:拿着;鋭:兵器。穿着堅固的盔甲,拿着鋭利的武器。

斧鉞刀墨(fǔ yuè dāo mò) 【釋義】斧鉞:古代軍法用來殺人的斧子,泛指刑罰中的殺戮;刀墨:指黥刑,泛指罪犯。對罪犯施以刑罰。

拈弓搭箭(niān gōng dā jiàn) 【釋義】拈:用手指夾、捏。一手握弓,一手把箭放在弦上,準備射出。

偃甲息兵(yǎn jiǎ xī bīng) 【釋義】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

脣槍舌劍(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釋義】舌如劍,脣象槍。形容辯論激烈,言詞鋒利,象槍劍交鋒一樣。

不闢斧鉞(bù bì fǔ yuè) 【釋義】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槍聲刀影(qiāng shēng dāo yǐng) 【釋義】指激烈廝殺的場面。

枕戈寢甲(zhěn gē qǐn jiǎ) 【釋義】枕着戈、穿着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偃武櫜兵(yǎn wǔ gāo bīng) 【釋義】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弓折刀盡(gōng zhé dāo jìn) 【釋義】比喻戰鬥力沒有了,無法可想。

拋戈棄甲(pāo gē qì jiǎ) 【釋義】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鑄甲銷戈(zhù jiǎ xiāo gē) 【釋義】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堅甲利兵(jiān jiǎ lì bīng) 【釋義】堅固的盔甲,鋒利的兵器。形容精鋭的部隊。

使槍弄棒(shǐ qiāng nòng bàng) 【釋義】指使弄刀槍棍棒等兵器,借指習武。

被堅執鋭(pī jiān zhí ruì) 【釋義】穿堅固甲胄,握鋭利武器。謂上陣戰鬥或作好戰鬥準備。

寸兵尺鐵(cùn bīng chǐ tiě) 【釋義】比喻微小的武力。

整軍飭武(zhěng jūn chì wǔ) 【釋義】整頓軍隊,治理武備

倒戢干戈(dǎo jí gān gē) 【釋義】把武器倒着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同“倒載干戈”。

干戈載戢(gān gē zài jí) 【釋義】干戈:古兵器,借指交戰,動武;載戢:裝運聚藏。指不再訴諸武力。

橐甲束兵(tuó jiǎ shù bīng) 【釋義】指脱去鎧甲,收起兵器。同“櫜甲束兵”。

舌劍脣槍(shé jiàn chún qiāng) 【釋義】舌如劍,脣象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兵銷革偃(bīng xiāo gé yǎn) 【釋義】銷燬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無戰事。

鞬櫜干戈(jiān gāo gān gē) 【釋義】鞬櫜:古代盛盔甲、弓箭的口袋,引申為收藏;干戈:兵器,武器。把武器收藏於袋中。比喻刀槍入庫,停戰休兵,天下太平。

箭拔弩張(jiàn bá nǔ zhāng) 【釋義】箭:弓箭;弩: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解甲投戈(jiě jiǎ tóu gē) 【釋義】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鬥。

伸鈎索鐵(shēn gōu suǒ tiě) 【釋義】把錣伸直,把鐵成索。形容力量極大。

持刀執棍(chí dāo ) 【釋義】拿着刀槍棍棒準備打架。

弩下逃箭(nǔ xià táo jiàn) 【釋義】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禍殃。因弩箭射遠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銀鈎鐵畫(yín gōu tiě huà) 【釋義】鈎:鈎勒;畫:筆畫。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鐵畫銀鈎(tiě huà yín gōu) 【釋義】畫:筆畫;鈎:鈎勒。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棄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 【釋義】丟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

暗箭明槍(àn jiàn míng qiāng) 【釋義】比喻各種公開的攻擊和暗地裏的中傷。

劍戟森森(jiàn jǐ sēn sēn) 【釋義】比喻人心機多,很厲害。

黷武窮兵(dú wǔ qióng bīng) 【釋義】黷:隨便,任意;窮:竭盡。隨意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干戈滿眼(gān gē mǎn yǎn) 【釋義】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鐵棒磨成針(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釋義】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鐵杵磨成針”。

被甲執兵(bèi jiǎ zhí bīng) 【釋義】甲:古代打仗時軍人穿的護身衣服。兵:兵器。身穿護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裝。

