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什麼是恆星天文學

什麼是恆星天文學

天文學的分支學科,它研究恆星、星際物質和各種恆星集團的分佈和運動特性。由於恆星為數眾多,恆星天文學不能採用討論單個恆星的辦法,而主要藉助於統計分析和數學方法來進行研究。恆星天文學的資料取自天體測量學、天體物理學和射電天文學獲得的各種數據(包括恆星的視差、位置、自行、星等、色指數、光譜型、光度級和視向速度等)。

什麼是恆星天文學

發展簡史

恆星天文學作為一門學科是由F.W.赫歇耳通過對恆星的大量觀測和研究開始的。1783年他首次通過分析恆星的自行發現了太陽(在空間的)運動,並定出了運動的速度和向點。J.F.赫歇耳繼承和發展了其父開創的事業,在恆星計數、雙星觀測和編制星團和星雲表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1837年В.Я.斯特魯維等測定了恆星的三角視差,從此便開始了測定恆星距離的工作。1887年Л.О.斯特魯維從對恆星自行的分析中估計了銀河系自轉的角速度。十九世紀中葉天體物理學開始建立後,恆星光譜分析為恆星天文學提供了重要資料。1907年K.史瓦西提出恆星本動速度橢球分佈理論,開創了星系動力學。1912年,勒維特發現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成為測定遙遠星團的距離的有力武器。由此,人們才對銀河系的整體圖像,以及太陽在銀河系中的地位,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1905~1913年,赫茨普龍和H.N.羅素創制了赫羅圖,對了解恆星的演化和推求其距離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918年,沙普利分析了當時已知的100個球狀星團的視分佈,並用周光關係估算出它們的距離,得出了銀河系是一個龐大的透鏡形天體系統和太陽不居於中心的正確結論。1927年,荷蘭的奧爾特根據觀測到的運動數據證實了銀河系自轉。此外,銀河系次系、星族、星協概念的建立和證實,對變星和星團、星雲的研究和探討恆星系統的結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射電天文學的發展為恆星天文學提供了一種有力工具。1951年,人們開始利用中性氫21釐米譜線研究銀河系內中性氫雲的分佈。1952年證實銀河系的旋臂結構。1958年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複雜結構和銀核中的爆發現象。六十年代以來,相繼發現幾十種星際分子的射電輻射。這些用光學方法所未能得到的觀測結果,對研究銀河系自轉、旋臂結構、銀核和銀暈都是非常寶貴的。

星系動力學從二十年代以來有很大的發展。1942年,林德布拉德提出了形成旋臂的“密度波”概念,以期克服旋渦星系的形成和維持旋臂的理論困難。1964年以來,林家翹等人發展了密度波理論,並且探討星系激波形成恆星的理論。

現狀和發展

階段的恆星天文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星系中物質的分佈同星系旋轉的關係;恆星速度彌散度的規律;恆星系統的引力穩定性;球狀星團和星系的動力學結構和演化以及星系動力學中“第三積分”(即除能量和角動量兩個積分外)是否存在的問題等。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都已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此外,人們推測在球狀星團和星系團中可能存在大質量緻密天體(黑洞)。以廣義相對論為基礎的強引力場星系動力學正在形成中。

參考書目

戴文賽編著:《恆星天文學》,科學出版社,北京,1965。

標籤: 天文學 恆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5nz5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