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兵強則滅是什麼意思?

兵強則滅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依恃軍隊強盛則毀滅。

兵強則滅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兵強則滅

成語發音:bīng qiáng zé miè

成語解釋:指依恃軍隊強盛則毀滅。

成語出處:《列子 黃帝》:“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成語繁體:兵強則滅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不能用兵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故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淮南子·原道訓》



兵強則滅,木強則拆,強梁者不得其死啥意思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用兵逞強、以強硬的手段壓人必定會導致他的毀滅,質地堅硬的、缺少彈性的木頭會很容易被折斷。---出自老子《道德經》。折,折斷,不是拆。

強梁者不得其死:殘暴的統治者不得好死---出自老子《道德經》。

樓下那位熱心網友簡直就是坑爹啊……

出自《列子》的成語20和意思

成語(點擊查看詳解) 解釋 茫然自失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 八荒之外 八面荒遠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 悲愁垂涕 垂:垂下。涕:淚。因為悲哀、愁苦而落淚。 不識不知 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耳視目聽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方寸之地 指心。 粉白黛黑 粉白:在臉上搽粉,使臉更白;黛黑:畫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粧飾。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假力於人 借別人的力量做事。 近在眉睫 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夸父逐日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累塊積蘇 重迭的土塊和堆積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簡陋。 眉睫之內 形容近在眼前。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緊迫。 杞人憂天 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歧路亡羊 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聲振林木 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宏亮。 同歸於盡 盡: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 響遏行雲 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着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怡然自得 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餘音繞樑 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遊響停雲 形容響亮的歌聲,高入雲霄,能使流雲受阻而停下來。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自給自足 給:供給。依靠自己的生產,滿足自己的需要。 拔毛濟世 指受輕微損失而能有利於世人。 辨日炎涼 古代傳説中辯論太陽離地遠近的故事。後以之形容兒童的聰明早慧。 兵強則滅 指依恃軍隊強盛則毀滅。 觀往知來 認真研究過去,就能推測未來。 攫金不見人 比喻為了滿足個人的慾望而不顧一切。 攫為己有 攫:奪取。有強行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流水高山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繞樑三日 環繞屋樑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如運諸掌 象放在手心裏擺弄一樣。形容事情辦起來非常容易。 野人奏曝 比喻微薄的貢獻。 以水投水 比喻事物類同很難辨別。 恣睢無忌 恣睢:放縱;忌:顧忌。形容任意作惡,毫無顧忌。 覆鹿尋蕉 〖解釋〗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齊人攫金 〖解釋〗攫:奪取。比喻利慾薰心而不顧一切。 如石投水 〖解釋〗象石頭投入水裏就沉沒一樣。比喻互相合得來。 移山跨海 〖解釋〗移動山嶽,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鷗鳥不下 鷗鳥不願飛下來。比喻察覺他人將傷害自己,加倍防範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是什麼意思

白話譯文:

人活着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

出處:出自春秋時期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

原文:

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白話譯文:

人民所以遭受饑荒,就是由於統治者吞吃賦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於飢餓。人民之所以難於統治,是由於統治者政令繁苛、喜歡有所作為,所以人民就難於統治。

人民之所以輕生冒死,是由於統治者為了奉養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淨了,所以人民覺得死了不算什麼。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過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人活着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

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着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木強則折”是什麼意思?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 柔弱 處上。 這是告誡做人的道理,不能太過剛強和好勝,學會 謙虛 和低調。 正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不足勝有餘。 還有類似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木強則兵"是什麼意思

木強則兵:軍隊逞強就不能獲勝,木頭強硬就會像逞強的軍隊一樣不得善終,容易折斷

古書有好多種版本.《列子·黃帝》:“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很好理解了:軍隊逞強就會覆滅,木頭強硬就容易折斷.

那麼"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就是這樣:軍隊逞強就不能獲勝,木頭強硬就會像逞強的軍隊一樣不得善終,容易折斷"

標籤: 兵強則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56m4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