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耕者有其田是什麼意思?

耕者有其田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耕者:種地的農民。指讓農民獲得自己的土地

耕者有其田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耕者有其田

成語發音:gēng zhě yǒu qí tián

成語解釋:耕者:種地的農民。指讓農民獲得自己的土地

成語出處:宋慶齡《關於促成組織聯合政府並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的聲明》:“‘耕者有其田’,是孫中山的政綱。”

成語繁體:畊者有其田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社會分配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成語例句:張賢亮《“不可説”》:“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資。”



耕者有其田是什麼意思

天平天國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出自《天朝田畝制度》,它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 這是一種農民階級的社會主義思想,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代,是落後的,缺乏活力的,但是在封建社會,卻是先進的,因為它起着推動生產力發展,解放生產力的歷史作用。

孫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是出自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主要的思想是在地主和農民之間找到一個田租的平衡點,由來調節,這一思想,在辛亥革。命後,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卻被共產。黨人所接受,即是後來的土地革。命和抗戰時期,中國在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都是延伸了孫中山的這一思想。

耕者有其田是誰提出的 耕者有其田的意思介紹

1、“耕者有其田”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孟子,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的“民有恆產”。

2、“耕者有其田”指的是勞動者都能擁有自己的農田,從而温飽無憂。“耕者有其田”在近代歷史的意義是: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無地少地農民獲得一定數量土地的一種主張。

井岡山土地法有沒有耕者有其田

井岡山土地法有耕者有其田。

從1927年開始,直到1928年春,土地法大綱以徹底“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為基本原則,改正了土地法的缺點,對重大政策原則問題,作了更妥善的規定。

此後,在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國最終成功完成了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從根本上剷除了中國封建制度的根基,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農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孫中山先生生前所提出的“耕者有其田”主張,最終得以基本實現。

歷史:

1、“耕者有其田”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孟子,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的“民有恆產”。

2、“耕者有其田”指的是勞動者都能擁有自己的農田,從而温飽無憂。“耕者有其田”在近代歷史的意義是: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無地少地農民獲得一定數量土地的一種主張。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井岡山土地法

耕者有其田的意義

1994年,農業部出版的《中國農業全書》(山東卷)中對耕者有其田作了如下意義總結:

“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實現‘耕者有其田’,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根本問題,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基本任務。在解放戰爭期間和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最終使這一任務得以完成。”

“農民是小私有者,由於農業生產自然性的特點和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農民要求穩定的土地佔有和基本生產資料私有。‘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來農民最高的經濟要求和夢想,也是鼓舞農民投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動力。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理所當然地要解決農民的土地要求。”

“耕者有其田”出自哪?

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為:“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乃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這句話真實完整的涵義無疑就是“耕者有其田”。孟子提出使“民有恆產”,是指使老百姓有個憑勞動吃飯的基本生產資料,有温飽而衣食無慮!養得起父母妻兒,荒災之年不至於餓死,以至於鬧得官逼民反,挺而走險而已。從晁錯,王安石等歷史上的“抑制豪強”、到近現代孫中山的“平均地權”、共產黨的“打土豪分田地”,基本上傳承這一思想

標籤: 田是 耕者有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gl21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