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功勛》觀後感

《功勛》觀後感

《功勛》分為八個單元《李延年》《于敏》《申紀蘭》《孫家棟》《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講述8位功勛人物故事。《功勛》的第一篇章講的抗美援朝的7連指導員李延年,精彩的劇情,逼真的畫面,還原度極高的音效,每一幀都是電影質感,這一篇章總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淚點。

《功勛》觀後感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一雜較水稻。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説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新的科技之路。

李延年是一名很優秀的領導者,他在部隊所做的團隊管理、團隊激勵工作對於企業如何管理員工、制定企業目標起到了很好的借鑑作用。如今房地產市場下行,加上國內外疫情的影響,行業巨頭暴雷。儘管目前我國經濟逐漸復甦,但部分政策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打壓使得企業發展受阻、止步不前。李延年前輩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能夠在企業戰略中加以運用,解決一些困境。

屠呦呦只知道做對的事情,並沉浸其中,根本不搭理其他人對他的看法。正因為此特點,她才能心無旁騖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像軍代表一樣對他不瞭解的人才會慢慢理解她支持她。實驗停頓了好幾次,在急需成果的壓力下,還需要堅守自己對結果負責的目標,還需要扛住過程中各種不確定性,真的很難。沒有人告訴你希望在哪裏,沒有人告訴你有什麼方法,一切都靠你自己。




《功勛》的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功勛》的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功勛》的觀後感1

194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祖國母親迎來了它第72個生日。經過72年的風風雨雨,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母親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還享受着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但這樣的生活是怎麼來的呢?

國慶期間,我就觀看了這樣一部電視劇——《功勛》。劇情主要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每集的電視劇開頭都有這麼一句話:“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就是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先鋒們,無所畏懼,英勇殺敵的戰鬥英雄們等等中國人團結一致,目標一致,才會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電視劇的1~6集講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連的指導員,他不僅聰明還很勇敢。七連之所以能經常打勝仗,基本上全是指導員李延年指揮的!有這麼一場戰鬥,七連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個人。他們彈盡糧絕,每個人都給自己留下了最後一枚手榴彈,在準備進行最後的戰鬥時援軍來了,最終把敵人打了個屁滾尿流。

看完這部劇讓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也讓我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這些先輩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啟超先生的話: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後我要好好學習,努力長大後為國家做貢獻!

《功勛》的觀後感2

《功勛》展現的是功勛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範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裏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嚐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並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裏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裏,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裏。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火紛飛的環境裏,感受戰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勛”,正召喚着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功勛》的觀後感3

《功勛》不僅是一組讚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劇中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藴。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

昨晚,電視劇《功勛》圓滿結束了全部八章。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國”主題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對2019年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的響應,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時為新中國英雄立傳之作,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啟程處寫給中華優秀兒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功勛》的底藴和寄託就在於此。

中華民族歷來崇仰英雄,中華兒女歷來崇尚英雄。看《功勛》不禁會想到魯迅先生曾寫下的鏗鏘之語——“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從大禹治水神話的代代傳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來為蒼生起、為天下安、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富強而忘我奮鬥的人們,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先鋒、時代的英雄。

《功勛》優秀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功勛》優秀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功勛》優秀觀後感1

《功勛》展現的是功勛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範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裏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嚐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並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裏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裏,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裏。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火紛飛的環境裏,感受戰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勛”,正召喚着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功勛》優秀觀後感2

《功勛》不僅是一組讚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劇中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藴。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

昨晚,電視劇《功勛》圓滿結束了全部八章。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國”主題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對2019年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的響應,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時為新中國英雄立傳之作,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啟程處寫給中華優秀兒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功勛》的底藴和寄託就在於此。

中華民族歷來崇仰英雄,中華兒女歷來崇尚英雄。看《功勛》不禁會想到魯迅先生曾寫下的鏗鏘之語——“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從大禹治水神話的代代傳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來為蒼生起、為天下安、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富強而忘我奮鬥的人們,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先鋒、時代的英雄。

《功勛》優秀觀後感3

《功勛》截取“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着力發掘人物的“高光時刻”。可以説,每一位在時代中出場的功勛人物,都肩負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現功勛人物,則是用一段段小故事來講述“大人物”。於是,我們在《功勛》中看到,有大國重器的時代所需,就有于敏、孫家棟、黃旭華一心報國的奮鬥有黎民蒼生的生計所繫,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嘔心瀝血的鑽研有父老鄉親的家國所依,就有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滿腔熱血的赤誠。這樣的故事,是千萬個同路人的縮影。正如每個單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獻給為……作出貢獻的……”聲譽卓著的“功勛”,出自每一位平凡的個人而無數個平凡人,打造着奮鬥的“高光”,成就着時代的“不凡”。

《功勛》的每個單元片尾,畫面自過去穿越時空,視角由往事觀照現實,鄭重作出回答:為什麼“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為什麼“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其實,先輩的功勛早已密不可分地融進了祖國的山河、融進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愁與哀皆忘,追一個信仰”。今天,連續劇《功勛》迎來收官,結束追劇的你我,不妨對標先輩們執着追求的“希望與前途”,在民族與國家的星空裏,成就屬於自己、也屬於時代的“高光時刻”。

《功勛》優秀觀後感4

電視劇《功勛》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整天,腦海裏都浮現劇中人一個個犧牲時的場景。最震撼我心靈的,不是金天一、春蘭、喬老闆、項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犧牲,而是劇中年僅七歲的巧丫的犧牲。

