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是什麼意思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是什麼意思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是什麼意思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的意思是:他認為世界上值得為之彈琴的人再也沒有了。以為:認為。足:值得。復:再次。者:……的人。

該句出自:戰國時期呂不韋的《伯牙破琴》。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伯牙、鍾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於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説《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於民間。

由於這個傳説,人們把真正瞭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原文:

伯牙①鼓琴,鍾子期聽之。方②鼓③琴而志在太山④,鍾子期曰⑤:善哉⑥乎鼓琴!巍巍⑦乎若太山!”少選⑧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⑨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⑩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⑪世無足⑫復⑬為鼓琴者⑭。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譯文:

伯牙在彈琴,鍾子期聽他彈。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高山)説:彈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會兒,伯牙又彈奏到意在描繪流水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江河)又説:彈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蕩蕩的江河!”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絃,把琴摔破,併發誓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為之彈琴的人了。

不僅僅是彈琴這樣,對人才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雖有能人,而不能以禮相待,為什麼要求人才對你盡忠呢?就好像不善於駕駛車馬,好馬也不能發揮日行千里的才能。

註釋:

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時楚國人,善彈琴。鍾子期為其知音。

②方:正在。

③鼓:彈。

④志在太山:心裏想到高山。

⑤曰:説。

⑥哉:語氣詞,表示感歎。

⑦巍巍:高。

⑧少選:不一會兒。

⑨湯湯(shāng):水流的樣子。

⑩破:摔破。

⑪以為:認為。

⑫足:值得。

⑬復:再次。

⑭者:……的人。

文章道理: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箏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伯牙的介紹:

伯牙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最擅長彈琴。

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常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的老師是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jy/mpx1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