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畫龍點睛是誰的典故

畫龍點睛是誰的典故

張僧繇。

畫龍點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成語典故,出自唐朝繪畫理論家、畫家張彥遠所著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畫龍點睛原意是形容張僧繇的繪畫技巧高超,畫工精妙,現今多用來形容一個人講話或是寫文章時能夠突出重點,在關鍵的地方用合適的語言點出本質,使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在南京)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麼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説:“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説大話。後來,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颳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着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畫龍點睛是誰的典故

[釋義] 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語出]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説畫龍點睛。”

[正音] 睛;不能讀作“qínɡ”。

[辨形] 睛;不能寫作“晴”。

[近義] 錦上添花 點石成金

[反義] 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 點石成金

[用法] 含褒義。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作文或講話時;用一二精闢的詞句點明要旨;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可用作主語、謂語、定語;也可用作狀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①老舍《戲曲語言》:“寫別的文章;可以從容不迫地敍述;可適當的地方拿出一二警句;振動全段;~。"

②一個好題目;常常對作品有~之妙。

[英譯] add a word or two to clinch the point

標籤: 畫龍點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m69y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