繕甲厲兵(shàn jiǎ lì bīng) 【釋義】《史記·張儀列傳》:“敝邑恐懼懾伏,繕甲厲兵,飾車騎,習馳射。”

夾槍帶棍(jiā qiāng dài gùn) 【釋義】形容説話帶刺,並牽涉旁人。

鐵面槍牙(tiě miàn qiāng yá) 【釋義】比喻堅忍不拔,刻苦自勵。

偃革倒戈(yǎn gé dǎo gē) 【釋義】指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尺兵寸鐵(chǐ bīng cùn tiě) 【釋義】比喻微小的武力。

偃武息戈(yǎn wǔ xī gē) 【釋義】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舞棍弄棒(wǔ gùn nòng bàng) 【釋義】揮舞着棍棒,高壓統治。

堅甲厲兵(jiān jiǎ lì bīng) 【釋義】加固盔甲,磨礪武器。指作好戰鬥準備。

卷甲束兵(juǎn jiǎ shù bīng) 【釋義】捲起鎧甲,收起兵器。

夾槍帶棒(jiā qiāng dài bàng) 【釋義】指言語中暗藏諷刺。

擐甲揮戈(huàn jiǎ huī gē) 【釋義】擐:穿,套。穿上鎧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裝的樣子。

窮兵黷武(qióng bīng dú wǔ) 【釋義】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止戈為武(zhǐ gē wéi wǔ) 【釋義】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後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不避斧鉞(bù bì fǔ yuè) 【釋義】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擐甲執兵(huàn jiǎ zhí bīng) 【釋義】擐:穿;兵:武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指準備戰鬥。

兵戈擾攘(bīng gē rǎo rǎng) 【釋義】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劍樹刀山(jiàn shù dāo shān) 【釋義】佛教所説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被甲枕戈(pī jiǎ zhěn gē) 【釋義】身穿堅甲,頭枕兵器。指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牢甲利兵(láo jiǎ lì bīng) 【釋義】猶堅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偃武休兵(yǎn wǔ xiū bīng) 【釋義】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兵未血刃(bīng wèi xuě rèn) 【釋義】猶兵不血刃。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枕戈坐甲(zhěn gē zuò jiǎ) 【釋義】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握鈎伸鐵(wò gōu shēn tiě) 【釋義】把鈎伸直,把鐵成索。形容力量極大。

櫜弓戢矢(gāo gōng jí shǐ) 【釋義】《詩·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頓兵堅城(dùn bīng jiān chéng) 【釋義】頓:停留;堅城:堅固的城池。把軍隊停駐在敵人的堅固城池下。

案兵束甲(àn bīng shù jiǎ) 【釋義】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

擐甲操戈(huàn jiǎ cāo gē) 【釋義】擐:穿,套。穿上鎧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裝的樣子。

舞槍弄棒(wǔ qiāng nòng bàng) 【釋義】指使弄刀槍棍棒等兵器,借指習武。

兵戈搶攘(bīng gē qiǎng rǎng) 【釋義】兵戈:武器,指戰爭;搶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盪混亂。

櫜弓戢戈(gāo gōng jí gē) 【釋義】指收藏干戈弓矢。後指停息戰事。

韜戈卷甲(tāo gē juǎn jiǎ) 【釋義】韜戈:收藏兵器;卷甲:卷束鎧甲。指休兵停戰。

倒持戈矛(dǎo chí gē máo) 【釋義】猶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刀頭劍首(dāo tóu jiàn shǒu) 【釋義】極喻危險的境遇。

槍刀劍戟(qiāng dāo jiàn jǐ) 【釋義】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四種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風兵草甲(fēng bīng cǎo jiǎ) 【釋義】猶言草木皆兵。

