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泮林革音是什麼意思?

泮林革音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後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泮林革音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泮林革音

成語發音:pàn lín gé yīn

成語解釋:《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後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成語出處:《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環境改變人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自上而下,速於置郵,泮林革音,無復故態。★唐·劉禹錫《唐故相同贈司空令狐公集序》



泮林革音的意思

題庫內容:

比喻 在好的 影響 感化下而 改變 舊習性。

成語出處: 《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

成語例句: 自上而下,速於置郵, 泮林革音 ,無復故態。 ★唐·劉禹錫《唐故相同贈司空 令狐 公集序》

注音: ㄆㄢˋ ㄌㄧㄣˊ ㄍㄜˊ ㄧㄣ

成語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環境改變人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唄高音?第一個字是什麼?

空谷足音在寂靜的山谷裏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跫然足音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悦。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協調,關係和睦。

亡國之音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弦外之音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説出來的意思。

一錘定音比喻做事幹脆,説了算數。

異口同音不同人説同樣的話,形容看法、意見完全一致。

鄭衞之音鄭衞: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衞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衞等國的民間音樂。

北鄙之音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遏密八音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金口玉音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後泛指説話正確,不能改變。

裊裊餘音裊裊:宛轉悠揚。餘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悦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迴響在耳邊。同“餘音裊裊”...

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繞樑之音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餘音繞樑”。

桑間之音指淫靡的音樂。

水月觀音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

弦外有音比喻話語中另有間接透露、沒有明説的意思。

一槌定音借指憑一句話作出最後決定。同“一錘定音”。

形容對人影響作用很大的成語

形容影響很大,可以用電照風行、登高一呼、眾口銷金、泮林革音、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等成語來形容。

1、電照風行[diàn zhào fēng xíng]:如電光之照耀,如風之流動。比喻影響甚大;

2、登高一呼[dēng gāo yī hū]: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3、眾口銷金[zhòng kǒu xiāo jīn]: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比喻輿論影響的強大。亦喻眾口同聲可混淆視聽;

4、泮林革音[pàn lín gé yīn]: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5、潛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參考資料

王朝暉.《成語大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標籤: 泮林革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4gm6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