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明朝小冰河時期有多冷

明朝小冰河時期有多冷

明朝小冰河時期,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温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明朝小冰河時期有多冷

明朝小冰河時期共記載冷凍災害72次,清朝則有277次。當時廣東境內,北部、西部、東部、中部和南部皆出現了冷凍災害性天氣。南海縣、大埔縣、惠來縣、興寧縣、揭陽縣、龍川縣等地更是發生了多次冷凍災害。這一時期廣東的雪線甚至抵達了海南島的北部沿海地帶,這裏的氣温居然曾經降到零度以下。

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海南瓊山冬大寒,六畜凍死;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海南萬寧冬隕霜——對於無數從北方趕到海南取暖越冬的“候鳥”們來説,這應該很難想象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245~1924年間,廣東地區的冷凍災害主要由降雪造成,雨雪和霜凍天氣次之。可見下雪對於廣東來説,並不罕見。這一小冰期的降雪,有直接記載的,廣州至少有11次,雷州半島至少有10次,海南島至少有17次——海南島比廣州還要多!



明朝小冰河時期有多冷?

明朝小冰河時期十分地冷,在南方陽曆11月的時候吳江運河冰厚三尺多,而且從吳江一直凍到嘉興,要壯士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

《明史》中的記載:“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東、河南、浙江、直隸、淮、徐大雪數尺,淮東之海冰四十餘里,人畜凍死萬計。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諸府大雪連四旬,蘇、常凍餓死者無算。”

時代特點:

在這場持續了百餘年的小冰期中,最為寒冷的一年是清代嘉慶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16年,因為火山爆發加劇了氣候的變化。

在嘉慶二十年的4月,當時位於印尼巴哇島上坦博拉火山突然在沉睡數千年後爆發,指數高達7級,直接對當地的百姓和生態環境帶來了滅頂之災,火山灰一瞬間衝入地球平流層,對全球的氣候造成劇烈影響。

明清小冰河期有多冷?

明朝小冰河時期是指中國明朝末期出現了極冷的氣候災害。明朝晚期,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温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甚至長江結冰。

“小冰河期”將導致地球氣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鋭減。國外有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明末清初《閲世編》、《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

清朝初年,一位歷史學家談遷,寫了一本叫《北遊錄》的書,書中的一段記載,可以還原小冰期時中國江南的寒冷程度。1653年(順治十年)陽曆7月底,談遷從家鄉杭州出發,由運河坐船前往北京;11月7日,他到達天津,到18日運河就封凍了。談遷在北京住了三年,1656年(順治十三年)陽曆3月,等到3月7日,運河開凍,他坐船南返。由談遷的記載可以推算出,順治年間,北運河每年封凍的時間長達110天,比上世紀50年代,華北最冷冬天時北運河封凍的時間還要長。

小冰期時代,不僅中國北方受到影響,就連江南,也因為氣温的異常,出現了河面結冰的情形。談遷提到,1654(順治十一年)陽曆11月,吳江運河冰厚三尺多,而且從吳江一直凍到嘉興,要壯士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陽曆11月南運河封凍,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可見順治年間,江南天氣的寒冷。另外,當時,也出現了長江結冰的記載。

​“明清小冰期”時期有多冷,造成了什麼影響?

在“明清小冰期”的時候,南方的鄱陽湖和洞庭湖全都結了冰,並且温度達到了零下四十多攝氏度,因為寒冷,導致農民起義,暴亂不斷,災荒遍地,從而動搖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最後是在清朝的時候被毀滅,但是在攻進紫禁城時,逼迫崇禎帝殺妻自縊的確是當時的農民起義軍,而當時的清朝還是後金,大軍在邊關虎視眈眈,不過,卻無法突破明朝的戰線。

最終導致明朝覆滅的最直接原因則是各地的農民起義軍,雖然明朝是在百姓的手中覆滅的,但是崇禎帝還是一個很勤政愛民的,不過因為當時的氣候極度寒冷,致使依靠土地吃飯的農民大量的餓死。同時接二連三的災禍來臨,導致農民不得不為了生存從而反抗。