匕首投槍(bǐ shǒu tóu qiāng) 【釋義】匕首:短劍。比喻短小犀利擊中要害的文章。

兵刃相接(bīng rèn xiāng jiē) 【釋義】刀槍武器互相接觸。指白刃戰。

衝堅毀鋭(chōng jiān huǐ ruì) 【釋義】衝破敵人堅固的營壘,摧毀敵人精鋭的部隊。形容軍隊鋭不可當。也形容攻克難關。

整甲繕兵(zhěng jiǎ shàn bīng) 【釋義】整頓甲胄,修理兵器。謂作好戰備。

明槍暗箭(míng qiāng àn jiàn) 【釋義】明處來的槍容易躲開,暗中射來的箭難以提防。比喻種種公開的和隱蔽的攻擊。

斧鉞之人(fǔ yuè zhī rén) 【釋義】鉞:古代兵器,像大斧。應該用斧鉞殺死的人。泛指因罪應當受死刑的人。

畏刀避箭(wèi dāo bì jiàn) 【釋義】畏:害怕,畏懼。比喻遇戰事退縮不前。

隈刀避箭(wēi dāo bì jiàn) 【釋義】隈:隱避的地方,躲避。比喻遇戰事退縮不前。

倒持干戈(dǎo chí gān gē) 【釋義】猶言倒持泰阿。幹、戈,皆兵器。

畏刀避劍(wèi dāo bì jiàn) 【釋義】指貪生怕死。

按甲寢兵(àn jiǎ qǐn bīng) 【釋義】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倒置干戈(dào zhì gān gē) 【釋義】把武器收藏起來,不再打仗。

大動干戈(dà dòng gān gē) 【釋義】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按兵束甲(àn bīng shù jiǎ) 【釋義】按兵:軍隊停止行進。甲:鎧甲,泛指武器裝備。止兵不前,捆起鎧甲。指解除武裝,停戰言降。

兵不接刃(bīng bù jiē rèn) 【釋義】作戰時兵器沒接觸。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倒戈卸甲(dǎo gē xiè jiǎ) 【釋義】倒:倒轉,翻轉;卸:解除。比喻放下武器認輸。

曳兵棄甲(yè bīng qì jiǎ) 【釋義】拖着兵器,丟掉鎧甲。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

弩箭離弦(nǔ jiàn lí xián) 【釋義】弩: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磨刀擦槍(mó dāo cā qiāng) 【釋義】形容作戰前的準備工作。

鐵甲金戈(tiě jiǎ jīn gē) 【釋義】借指武職、軍人。 元 王伯成 《天寶遺事諸宮調·遺事引》:“響珊珊鐵甲金戈,明晃晃斧鉞刀槍。”參見“ 金戈鐵馬 ”。

刃樹劍山(rèn shù jiàn shān) 【釋義】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獄酷刑。後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地方。

刀山劍樹(dāo shān jiàn shù) 【釋義】佛教所説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橫刀揭斧(héng dāo jiē fǔ) 【釋義】指持刀執斧。

窮兵極武(qióng bīng jí wǔ) 【釋義】窮:竭盡;極:用盡。極力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干戈征戰(gān gē zhēng zhàn) 【釋義】干戈:古兵器,泛指武器;征戰:出征作戰。指武裝作戰,轉戰南北。

頂盔摜甲(dǐng kuī guàn jiá) 【釋義】戴上頭盔,披上戰甲。指全身武裝。

堅甲利刃(jiān jiǎ lì rèn) 【釋義】形容精鋭的部隊。同“堅甲利兵”。

舌槍脣劍(shé qiāng chún jiàn) 【釋義】舌如槍,脣象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弓弩上弦,刀劍出鞘(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 【釋義】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鬥準備。

貫甲提兵(guàn jiǎ tí bīng) 【釋義】貫甲:穿着盔甲;兵:兵器。身穿盔甲,手持兵器。形容充滿殺氣的樣子。

勤兵黷武(qín bīng dú wǔ) 【釋義】黷:輕率。濫用武力,肆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

搠槍使棒(shuò qiāng shǐ bàng) 【釋義】搠:戳。搬弄兵器,指動武。

鐵鎖銀鈎(tiě suǒ yín gōu) 【釋義】中國畫技法之一,指鐵鈎鎖。 明 李東陽 《柯敬仲墨竹》詩之一:“鐵鎖銀鈎誰解道,人間空夢筆生花。”

真刀真槍(zhēn dāo zhēn qiāng) 【釋義】①真實的刀槍。②比喻毫不作假,實實在在。

鐵馬金戈(tiě mǎ jīn gē) 【釋義】①形容威武雄壯的士兵和戰馬。②謂戰事,兵事。

甲兵在胸(jiǎ bīng zài xiōng) 【釋義】甲兵: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器。比喻胸中富有韜略。

鐵甲兵輪(tiě jiá bīng lún) 【釋義】軍艦的舊稱。 清 張百熙 《上條呈時事疏》:“鐵甲兵輪,宜勸 華 商之在外洋者,捐資購辦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釋義】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丟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 【釋義】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景象。

