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絲瓜常見病害及防治

絲瓜常見病害及防治

絲瓜常見病害有病毒病,通常是在嫩葉上,嚴重的會導致葉片扭曲,變形。發病初期建議噴灑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病害嚴重的直接拔除。還有霜黴病,多是濕度大,通風不良導致的。發病初期要噴灑58%雷多米爾或者75%百菌清。此外,還有疫病,發病初期要噴灑80%大生600倍液,一週一次,連續兩三次。

絲瓜常見病害及防治

絲瓜栽培中有什麼主要病害?如何診斷與防治?

絲瓜栽培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蔓枯病、疫病、病毒病、褐斑病、綿腐病、白粉病、霜黴病、果腐病、枯萎病、白斑病、細菌性角斑病、輪紋斑病等等,下面把各主要病害及其症狀與防治方法進行系統介紹。

(1)猝倒病 由真菌瓜果腐黴引起,是絲瓜苗期主要病害。苗被病菌侵染後,莖基部先出現水漬狀病斑,後病斑迅速繞莖一週,變為黃褐色;病部軟腐,明顯縊縮,病苗往往在子葉凋萎前猝倒。病部表皮極易脱落,維管束縊縮,變成像線一樣細。潮濕時,病部附近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

該病病菌分佈廣泛,在土壤潮濕、連陰雨天多或施用未腐熟農家肥時易發生,常常與其他根腐病共同為害。

在發病嚴重的地區採用統一供苗移植的辦法防治。注意清潔牀土,或播種前用800倍液75%敵克鬆藥液噴灑牀土。同時可用銅銨合劑防治,此外,25%瑞毒黴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60%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400~600倍液、69%安克錳鋅水分散粒劑或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等均可防治。發病初期噴霧或澆淋,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炭疽病 由真菌葫蘆科刺盤孢屬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和瓜,也能侵染幼苗及瓜蔓。葉片發病,初為淡黃色近圓形小斑點,擴大後變為黃褐色或棕褐色,乾燥時病中央破裂,常呈穿孔狀。嚴重時,葉上病斑匯合成大斑,使葉片提早乾枯死亡。瓜蔓及葉柄發病,病斑呈橢圓形,邊緣深褐色,當病斑繞莖或葉柄一週時,則病部以上瓜蔓及葉片萎蔫枯死。瓜果受害,病斑不規則,初始黃褐色或黑褐色,呈圓形水漬狀,後擴大為棕黃色凹陷斑,有時有同心輪紋,濕度大時呈濕腐狀,乾旱時呈半腐凹陷,中央顏色變淺,嚴重時病斑連成大塊凹陷,但病瓜不變糟且不易破裂,有別於蔓枯病。

病菌生長適温為24℃,10℃以下和30℃以上不易發病,多雨潮濕有利於病害發生,濕度在60%以下病害發展緩慢,連作、氮肥過多、大水漫灌、通風不良和植株衰弱時易發病。眾多因素中濕度是本病的關鍵因素。

生產中應引用對本病抗性較強的品種,採用不帶病的種子,在低温穩定高於10℃時播種,加強通風排濕,田間操作應在露水乾後進行。發病初期用70%甲基託布津1000倍、50%多菌靈600~800倍、75%百菌清500倍、70%代森錳鋅400倍、50%炭疽福美300~400倍、25%施保克600倍、80%大生800倍噴藥保護,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3~4次。

(3)蔓枯病 由真菌小雙胞腔菌引起,主要為害葉、莖、蔓和果,以為害莖、蔓影響最大。葉面病斑近圓形,有的病斑自葉緣向內發展呈“V”字形或半圓形,淡褐色至黃褐色,後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輪紋不明顯,上面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莖蔓病斑呈梭形或橢圓形,淡褐色,多出現在蔓節部位,有時溢出琥珀色的樹脂膠狀物,後期病莖幹縮,縱裂呈亂麻狀,嚴重時引起“蔓爛”,致全株枯死,病部也有小黑點。果實染病時初生水漬狀小圓點,後為黃褐色凹陷斑,也有小黑點,後期果變糟破碎,有別於炭疽病。