當時的明朝各種災害接連不斷,不過頻率最高的災害還是旱災。因為旱災,當時的莊稼田地都死了,並且餓死的農民不計其數,而“小冰期”又橫跨了整個明清時期,因為寒冷,逼迫農民不得不起義,而災害則是在崇禎帝沒繼位之前便有的。

雖然崇禎帝勤政愛民,但是因為靠天吃飯的農民沒有飯吃,並且會餓死,所以不造反便會餓死成為農民在心中的執念,也因此,在崇禎帝想辦法解決災害問題的時候,而各地的農民起義軍也在紛紛冒出,並且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雖然明朝滅亡的根源是積重難返,但是明朝的滅亡和天氣的極度寒冷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沒有當時的農民起義軍,清朝能不能突破明朝的寧遠防線也是個問題。

小冰期是什麼?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到底有多冷?

有歷史以來,我國共有6次的小冰期。其中一次是發生在明末清初時期。那時還沒有温度計,所以當時的具體温度沒法確定,但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當時的廣東潮州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厚!

廣東南方地區,冬天是不會降雪的。所以我們可以想象,當時能夠在廣東下到一尺多厚的雪,可想而知當時是有多冷!北方就更不用説了,因為南方的冷空氣都是北方過來的。

明清400年小冰期廣州曾降雪11次。明代小冰河期共記載冷凍災害72次,清朝則有277次。當時廣東境內,北部、西部、東部、中部和南部皆出現了冷凍災害性天氣。南海縣、大埔縣、惠來縣、興寧縣、揭陽縣、龍川縣等地更是發生了多次冷凍災害。這一時期廣東的雪線甚至抵達了海南島的北部沿海地帶,這裏的氣温居然曾經降到零度以下。

就拿“海南”來説,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 海南瓊山冬大寒,六畜凍死;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 海南萬寧冬隕霜——對於無數從北方趕到海南取暖越冬的“候鳥”們來説,這應該很難想象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245~1924年間,廣東地區的冷凍災害主要由降雪造成,雨雪和霜凍天氣次之。可見下雪對於廣東來説,並不罕見。這一小冰期的降雪,有直接記載的,廣州至少有11次,雷州半島至少有10次,海南島至少有17次——海南島比廣州還要多!

那麼小冰河時期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地球經歷過多次冰河時期,有人認為是地球軌道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太陽軌道的原因。從冰河時期的持續時間來看,應該是地球運動的原因比較小,因為地球公轉一週是一年,而冰河時期可以持續幾百上千年。因此應該是太陽系或者是銀河系運轉的一個規律,當整個大星系運行到某一位置的時候,地球氣候就受到影響。明清小冰期也是這樣形成的,只是其程度沒有大冰期嚴重,但也對人類活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明朝的滅亡也跟這次氣候變化有關聯。當時崇禎皇帝登基後,民間災荒連連,還有鼠疫,就連皇宮裏的守城兵將都沒能倖免。當李自成的起義兵衝進宮裏的時候,有些士兵被鼠疫折磨的癱坐在地上無力抵抗。

在整個明清小冰河時期,經常會出現極端天氣,由於當時科學水平不夠發達,各種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所以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如今地球上的極端天氣依然存在,但我們有了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施,讓這些自然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

2020年小冰河時期有多冷

小冰河期的温度大多在零下40攝氏度左右,因為在我國的明朝就已經出現了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也使得我國遭受了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據説就是因為小冰河期導致順治十年至十三年之間的大運河被封凍了至少110天,而當時的莊稼和人都凍傷凍死無數。

小冰河期其實就是指相對較冷的時代,但是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冷,比瞬間毀滅任何動植物的冰川期還是要温暖很多的,以明朝時期的第四次小冰河期為例,當時基本上糧食都出現了減產,降温可達30-60℃,即便是在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也都天降大雪,河流封凍。

標籤: 冰河時期 明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p43p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