執鋭披堅(zhí ruì pī jiān) 【釋義】執:拿着;鋭:鋭利,鋒利,指兵器;堅:指鎧甲,古代軍人護身的戰衣。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戰鬥或作好戰鬥準備。

擐甲執鋭(huàn jiǎ zhí ruì) 【釋義】擐:穿;鋭:兵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指準備戰鬥。

矛盾重重(máo dùn chóng chóng) 【釋義】重重:層層。彼此間的衝突、意見很多。

提刀弄斧(tí dāo nòng fǔ) 【釋義】泛指武功之事。 宋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四齣:“性氣剛強,只要提刀弄斧。”

亡戟得矛(wáng jǐ dé máo) 【釋義】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

載戢干戈(zài jí gān gē) 【釋義】載戢:裝運收藏;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引申為戰爭。將武器收藏起來。指不再訴諸武力。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釋義】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説話做事前後牴觸。

躬擐甲胄(gōng huàn jiǎ zhòu) 【釋義】指親自穿上鎧甲和頭盔。言長官坐鎮軍中親自指揮。

陷堅挫鋭(xiàn jiān cuò ruì) 【釋義】陷堅:深入或攻克敵人陣地;挫鋭:挫傷敵人鋭氣。指攻克強敵,挫傷敵軍的士氣。

丟盔撂甲(diū kuī liào jiǎ) 【釋義】丟:拋;盔:作戰用的金屬帽;甲: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

風刀霜劍(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釋義】寒風象刀,嚴霜象劍。形容氣候寒冷,刺人肌膚。也比喻惡劣的環境。

解兵釋甲(jiě bīng shì jiǎ) 【釋義】解:解除;釋:卸下。解除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參戰。

披堅執鋭(pī jiān zhí ruì) 【釋義】穿着鐵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裝。

韜戈偃武(tāo gē yǎn wǔ) 【釋義】指收藏兵器,停止武備,以修文治。

干戈滿目(gān gē mǎn mù) 【釋義】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兵不血刃(bīng bù xuè rèn) 【釋義】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玩兵黷武(wán bīng dú wǔ) 【釋義】輕率無度地使用武力。

枕戈披甲(zhěn gē pī jiǎ) 【釋義】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同“枕戈坐甲”。

胸中甲兵(xiōng zhōng jiǎ bīng) 【釋義】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軍事才能。

更多請參考:成語小海豚兵器

弦的成語

帶弦的成語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箭:弓箭;弦:弓上用以發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發射。

弩箭離弦:弩: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弦外之意:弦:樂器上發音的絲線。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説出來的意思。

弦外有音:絃樂器的弦上發出的聲音以外還有聲音。比喻話語中另有間接透露、沒有明説的意思。

矢在弦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採取某種行動。

弦外之音: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説出來的意思。

如箭在弦: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勢在必行。

扣人心絃:扣:敲打。心絃: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絃”。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離弦走板: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箭在弦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況緊急;採取某種行動已成為必然之勢。

改弦更張:換了琴絃;重新安上。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度。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

改弦易轍:易:更換;轍;車輪壓過的痕跡。琴換了弦;車子換了路。比喻改變不適宜的或錯誤的方法或態度等。

動人心絃:動人:感動人;心絃:指受感動而引起共鳴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動人。

管絃繁奏:管:管樂器;弦:絃樂器。管樂和絃樂合奏。形容聲音繁雜

獨弦哀歌:弦:琴絃。指獨自彈奏絃樂器,哀聲歌唱

佩弦自急: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樣緊張。比喻警惕自己的缺點、錯誤,避免重新出現

絃歌之聲:絃歌:絃樂。彈琴和唱歌的聲音。泛指教學活動

絃歌之音:絃歌:絃樂。彈琴和唱歌的聲音。泛指教學活動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採取某種行動

弓上弦,刀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鬥準備

斷絃再續:斷絃:指喪妻;續:連接。比喻男子妻死後再娶

似箭在弦:好像箭已經搭在弓弦上,不得不發。

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於歌舞,逸樂無度。

朝歌暮弦:形容整天沉迷於歌舞,逸樂無度。

應弦而倒:隨着弓弦的聲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藝高超。

弦無虛發:謂射箭百發百中。

鐵板銅弦: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格。

破琴絕弦:毀琴斷絃,表示世無知音,不再鼓琴。

品竹調絃:亦作“品竹調絲”。泛指吹彈管絃樂器。

弄管調絃:猶弄竹彈絲。

驚弦之鳥:見“驚弓之鳥”。

快:表示敏捷的詞語有。(我能根據詞語寫意思)