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和種子上越冬,第二年靠風雨傳播,從氣孔、水孔和傷口侵入發病。種子帶菌者苗期即可發病,病部病菌可以進行再侵染。氣温在20~25℃、相對濕度高於85%、土壤濕度大、高温多雨、種植過密、通風不良、連作地、反季節栽培等情況下易發病或發病較重。此病近年呈現越來越重之趨勢。

預防此病可選用抗熱品種、與非瓜類作物輪作2~3年、選用無病種、必要時進行種子消毒,使用漚制過的農家肥作基肥、適時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適量灌溉,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注意通風。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50%託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5~7天噴霧1次。若病菌已侵染莖蔓,引起莖蔓腐爛,可用50%託布津可濕性粉劑拌成糊狀,塗抹在病部,效果較好。

(4)疫病 由真菌甜瓜疫黴引起,絲瓜葉、莖、果實均可發病。苗期受害,嫩梢呈暗綠色水漬狀萎蔫,逐漸乾枯呈禿尖狀,不倒伏。葉片初呈小圓形或不規則形,擴大後呈圓形,暗綠色,水漬狀。濕度大時發生軟腐,乾燥時呈青白色,容易破裂。成株發病,主要在嫩莖和節部,呈暗綠色水漬狀,變軟,顯著縊縮,患病以上葉片萎蔫,不久全株枯死。瓜條上病斑凹陷,多從花蒂部發病,初為水漬狀暗綠色,逐漸縊縮,濕度大時瓜條很快軟腐,患病處有稀疏的白黴,並常有腥臭味。

病菌存在廣泛,靠水流和雨水傳播,一般發病早,氣温較高年份較重,雨季特別是遇到暴雨時病害易蔓延。

生產中發病嚴重的地塊要輪作,選擇地勢高、能排能灌的地塊,周圍挖好排水溝,平畦栽培改為高畦栽培,發現病株要及時清理深埋。選用72.2%普力克800倍、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5~7天噴1次,連續噴3~4次。用1∶1的25%瑞毒黴與54%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混配1500倍液灌根,每株0.25~0.5千克,效果較好。

(5)病毒病 由多種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黃瓜花葉病毒(CMV)及甜瓜花葉病毒(MMV)。苗期受害,子葉變黃枯萎;幼葉上呈現濃淡綠色相間的花葉,成株新葉呈現黃綠相嵌狀花葉,病葉小而略有皺縮。嚴重時植株下部葉片漸變黃枯死。瓜條呈現深淺綠色相間的斑紋,果面凸凹不平而畸形。重病株莖蔓節間縮短,簇生小葉,不結瓜。

黃瓜花葉病毒可在菜田多種寄主或雜草上越冬,在絲瓜生長期間,除蚜蟲傳毒外,農事操作和汁液接觸也可傳播蔓延。甜瓜花葉病毒除種子帶毒外,其他傳播途徑與黃瓜花葉病毒類似。

生產中要選用抗病品種,同時要及時防治蚜蟲。發病初期或發病前噴灑1.5%植病靈1000倍、20%病毒清500~700倍、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83增抗劑100倍液。每隔7~10天噴灑1次,連續噴2~3次。

(6)褐斑病 半知菌亞門真菌,常與蔓枯、炭疽病菌混生。主要為害葉片,初生水浸狀斑點,擴大後呈黃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高濕時病斑出現稀疏灰白色黴,嚴重時全葉變黃枯死。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時,病斑上可見銀灰色光澤。

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從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氣流傳播蔓延。温暖高濕、偏施氮肥或連作地發病重。

生產中要注意清潔田園,做好菜田開溝排水工作,防止積水。發病初期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灑1次。

(7)白粉病 由真菌單絲菌侵染而致。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莖部和葉柄。先在葉背產生白色粉狀圓斑,後在葉正、背兩面長出稀疏或濃密的白粉狀黴,白粉逐漸變成灰白色,葉片變黃乾枯,後期在病斑上產生小黑點。有些品種白粉不明顯,僅在病部產生黃褐色斑塊,經保濕48小時,病部產生白黴。

