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鑿壁借光是什麼意思

鑿壁借光是什麼意思

鑿壁借光是什麼意思

鑿壁借光”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後用來形容讀書勤奮刻苦。

該成語故事出自於: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意思是: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燭光,讓燭光照在書上來讀。

原文:

衡乃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 願得主人書遍讀之。 ” 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衡能説《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説《詩》,匡鼎來;匡説《詩》,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反。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燭光,讓燭光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户人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説:我希望能得到誦讀一遍你家的書的機會。”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把書借給他讀。匡衡最終成了大學問家。

匡衡能夠講解《詩經》,人們為他編寫了一首歌謠説:匡鼎來了,沒有人敢講《詩經》。匡鼎來講授《詩經》,能解除人們的疑問和憂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們竟是如此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的人都開顏歡笑。鎮上有個人講解《詩經》,匡衡前去聽講。同這個人討論《詩經》的疑難問題,這個人辯論不過他,對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説:先生請留步,聽我和你討論剛才的問題。”那個人説:我什麼也講不出來了。”就不顧匡衡而去!

註釋:

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牆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錢的人。

⑤文不識:邑人的名字。

⑥傭:僱傭。

⑦怪:以為怪;認為是奇怪的。

⑧願: 希望。

⑨得:得到。

⑩資給:資助、供給。

⑪遂:終於。

⑫大學:大學問家。

⑬償:報酬。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有一個少年叫匡衡,他特別希望能像學堂裏的孩子那樣,跟着老師讀書。可是,他家裏很窮,實在沒有錢拿出來供他上學堂。於是,他經常一個人躲在學堂外面,安靜地聽着裏面的讀書聲。一位親戚看見他這麼喜歡讀書,很受感動,就抽空教他認字。日積月累,他終於可以自己讀書了。

匡衡買不起書,就想辦法借書來讀。那個時候的書都是十分貴重的,只有有錢人家才有。可是有錢人家怎麼會輕易把書借給一個窮小子呢?為了能讀到書,匡衡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村子裏有個大户人家,家裏有很多藏書。一天,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見主人,見到後,一邊作揖,一邊急切地懇求説:請您收留我吧, 我給您家幹活。我力氣很大,什麼活都會幹。我不要工錢,只求您能把家裏的書借給我看看。我保證不會耽誤幹活,保證不會把書弄壞一點點。”主人看到匡衡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眼睛裏充滿了渴求,一時被深深打動了,就收留了他。匡衡終於如願以償地讀到了書。

寒來暑往,匡衡一天天長大了。他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飯的工夫才能看一會兒書。晚上回到家裏,因為沒錢,點不起油燈,也不能看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用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才能讀完。匡衡心裏難過極了,卻無計可施。一天晚上,匡衡從外而回家,周圍一片漆黑,只有鄰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匡衡忽然想到了一個主意,狠狠拍了自己腦袋一下,唸叨着:以前怎麼沒想到呢!”回到家,他就在自己與鄰居家共用的那面牆上摸索來摸索去,終於找到一-處牆壁有破損的地方。他找來一把小刀,沿着破損的牆壁輕輕地摳,摳不一會兒,一道弱弱的光線就從牆縫裏透射過來。匡衡興奮極了,不敢再往大摳,擔心影響到鄰居,於是,便藉着這一點點光線看起書來。光線太暗了,看一會兒,眼睛就酸困酸困的,他就稍稍休息一下,接着再看。

成語寓意:

匡衡為了讀書替別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絲的亮光也要抓緊學習。這樣的態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質使匡衡成為大學者。有時候,外部條件制約着許多人的進步,但是有心人會為自己創造前進的機會。艱辛只是一時的體驗,而經歷過這些艱難後所收穫的知識,才是人生寶貴長久的財富。

標籤: 鑿壁 借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n90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