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裹屍馬革是什麼意思?

裹屍馬革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裹屍馬革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裹屍馬革

成語發音:guǒ shī mǎ gé

成語解釋: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成語出處:宋·陸游《隴頭水》:“男兒墜地誌四方,裹屍馬革固其常。”

成語繁體:裹屍馬革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將士戰死沙場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馬革裹屍  馬革盛屍 查看更多裹屍馬革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明·邵璨《香囊記·分歧》曲:“還須上萬言策,拚取微軀,裹屍馬革。”



馬革裹屍的意思

馬革裹屍的意思是 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馬革裹屍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馬革盛屍 戰死沙場 粉身碎骨 以澤量屍  

反義詞:臨陣脱逃  

擴展資料

相關詞彙分析:

一、馬革盛屍 [ mǎ gé shèng shī ]

1. 【解釋】: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同“馬革裹屍”。

2. 【出自】: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二、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1. 【解釋】: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2. 【出自】: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3. 【示例】:如果戰爭狂人膽敢輕舉妄動,發動戰爭,結果必然會被壓在大山底下,弄得~。 ◎楊朔《東風第一枝》

三、以澤量屍 [ yǐ zé liáng shī ]

1. 【解釋】:指屍體遍野,可以沼澤為單位計量。極言死人之多。

2. 【出自】:清·顧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躪齊魯,破邑屠城不可數,刳腹絕腸,折頸折頤,以澤量屍。”

四、決一死戰 [ jué yī sǐ zhàn ]

1. 【解釋】:決:決定;死:拼死。對敵人拼死決戰。

2.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3. 【示例】: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面,獨不能與賊~耶? ◎《清史稿·文宗本紀》

五、臨陣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1. 【解釋】:臨到打仗時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退縮逃避。

2. 【出自】:明·徐光啟《疏辯》:“在法,初逃者從重捆打,再逃則斬矣;臨陣脱逃,初次即斬矣,亦求危其怨乎。”

3. 【示例】: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 ,不是半途潰散,便是~,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馬革裹屍是什麼意思

馬革裹屍(拼音:mǎ gé guǒ shī)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

“馬革裹屍”的原義是死於戰場後,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也作“裹屍馬革”。

成語寓意

馬援六十二歲的高齡還主動請纓出戰,終“馬革裹屍”而還,實現了他最初的諾言。“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馬援,為了國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戰死疆場,他的死重於泰山。“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還活着”。馬援雖然死了,但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裏。可見做人不能安於享樂,而應為正義之事投入全部的力量,就算獻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馬革裹屍的意思是什麼?

馬革裹屍

[成語解釋]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典故出處]《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譯文:男子漢就是要戰死沙場,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安葬。

[近義詞]赴湯蹈火、決一死戰

[反義詞]臨陣脱逃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緊縮式

[產生年代]古代

擴展資料:

近義詞:赴湯蹈火

[成語解釋]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典故出處]清·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近義詞]出生入死

[反義詞]貪生怕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比喻奮不顧身

[成語結構]聯合

[產生年代]古代

馬革裹屍什麼意思

成語:馬革裹屍

馬革裹屍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1]

馬革即馬皮.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多指軍人戰死於沙場.形容為國作戰,決心為國捐軀的意志.褒義詞.

近義詞:馬革屍還、赴湯蹈火、決一死戰、背水一戰、戰死沙場、 捐軀疆場.

反義詞:臨陣脱逃

馬革裹屍是什麼意思?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裏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徵。他説:“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馬革裹屍”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

標籤: 裹屍馬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xrl6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