本病發病適温為25℃,相對濕度為75%左右(超過95%時發病緩慢)。在通風和排水不良、氮肥多、生長不良時發病較重。

生產中選用耐熱品種,選擇地勢高、通風、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適當增施磷、鉀肥,及時摘除橫生蔓,保持瓜棚通風透氣。發病初期噴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40%福星濃可溶劑5000~6000倍、2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60%防黴寶2號1000倍、15%莊園樂水劑200倍、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每7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8)霜黴病 由真菌古巴假霜黴菌引起,主要為害葉片。初始葉面現淺黃色小斑,後逐漸擴大,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顏色由黃色逐漸變為黃褐色至褐色,嚴重時病斑融合為斑塊,濕度大時病部背面長出白色黴狀物,有時葉面也有白色菌絲。本病田間症狀與白粉病酷似,後者也為害莖蔓與葉片,但初為白色黴點,入秋時白色黴點長出小黑粒,有別於霜黴病。

本病的發病適温為15~19℃,陰雨天氣易誘發病害。在華南地區週年可發生,但以5~6月份和9月份發病要重,反季節栽培發病也較重,其餘時間一般不需單獨防治。

生產上要注意清溝排漬,注意通風透氣,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用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72%克抗靈800倍液進行噴霧,每6~8天噴1次,連噴2~3次。

(9)綿腐病 由真菌瓜果腐黴引起的絲瓜綿腐病,在三葉期以前染病症狀同猝倒病。果實染病時,初現水漬狀斑點,擴展後為黃色或褐色水漬狀大病斑,與健部分界明顯,後半個或整個果實腐爛,並在外部長出一層茂密的白色絮狀菌絲體,一般果實多從臍部或傷口感染。

病菌廣泛長期存活於土壤裏或病殘體上,侵染果實時,靠雨水濺射到接近地面的瓜上,侵入後形成綿腐,再不斷重複侵染,結瓜期陰雨連綿,濕氣滯留易發病。

生產中要採用高畦深溝種植,畦面可作為龜背形,防止雨後畦面積水,農雜肥要充分腐熟,絲瓜架棚要高搭,避免下垂瓜接觸地面,同時注意通風,防止濕氣滯留。發病初期可噴施75%敵克鬆800倍液,或30%土菌消500倍液,或72%普力克700倍液,或47%加瑞農800倍液等,雨季隔10天1次,連續3次。

(10)果腐病 有真菌黑根黴引起,只為害瓜條,尤其是接近地面的瓜。初期沒有明顯病變,發病後即有大面積軟化,隨後長出白色黴層,不久長出密集的藍黑色菌絲,果實腐爛。

濕度大時,蟲害和農事操作引起的傷口多時,病害易流行爆發。

生產上要清潔田園,精心操作和注意防治蟲害,避免引起瓜條受傷,排水去漬,降低瓜棚內濕度。發病初期可選50%苯菌靈1500倍液或50%利得800倍液等進行防治。

(11)枯萎病 由真菌尖鐮孢絲瓜專化型引起的絲瓜枯萎病,苗期發病時子葉先發黃,後萎蔫枯死,莖基部變褐色收縮呈立枯狀。成株發病主要在開花結瓜後,田間表現為黃化和萎蔫,初期萎蔫早晚可恢復,後全株枯死,莖基部組織內導管褪色變褐,潮濕時主蔓基部的縱裂處可現白色或粉紅色黴狀物,有時流出褐色膠狀物。

病菌通過灌溉水和雨水飛濺,從植株地上部的傷口侵入,並進行再侵染,地下部當年很少再侵染。連作地或使用了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地勢低窪、植株根系發育不良、天氣濕悶時發病重。

生產上避免瓜菜連作,消毒苗牀土,減少傷根,施用充分腐熟的土雜肥,並適當灌溉,促根健壯。發病初期及時拔掉病株,並在病穴以及附近噴灑50%苯菌靈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

(12)白斑病 由真菌鼠尾孢菌引起,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小,小於0.5釐米,病斑中間為灰白色,有時可見黑色小點。

病菌靠氣流及雨水傳播,從氣孔侵入,多雨季節此病易流行,在廣東省,週年均可發生,但以6~8月份發生較多。

生產中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避免連作。發病初期可噴灑50%多黴威1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等,8天1次,視病情施藥1~3次。

