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浪淘沙北戴河的思想感情

浪淘沙北戴河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削平割據的宏願和自強不息、叱吒風雲的豪情,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浩瀚的博大胸懷。《浪淘沙·北戴河》這首詩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浪淘沙北戴河的思想感情

原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註釋:北戴河:在河北省東北部渤海邊秦皇島市西南海濱,是夏季著名的休養勝地。幽燕:這裏泛指河北省。我國古代的幽州和燕國,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帶。秦皇島: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相傳秦始皇巡遊到此,由此得名。誰邊:何處。蕭瑟:秋風吹拂草木的聲音。

這首詞通過對雨中北戴河景象的描繪和對魏武帝的追憶,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歷史的進步,讚頌了新中國萬象更新的大好形勢。上闋,寫大雨中的北戴河風高浪急的景象,表現出對漁民的關心、讚美之情。



浪淘沙北戴河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浪淘沙·北戴河》抒發了詩人的雄心壯志以及對往事懷舊的情懷。

《浪淘沙·北戴河》是近代詞人毛澤東所作。

原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譯文: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連天,秦皇島之外的打漁船,在起伏的波濤裏都已經看不見,也不知漂去了哪裏。往事已經有千年,那時魏武帝曹操躍馬揮鞭,東巡至碣石山吟詠過詩篇。秋風瑟瑟到了今日,人間卻換了新顏。

創作背景:新中國成立以後,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實力增強,農村的合作化運動已有較大的進展,對工商業的改造也開始着手,建設一個工業化的強國的偉大目標也開始提出。1954年夏毛澤東到北戴河住過一些日子,在此填了這首詞。

賞析:這首詞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浪淘沙 北戴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削平割據、統一中國的宏願和自強不息、叱吒風雲的豪情。

詞中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漁民乘風破浪的英雄氣概,通過對往事的懷舊,對比古今,熱情地歌頌了新時代新生活,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於1954年於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這首詞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一代偉人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

擴展資料

這首詞一開始就給人們展現出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觀。“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來,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湧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雲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並茂氣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闋中,毛澤東寫道:“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道出了毛澤東同老漁民交談的美好回憶,也寄託着毛澤東對海上漁船安危的牽掛和關懷。毛澤東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闋中説到曹操,並將曹操的“秋風蕭瑟”昇華為“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豪邁激情。

上片前兩句,一為仰觀,一為前瞻,隨着視角的變化,空間畫面也由陸而海,從上而下。後三句則顯示視線由近而遠的漸次推移,極富層次感。“秦皇島外打魚船”迴應開頭一句的“幽燕”,點明地點,又與題目相吻合。

“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的意境或也取軋於古人對大海驚濤駭浪的描寫,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鋪敍,用精煉的設問句式寫出來,化實為虛,以簡馭繁,真乃神來之筆!

與其説是寫人寫船,不如説是以小襯大,將較小的意象置於廣闊巨大的空間之中,進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曠悍,突出風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曠蕩無崖的景象,從而擴大作品的空間容量,顯示出一種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寫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島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時此地此景,自然會使人聯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陸碣石山觀海的歷史往事和那首《觀滄海》詩。“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東漢末年,豪強羣起割據,“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曹操《蒿里行》)。連年混戰,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幾十年的征戰,終於掃蕩了分割的世族軍閥與豪強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在歷史上舉一反三一定的進步作用。

他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其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清劉熙載《藝概.詩概》),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雄才大略和進取精神,同時也反應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開建安文學風氣之先。

詞的下片先發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轉時空,展現歷史的畫面。“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恰似一幅生動、傳神的剪影,簡括而鮮明地勾勒出曹孟德當年策馬揚鞭、登山臨海的雄姿,讓人感覺十分壯麗。“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是點明主旨的句子,昇華了詩詞的主題。

參考資料:浪淘沙·北戴河-百度百科

《浪淘沙· 北戴河》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削平割據、統一中國的宏願和自強不息、叱吒風雲的豪情的思想感情。

《浪淘沙· 北戴河》

近代: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譯文: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連天, 秦皇島之外的打魚船, 在起伏的汪洋裏都已經看不見, 也不知漂去了哪邊?往事已有千年, 那時魏武帝曹操躍馬揮鞭, 東巡至碣石吟詠過詩篇。 秋風瑟瑟到了今日, 人間卻換了新顏。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後,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實力增強,農村的合作化運動以有較大的進展,對工商業的改造也開始着手,建設一個工業化的強國的偉大目標也開始提出。

以上就是這首詞的寫作背景。1954年夏毛澤東到北戴河住過一些日子,在此填了這首詞。詞中描繪了北戴河壯闊的場景和漁民出海的情形,懷古思今,熱情地歌頌了新時代的新生活。

這首詞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這首詞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一代偉人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

浪淘沙 北戴河 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給你點資料你自己看哇。。呼呼。。

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壯志,讚頌了社會主義的偉大新時代。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於1954年於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作的一首詞。《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編輯本段

創作背景:

一次,毛主席在海里暢遊了一個多小時,然後就在沙灘上散步,邊走邊吟起了曹操的《觀滄海》。主席身邊陪同的保健醫生徐濤問:這是誰的詩?主席告訴他是曹操的。徐濤很驚訝,説曹操只是個白臉奸臣,會做出那麼好的詩?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釋: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了北方,為創建魏國打下了基礎,同時大膽改革,革除東漢弊政,使當時受到很大破壞的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毛澤東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闋中説到曹操,並將曹操的“秋風蕭瑟”昇華為“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豪邁激情。

還有一次,毛主席下海游出很遠,跟隨的人累得輪番上船休息,可毛主席就是不肯上船。後來,到了快望不到岸邊的海域,遇上一位駕船捕蟹的老漁民,工作人員再次請毛主席上船,毛主席馬上痛快地上了漁船,不待擦乾身體,就和老漁民聊起天來。他當時只穿着泳褲,老漁民一下子沒有認出來,兩人就從吃喝穿戴、魚鼈蝦蟹、鍋台灶頭、老婆孩子、新舊社會,直聊到互助組鬧不團結等等。在《浪淘沙·北戴河》中,主席寫道:“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漁民交談的美好回憶,也寄託着領袖對海上漁船安危的牽掛和關懷。

有一天,時逢北戴河海濱風雨大作,浪濤翻湧,喜好游泳的毛主席不顧身邊警衞人員的勸阻,下海游泳,於風浪搏鬥。上岸後意猶未盡,又縱筆揮毫,寫下了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一代偉人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z4p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