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不擇手段是什麼意思

不擇手段是什麼意思

不擇手段是什麼意思

不擇手段:

指為達目的,任何手段都能採用。擇:選擇。最早出自於晚清·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

用法: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弄虛作假、巧立名目、不擇生冷。

反義詞:無所用心。

例句:

1、商業是否可以為謀利益不擇手段?

2、各個節目為了高的收視率,幾乎不擇手段。

3、我的不擇手段最終會招來怎樣的懲罰?

成語寓意:

司馬遷認為人在本質上是慾望和利益的產物,無利不起早、無利不奔波。因此,人們謀取利益、追求財富、希望過幸福的生活,無可厚非。但是,在追求利益、名譽的過程中,不可不擇手段而淪落為小人甚至罪人。成語告訴人們,就算人們做不到事事君子,但卻可以事事不做小人,更不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相關故事:

袁世凱是清末北洋軍閥領袖,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總統。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在孫中山於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時任湖廣總督、欽差大臣的袁世凱就一面圍攻革命軍,一面與以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談判。

孫中山被袁世凱矇蔽,表示如果袁世凱能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共和國,那麼孫中山就支持他當大總統。結果,袁世凱果然迫使宣統帝溥儀於1912年2月12目頒佈了退位詔書。登上總統寶座的袁世凱很快露出了他的反革命面目,實行獨裁統治。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

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了革命黨人和廣大進步羣眾的聲討。12月25日,雲南的蔡鍔將軍首先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貴州、廣兩、廣東、浙江等省紛紛響應,袁世凱的一些親信也紛紛倒戈。袁世凱僅僅當了83天的皇帝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梁啟超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袁世凱之解剖》等文中,猛烈的抨擊了袁氏復辟帝制的行徑,指斥袁世凱為目的而不擇手段”。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yj4r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