(13)細菌性角斑病 由細菌假單胞桿菌引起,主要為害葉、莖及果實。葉片上初生黃褐色水漬狀小病斑,多呈角形,中部黃、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莖部染病,呈水漬狀淺黃褐色條斑,後期易縱裂,潮濕時可分泌出乳白色菌液。病果初現水漬狀小圓點,後迅速擴展,小病斑融合為大斑,呈水漬狀軟腐,濕度大時瓜皮破裂,乾燥時病部呈油紙狀凹陷。本病病部可溢出白色菌膿,但不形成小黑點,有別於蔓枯病。

帶菌種子發芽後子葉可產生病斑,後擴展,隨雨水飛濺傳播曼延,病菌經氣孔、水孔和傷口侵入。本病主要發生在雨季,尤其是颱風和暴風雨後擴散迅速,重茬地塊、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易發病,管理粗放或大水漫灌發病重。

生產上要選用無病田生產的種子,選用非連作地和地勢高的地塊,高畦地膜栽培,密度要適宜,雨後及時排水。藥劑防治重在病前預防,可選用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56%靠山水800倍液,或47%加瑞農1000倍液防治。本病與霜黴病混發時,可加用72%克露4000倍液。

(14)輪紋斑病 由真菌蒂腐色二孢引起,多為害葉片。病部初呈水漬狀褐色斑,邊緣波紋狀,若干個波紋形成同心輪紋,病斑四周褪綠出現黃色區,濕度大時烏灰色菌絲,有時可見黑色小粒點。

病菌廣泛存在,靠雨水和風傳播,濕度大或乾濕冷暖變化較大時,如春、夏之交易發病。

生產中選擇高燥地種植,及時防治守瓜、椿象等害蟲,防止產生傷口,雨後及時排水。發病初期噴施波爾多液,或50%苯菌靈15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等,視病情用藥2~3次。

種植絲瓜主要的病蟲害都有哪些?該如何去預防?

主要有絲瓜苗期猝倒病和枯萎病。枯萎病表現為絲瓜幼苗在萎蔫以後全株枯死。查看枯死的植株,可見絲瓜幼苗在根頸部或基部出現溢縮性失水,病莖維管束變褐後乾枯。病部有白色或者絲瓜危害最大的蟲害是瓜蚜,瓜蚜有二種有翅和無翅。幼蟲時羣集在嫩莖和嫩葉梢上刺吸着莖葉汁。使葉卷,莖枯,苗期就枯死。並會引起煤煙病,傳染於別株。

主要發生在5至6月雨搞好輪作和田間衞生,輪作可減少蟲口密度,深耕和凍土,可消滅土壤中的病蟲害,清除田間病殘體,根,雜草等,可減少在其上越冬或越夏的病蟲,及時摘除病葉,可減少蟲卵基絲瓜病毒病由西瓜花葉病毒侵染引起,在上部幼葉先發病,病毒靠桃蚜和棉蚜傳播。感病幼葉出現淺綠色與深綠色相間的斑駁花葉,間雜有黃綠色小斑,葉片皺縮、扭曲、畸形。感病嚴重絲瓜的霜黴病主要危害的是葉子,葉面上會出現黃色的斑點,擴大後會形成斑塊。

產生的原因是由於霜黴菌在病殘體上過冬,温度起伏大,排水不良都很容易患病。絲瓜野螟對絲瓜有非常強烈的危害,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剪掉受害的莖葉並燒燬,也可以施用氯氰菊酯進行防治。絲瓜瓜蚜,這種蟲害直接危害是吸取植物汁液,間接危害是傳播植物病瓜在市場上很是受歡迎,特別是冬季,絲瓜作為清香的蔬菜,為人們所青睞。近幾年,絲瓜在保護地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原本絲瓜抗病害的能力,遠超過其他同類蔬菜,但隨着種植的時防治時注意清除田邊雜草,消滅中間寄主、破壞滋生環境,移栽前土壤撒施噻蟲嗪、噻蟲胺等壓低基數,發生危害後可噴施聯苯·噻蟲啉+吡丙醚,重點打葉背。

標籤: 絲瓜 病害 防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kp/dx53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