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什麼意思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什麼意思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什麼意思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意思是:我常常長聲歎息,還掩面哭泣,哀傷人民生活命運的艱難。

太息:歎氣。掩涕:拭淚。

該句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離騷》。

詩人願為楚國的變法圖新作一個開路的先驅者。可是當時楚國統治集團內部卻存在着革新和守舊兩派的鬥爭。詩人舉出賢君激勵懷王效法,舉出暴君的做法警戒懷王。但由於懷王昏聵守舊,棄約變心,結果是黨人”猖獗,世風腐敗,連詩人精心培養的人才,也都從俗變節。詩人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遭遇排斥。面臨險惡的政治環境,詩人曾產生過退隱的念頭,但最後仍表示為堅持正義而九死不悔,決心堅守自己修潔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譯文: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淚,聲聲長歎,哀歎人生的航道充滿了艱辛。我只不過是潔身自好卻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進諫,到傍晚就遭譭棄!既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而貶黜我啊,又因為我採集白芷而給我加上罪名。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改悔!

註釋:

太息:歎氣。掩涕:拭淚。

脩姱:潔淨而美好。鞿(jī)羈:自我約束。

誶(suì):進諫。替:廢。

纕(xiāng):佩帶。

申:重複。

悔:怨恨。

浩蕩:放蕩自恣,不深思熟慮的樣子。

民心:人心。一説指屈原的用心。

創作背景:

關於《離騷》的創作年代,據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離騷》當作於屈原放逐之後。今人對此説法不一,有説作於楚懷王時屈原被疏遠後,有説作於楚頃襄王時屈原被流放後,有説作於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説始作於懷王時而成於頃襄王初,迄無定論。寫作時間當在秋天。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屈原的憂愁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敍傳。

作品介紹: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説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注本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辭集註》、清代戴震的《屈原賦注》等。

作者介紹: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後遭讒害而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後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郢都也為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亡。劉向輯《楚辭》收錄其作品二十餘篇,主要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rgn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