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盡信書不如無書是什麼意思?

盡信書不如無書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盡信書不如無書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盡信書不如無書

成語發音: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成語解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成語出處:語出《孟子 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成語繁體:儘信書不如無書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示例〗歷史可信嗎?我們只能説:大體可信。如果説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虛無主義。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古訓, 還是有道理的。 ★孫犁《我的史部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什麼意思?

01

“盡信書,不如無書”出自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嗚呼,盡信書不如無書。”。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盡信書,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全文內容為: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③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④也?”

譯文

孟子説:“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人在天下沒有敵人,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

註釋

①《武成》:《尚書》的篇名。現存《武成》篇是偽古文。

②策:竹簡。古代用竹簡書寫,一策相當於我們今天説一頁。

③至仁:極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④杵(Chu):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擴展資料: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意思是什麼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意思是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的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當辨證的去看問題。《盡信書,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書可以給你知識,但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能給你正確的,只是一味的相信書裏所謂的“真理”,只能讓你失去尋找真理的能力,那麼這樣的書沒有什麼用處。

      如果盡信書,那還不如根本不讀書,根本沒有書。話説得絕對,就是要特別提醒人們,百分之百相信書本所寫,會受到誤導,對讀書人極其不利。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可能接受虛假的事實,得到錯誤的知識二是可能被邪説歪理蠱惑,在思想、理論上走上歧途。

      今人讀古書,都是要古為今用。人們借用孟子名言,已跳出《尚書》,只説“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泛論一切書。就是説,讀任何書,都不能盲目,不可囫圇吞棗,而要有質疑和批判精神,要獨立思考。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具備廣博的知識,具備豐富的經驗,具備深刻的思想才行。

盡信書不如無書是什麼意思

解釋: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當辨證地去看問題。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節》

原文: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譯:孟子説:“一昧地相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武成》這篇文章,只不過取其中的二三個道理罷了。能愛民的人無敵於天下,以最愛民的政策征伐最不愛民的,怎麼會使鮮血流得來可以漂起武器呢?”

作品簡介及賞析

《盡心章句下》選自《孟子》。《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作品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精闢透脱的讀書法,要求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書是我們人類擁有專利的恩物,對很多人來説,還是他們崇拜的神聖對象。但是,如果我們完全信書,唯書本是從,輕則使個人成為書呆子,重則形成所謂“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和“唯書”的作 風,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盡信書不如無書什麼意思

意思是: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出自戰國孟軻的《孟子·盡心章句下》。

原文: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譯文:

孟子説:“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人在天下沒有敵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麼會使鮮血流得來可以漂起木棒呢?”

擴展資料

孟子談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時,所舉的例子是《尚書》中《武成》篇的內容,而《尚書》作為儒家經典之一,在孔孟的時代也是有着極其權威性地位的。

因此,孟子這種對於權威著作,對經典保持獨立思考,勇於懷疑的精神,尤其難能可貴,體現出聖賢人物的治學風範。

紙上談兵的典故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

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什麼意思

意思是: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引申的意思是要有精闢透脱的讀書法,要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此句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原文節選: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譯:

孟子説:“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人在天下沒有敵人,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

擴展資料

《盡心章句下》是《孟子》全書的最後一篇,內容仍然很豐富,其中有一些著名的章節和名言警句。全篇 原文共38章,本書選15章。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説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户誦的書。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盡信書,不如無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盡心章句下

標籤: 無書 盡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o0og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