1. 眼明手快 解釋:形容動作敏捷,看得很準。同義的詞語有:手疾眼快、眼疾手快

2. 身手矯健 解釋:矯健表示強壯有力,步伐有力。身手敏捷,反應很快

3. 風馳電掣 解釋:象風吹電閃一樣,形容非常迅速。同義的詞語有:電炮火石、流星趕月

4. 動如脱兔 解釋:用來形容行動敏捷,迅速

5. 弩箭離弦 解釋:搭在弩弓上的箭從弓弦中射出了。形容非常的迅速。

6.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解釋:大家中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主要就是寫速度很快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射箭能手的意思查成語字典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中百發:中:射中目標。發:發射。形容射箭、投擲或射擊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從不落空。同“百發百中”。

弓不虛發:拉開弓就能擊中目標。形容射箭技術高超。

弓開得勝: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戰鬥一開始就獲得了成功。也用來比喻事情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弓馬嫻熟:十分熟練拉弓射箭與馬術。指人善於騎射。

胡服騎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君射臣決:射:射箭;決:射箭用具,即扳指,用以鈎弦。君主喜好射箭,臣下自然經常帶着射箭用具。比喻上司的愛好,隨從者自然極力效法。

沒金鎩羽:指射箭入石,箭鏃和箭桿後的鵰翎全都隱沒不見。同“沒金飲羽”。

沒金飲羽:指射箭入石,箭鏃和箭桿後的鵰翎全都隱沒不見。

弩箭離弦:弩: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巧發奇中:發:射箭,比喻發言。形容善於乘機發表意見,後能為事實所證實。

矢不虛發:每一箭都命中目標。形容射箭本領極高。

矢無虛發:形容射箭本領極高。同“矢不虛發”。

佻身飛鏃:隻身射箭殺敵。形容殺敵英勇,視死如歸。

無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説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實際。

弦無虛發:指射箭百發百中。

弋不射宿:弋:射鳥器;宿:歇宿了的鳥。射箭者不射殺已歸巢的鳥。比喻賢者隱逸不仕以遠避暴亂之害。

羿氏舛射:羿氏:夏代有窮國的君主,善於射箭;舛:差錯。羿射箭出來差錯。指有才華的人也會有失誤。

引而不發:引:拉弓;發: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應弦而倒:隨着弓弦的聲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藝高超。

支左屈右:左:左手;屈:彎;右:右手。伸左手,彎右手。指射箭的姿勢。

左右開弓: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隻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左支右絀:支:支持;絀:屈曲,引伸為不足。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應付了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問題。

描寫“時間很短或動作極快”的詞語有哪些?

描寫“時間很短或動作極快”的詞語有:瞬間、剎那間、一眨眼、彈指之間、風馳電掣、電光石火、眼明手捷、躡影追風、弩箭離弦、、勢若脱兔。

瞬間【shùn jiān】

釋義:形容剎那間,須臾,一眨眼的工夫。也可以作為文學描寫中形容時間流逝迅速的單位。

剎那間【chà nà jiān】

釋義:形容時間極短,幾乎是彈指一瞬間。

一眨眼【yī zhǎ yǎn】

釋義:比喻極短的時間。

彈指之間【tán zhǐ zhī jiān】

釋義:比喻時間極短暫。

出處:康僧會《安般守意經序》:“彈指之間,心九百六十轉,一日一夕十三憶意。”

風馳電掣【fēng chí diàn chè】

釋義:形容非常迅速,像風吹電閃一樣。

出處:《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電光石火【diàn guāng shí huǒ】

釋義:閃電的光,燧石的火。原為佛家語,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現多形容事物象閃電和石火一樣一瞬間就消逝。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眼明手捷【yǎn míng shǒu jié】

釋義:看得準,下手快。形容人反應快,動作敏捷

躡影追風【niè yǐng zhuī fēng】

釋義: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梁書·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里,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弩箭離弦【nǔ jiàn lí xián】、

釋義: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二回:“前走的如流星過度,後走的如弩箭離弦。”

勢若脱兔【shì ruò tuō tù】

釋義:對敵人攻擊的速度極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樣。

標籤: 離弦 弩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w4nm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