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周禮是誰寫的

周禮是誰寫的

周公旦。

經學大師鄭玄為《周禮》作了出色的注,由於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公旦,華夏族,姓姬,名旦,氏號為周,爵位為公。西周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因諡號為文,又稱為周文公。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稱叔旦,史稱周公旦。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史稱三監之亂。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東海。他後建成周洛邑,稱為“東都”。

周公旦,即人所皆知的周公。

周公旦,姬姓,諡文,又稱周文公。

周文王正妃太姒,生子十人: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冄季載。因而,按照孟仲叔季的兄弟排序,周公旦也稱“叔旦”。

周公旦輔佐文王、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以及鞏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傳説他作《周官》(即《周禮》),是禮樂制度的倡導者以及力行者;同時還有傳説他擅長解夢,有周公解夢一説。

周公制禮作樂,備受孔子推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儒家尊其為元聖,“歷代賢相,惟伊尹、周公、管仲、蕭何、諸葛亮。”

200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內的周公廟地區,發現了疑似周公之墓葬羣。

《尚書》之《金縢》《大誥》《康誥》《酒誥》《梓材》《洛誥》《多士》《無逸》《立政》所記載的事情,皆與周公有關。題為周公所作,存疑。關於《易經》,傳説周公作了解説,對易經、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奠基性的作用。“易正義雲伏羲制卦,文王卦辭,周公爻辭,孔十翼也。”

《史記》之《周本紀》《魯周公世家》《管蔡世家》皆有記載周公事蹟。

周禮是誰寫的

司馬遷把周公旦的事蹟安排在世家第三,是因為按照國力排位魯國不如吳國、齊國顯赫,這是沒有辦法的。如果不考慮國力,周公旦必排在第一位無疑。

周公旦的功德大致有四:一是輔助武王得天下,二是代理成王治天下,三是參與了制定周禮,四是從無野心。

前兩條似乎是臣子的本分,算不上什麼特殊功德。但是後兩條就不一般了,不是哪一個臣子都能做到的。

對“禮”有充分的理解,方可評價周公。

“禮”,表面看是制度、規矩與禮節,深入研究,可以説“禮”首先代表道德、法律,其次代表慣行與形式。

“禮”不僅把君臣關係、君民關係、臣臣關係、臣民關係固定下來,同時也把風土人情與民族性固定下來。禮,成為“華夏”民族文化方面的凸徵,言及文化教化意義上的華夏,不能不言及禮。

從國民性的角度看,華夏民族經歷了兩個時期,一個是禮的時期,另一個是“禮崩樂壞”之後的時期。分界線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其前為一個時期,其後為一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諸侯分封制度,第二個時期大一統皇權專制,涇渭分明。

令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古代輝煌文明,大多數是在周公旦到秦統一中國的八百年期間建樹的。特別是諸子百家建樹了鮮活的學術,一家一個面孔。同是儒家,孟子的主張與荀子的主張有時也是不盡相同甚至是對立的。絕非其後一張面孔的經學考古、稗史演義,方術五行、程朱理學可比。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自秦始皇起,把“禮”所代表的“形式”粉碎了。中國變為了喜歡變換形式的民族,從服裝、飲食,到禮節、禮儀,無時無刻不處於劇烈的顛蕩變換之中,不得寧日。每當想到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就不由自主地追慕起周公旦。

標籤: 周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06dd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