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什麼意思?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要遠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層樓。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遠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成語發音: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成語解釋:要遠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層樓。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遠

成語出處: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是什麼?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是: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

全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着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擴展資料: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説明這是一首登樓詩。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敍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比喻站得高看得遠。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着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着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此詩還不時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

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清代詩評家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什麼意思?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是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着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登鸛雀樓》的賞析

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祕府論》中所説的“景入理勢”。有人説,詩忌説理。這應當只是説,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説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

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説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範。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什麼意思?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出自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意指要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當再登上一層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審視它也表達了只有積極向上才能高瞻遠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o0rw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