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苗族的特色民居是什麼

苗族的特色民居是什麼

苗族的特色民居是什麼

苗寨在空間組織上沒有人為秩序的,根據地形特點,因地制宜,不會強行改變自然環境。西江苗寨民居由山腳延伸至山脊順勢而上,舒緩平展,建築高度較低,應和山體形態的原生態,最大限度的保持山體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達到建築與自然走勢的有機融合。苗族人尊重大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而不是人為的去破壞改造。建築羣體輪廓的走勢充分體現了與自然山體坡度形態是一致性。

1、貴州多是山地丘陵,使得苗寨建設需要依山傍水順山就勢,進行合理的佈局,在山區利用坡地,依坡築屋,創造出更多的使用空間,建築羣體高低錯落、玲瓏有致,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是西江苗寨設計的總體思想。貴州苗族的吊腳樓因地制宜,利用當地建築資源,清水江、雷公山、都柳江流域,碎屑巖的地質特徵選擇杉樹成為聚居於此的苗族的重要建材,而在南北盤江流域,石灰巖地質特徵的產物是石板,因此在建築上自然形成了以資源豐富的木材和石材為主,配以磚瓦土材料的吊腳樓建築風格。

2、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形式,二層人居,一層存放生產工具盒飼養家畜,人與家畜兼顧的特點,被認為是生態建築的最佳形式。苗族吊腳樓多利用原始地形中較為平坦的山坡為依託,在斜坡上把地面削成廣”的平台,避開沖溝滑坡,其餘部分則靈活設立吊腳柱,不用一釘一鉚,框架獨立性強,堅實牢靠能經百年而不損毀倒塌,以最合理的方式創造合理的居住空間。

3、苗族吊腳樓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苗族人民在艱苦的山地條件下獨具特色的創造,是屬於穿鬥式幹闌建築,這個結構形式在南方被普遍採用。幹闌式築的特點是架空建築下部,以木柱支撐起建築,抬高居住層面,主要是為了防潮濕、防蟲蛇猛獸,以獲得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對山坡地貌來説幹闌式建築,開間少、進深淺、佔地不多,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開拓場地、爭取使用空間,在基本不改變自然環境的條件下,可在複雜不規則的地域上建造,適用於各種地形,建造出既順應地形,又堅固牢靠,能夠依賴並維持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4、穿鬥式木結構房屋具有結構簡單,穩定性強,易於加工,節點靈活等優點,有優越的應變能力。它對於這一地域的氣候和環境的適應性強,特別是在山坡上建造民居,基礎難以處理的形勢下,想要去掉基礎部分,只需要在柱腳鋪墊塊石即可,因此享有沒有基礎的房子”之稱。由於材料賦予的靈活性,使建築構造獨具特色,也使建築在外觀上輕盈飄逸、隨坡高低起伏,鱗次櫛比,層疊而上,直至山脊使其更具有美感。

標籤: 民居 苗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kp/w30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