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一年逢好夜

一年逢好夜

詩句“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出自唐代詩人張祜的《中秋月》,其意思是一年中恰逢最好的夜晚,便是掛在外裏高空明亮的月亮。全文: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

一年逢好夜

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唐】張祜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

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這兩句詩人主要寫清秋明月,扣合題面。秋天,天高雲淡,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夜空中,金黃色的月亮泛着銀白色的光,顯得那麼純潔、那麼明亮、那麼美麗。“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

”這兩句詩人點名題面。一年中最美的夜晚莫過於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到處是一片通明。這樣的夜晚舍中秋夜又其誰呢?“萬里”二字,與下兩聯的“絕域”“高城”“何處”相呼應,巧妙地由詠月轉為借月寫情。

“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這兩句是詩人的暴想泛説之詞,其想表達的意思是:客居遙遠他鄉的人們和戍守邊疆的將士們,在中秋夜不能與家人團聚,滿懷相思之苦。那麼,就讓良宵美月多待一會兒吧,以遙寄他們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

”“何處”一詞有設問作用:何處不相思呢?這一設問把原本沉重的“情”結。全部釋然,既然“萬里見明時”,有明月可以寄情,就不再有相思之苦,相思就變成平常,進而昇華為美好的事情了。張祜(hù)(約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

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闢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北極樓台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杜牧:《酬張祜處士》。

)這是著名詩人杜牧對張祜的評價。的確,張祐的一生,狂士、浪子、遊客、幕僚、隱者,曾以多種角色出現在人生舞台上,平凡而又獨特,暢意而又痛苦,受盛譽而又曾遭詆譭,聲名大噪而又終生埋沒,可謂是坎坷不平的一生。張祜是一個才子詩人,他青年時豪俠遊歷、中年時宦海沉浮、晚年的淒涼隱居都給他的詩歌創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其詩歌創作的內容、形式、風格也是隨其生活歷程而變化的,從其詩風的嬗變可以看出生活在其詩歌創作中留下的深深印記。作為詩人,張祜一生創作甚多,他的好友杜牧曾於《登九峯樓寄張祜》詩中説:“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户侯。”他的詩歌也是眾體兼備,尤以五言律詩成就最高。這些詩長於模寫,本色自然而韻味雋永。

五言、七言絕句則裁思精利,豔麗俊逸,音調諧美;五言古詩,講諷怨譎,鋪敍遊程,章法井然。總之,無論在內容還是風格上,張祜都有其獨到的造詣,很難將其劃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是為清麗沉雄的一家詩風。

標籤: 好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38n3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