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维知科普网 >

有关而义的知识大全

而义自见的意思是什么
  • 而义自见的意思是什么

  • 而义自见指的意思是:书意自然领会。见:显现。而义自见的出处:该句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相关原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 31003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作者是谁?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作者是谁?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作者是谁?的答案是:陈寿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根据其字面意思,可将其翻译为:一本书阅读上百遍,书里面所表达描绘的意思你自然就能够明白领悟了。简言之...
  • 23602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作者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作者

  • 作者是陈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译文: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陈寿(23...
  • 22540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什么意思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什么意思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见古同现:显现。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董遇传》。原文:《三国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
  • 28143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作者是谁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作者是谁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根据其字面意思,可将其翻译为:一本书阅读上百遍,书里面所表达描绘的意思你自然就能够明白领悟了。简言之,就是说书要经过熟读才能够真正领会其深意。陈寿...
  • 30971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是什么意思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是什么意思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意思是当我们读书读到上百遍的时候,书中的意思我们自然就领会了。这用来说明我们只有将书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见:知道,古同现。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处:1、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
  • 17572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还是其义自见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还是其义自见

  •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出自朱熹的《读书要三到》。3、原文节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4、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6、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8、心既到矣,眼口岂不...
  • 6962
不期而至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不期而至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1、反义词:失之交臂。2、近义词:不请自来、不速之客。3、不期而至的出处: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4、不期而至的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 12474
举类迩而见义远翻译
  • 举类迩而见义远翻译

  • 举类迩而见义远翻译为: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这句话出自《屈原列传》,其节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
  • 25663
契而不舍的反义词
  • 契而不舍的反义词

  • 锲而不舍的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一曝十寒、半途而返、浅尝辄止、一暴十寒锲而不舍的近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忍不拔、孜孜以求、愚公移山、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例句:1.能否...
  • 3711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的翻译
  •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的翻译

  • 翻译是: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道义的国家。这两句来自于文言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本文赞扬了荀巨伯重视友情、先人后己、舍身取义的高尚品质。全文内容: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
  • 18741
堂而皇之是贬义词吗
  • 堂而皇之是贬义词吗

  • 堂而皇之是贬义词。“堂而皇之”的意思是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这个词出自鲁迅的《花边文学・“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作光明正大,理直气壮时。造句:这些话讲得堂而...
  • 5731
随遇而安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 随遇而安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 1、近义词:安然若素、安之若素、隐世无争、与世无争、随寓而安、随俗浮沉、能屈能伸。2、反义词:愤世嫉俗、悲观厌世、悲天悯人、愤愤不平、愤世疾俗。...
  • 29023
猝然而至的近义词
  • 猝然而至的近义词

  • 猝然而至的近义词是突如其来。猝然而至形容事情突然、出乎意料地来到。出自维克多-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突如其来意思是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出自《易-离》...
  • 16613
锲而不舍是褒义还是贬义的词
  • 锲而不舍是褒义还是贬义的词

  • “锲而不舍”是褒义词。“锲而不舍”指的是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弃。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的近义词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反义词有半途而废、知难而退。“锲而不舍”造句:1、能否做成学问,除了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22212
仓廪实而知礼节是贬义
  • 仓廪实而知礼节是贬义

  • “仓廪实而知礼节”不是贬义,这句话的意思是粮仓存满了粮食了,就该让国民了解各种行为规范及其道理了。仓:谷仓;廪:米仓;实:充实;礼节: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该句古汉语名句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
  • 19690
不义而富且贵的而是什么意思
  • 不义而富且贵的而是什么意思

  • 不义而富且贵的而的意思:而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表转折关系。不义而富且贵的意思: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不义而富且贵的出处:《论语·述而》。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
  • 20608
脱口而出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含义
  •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含义

  •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含义这句话的典故出自《清夜录》。说是北宋范仲淹,常举荐随员做官。据说,他在浙江做官时,部下都经他举荐当了官。只有一位叫苏麟的人,因外出办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举荐。于是,苏麟作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暗示自己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范仲淹何等...
  • 6146
铩羽而归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铩羽而归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1、解释: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2、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3、示例:这一批被斩了魔爪,“铩羽而归”,另一批又破门出来。关于铩羽而归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 30632
御风而行的含义
  • 御风而行的含义

  • 御风而行的意思是驾着风在飞行,这是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原文选段是: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翻译为: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
  • 21125
知小礼而无大义的意思
  • 知小礼而无大义的意思

  • 知小礼而无大义的意思是:在小事上比较有礼貌,在大事上就比较冷漠。日本是一个民族性格鲜明的国家,他们的特点就是有小礼,而无大义的民族。日本人总是在一些细节上显现出他们的礼貌,表现他们素质,比如见人鞠躬、垃圾分类、礼让行人等等。但是当遇到一些原则性大事件的时候,他们却...
  • 17179
恃宠而骄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恃宠而骄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恃宠而骄是贬义词。恃宠而骄的意思是仗着自己受到主人的宠信而骄横不可一世,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骄横。读音为shìchǒngérjiāo,恃不能读作“chí”,不能写作“持”。...
  • 24239
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而是什么意思
  • 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而是什么意思

  • 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而:连接词,表顺承。该句出自《孟子·告子上》的《鱼我所欲也》。原文选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
  • 6862
相委而去的委的古义和今义
  • 相委而去的委的古义和今义

  • 1、“相委而去”的“委”古义是:丢下,舍弃,抛弃。2、今义是:任,派,把事交给人办。10、“相委而去”出自《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1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1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14、”友人便怒曰:“...
  • 1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