劇中巧丫戲份並不多,是廖飛和卓越先後租住的康西公館的老闆娘的女兒,聰明可愛,廖飛和卓越都先後教過她學寫字,她對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準備離開新京去東林鎮潛伏,外出辦事出門前答應巧丫給她買糖人回來。巧丫開心地等着姐姐回來,等來的卻是帶兵去康西公館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興變得恐懼,然而當黑木茨把大院裏的人都趕去屋子裏監視時,巧丫選擇了院子一個角落躲藏起來。卓越滿懷喜悦拿着買好的糖人回來,走到大門口時,巧丫從角落衝出來提醒卓越不要進大院,黑木茨殘忍地槍殺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別過來,有日本人,他們要抓你!”以及中槍後喊出的一聲“姐。”,讓卓越難以接受活潑可愛的巧丫瞬間死在她面前,頓時淚流滿面,買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媽媽還有叔叔衝出來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槍殺,巧丫媽媽臨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還難以回過神來。

直至廖飛協助卓越脱險,幫她更換成日本醫生的身份,在火車站送別後,卓越離去時淚流滿面,仍難從悲痛中釋懷,鏡頭回放巧丫死前的那兩句話。巧丫的死讓卓越親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殘忍,也激發了她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決心要出色完成諜報任務。

第十九集開頭這火車站離別的一幕,讓我也不禁熱淚長流。説不清楚為什麼,心裏堵得慌。是劇情太傷感,還是我太難過。

再次聽柳雲龍唱的《功勛》,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聲中緩緩站起身來。

《功勛》的確在劇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這部電視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別是演員精彩出色的演繹,使該劇從人性化的角度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的人物,不論好壞形象都很真實。通過他們各自的命運告訴我們,是罪惡的戰爭把人類本是美好的感情變成仇恨和傷痛;把智慧和才華變成殺戳的幫兇。它告訴我們要銘記,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麼的珍貴,而我們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奮鬥,讓她強大、繁榮,永遠不受侵略。

《功勛》優秀觀後感5

近日,電視劇《功勛》在黃金檔熱播,將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人生華彩篇章與新中國奮鬥史聯繫起來,詮釋他們忠誠、執着、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服務人民的崇高境界。廣大年輕幹部要從中汲取榜樣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

堅守“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情懷,一生一世“守初心”

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實現“禾下乘涼夢”。屠呦呦團隊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成功發現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百年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不懈奮鬥、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年輕幹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堅定的政治思想、政治觀點、政治立場貫徹到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永遠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堅定“埋骨何須桑梓地”的勇氣,盡職盡責“擔使命”

孫家棟等中國航天人從一張白紙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開拓中國航天事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年,初心不改克服萬難,最終成就了我國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作為年輕幹部就要多經歷一些險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無畏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頭,敢挑硬擔子,敢攻硬任務,碰到疑難複雜的問題,更要以釘釘子精神,搞明白癥結,破解難點堵點,把工作任務一步步推進,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堅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實”

17歲的李延年面對飽受過貧窮和戰亂之苦的家鄉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他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比參軍更為榮耀,始終覺得:“打仗不能怕死。”24歲的張富清面臨“是帶着解放軍發的路費回家過日子,還是跟着共產黨去奮鬥”的人生抉擇時,果斷選擇後者:“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他們不畏艱險、敢於犧牲,苦幹實幹、不屈不撓,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堅忍不拔的鬥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新時代新徵程上,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年輕幹部要有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穩紮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峯,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不斷書寫出讓黨放心、讓羣眾滿意的答卷。

《功勛》優秀觀後感6

“媽媽,那個縈繞我一生的夢出現了。”《功勛》終極預告片由袁隆平的獨白開啟。為了“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而畢生躬身於稻田的科學家這樣坦露內心:“我感覺到一種使命,如孤筏重洋,像電光石火。”有孩子問,夢能變成真的嗎?他答:“能,只要你想。為了它,我用盡一生的勇氣和力氣追尋。”那些一片丹心為祖國的人,他們的夢想起點在哪裏?在曾經不為外人道的奮鬥征途上,他們為追夢付出了什麼?而當夢想看似不可及時,又是怎樣的信念支撐他們不言放棄、矢志不渝?以夢想為索引,終極預告片揭開《功勛》裏一條貫穿八個單元的線索:為國家建立功勛的人物,他們是如何將個人夢想融於國家發展,在平凡中造就了偉大。

預告片裏,孫家棟説:“飛向太空,是人類幾千年的夢想和理想,蘇聯人和美國人能做到的事情,咱們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黃旭華説:“核潛艇是國之重器。沒有核潛艇,被核攻擊,就無法進行二次反擊。”于敏説:“氫彈就是底氣,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幹!”李延年説:“當英雄,可不是那麼浪漫的,是要流血犧牲的!”在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科學家心裏、在以身許國的戰鬥英雄心裏,個人的夢想始終與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相通。

他們的夢想不只是實現個人價值,而是肩負着國之重任,承載着全民族的夢想。為了國家的強盛,為了民族的復興,他們無悔燃燒一生。屠呦呦説得毫不猶疑:“只要研製出新的抗瘧新藥能救人命,就應該大膽地嘗試啊!”袁隆平咬定目標:“我現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張富清願望樸實:“我駐村的首要任務,就是讓社員們的飯碗裏能裝滿實實成成的乾飯。”申紀蘭放聲號召:“咱婦女就應該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心繫祖國、造福人民,是這些功勛人物的共同初心。

他們身上,還閃爍着中國科學家“心中有國家、造福無國界”的大愛情懷。追夢的路上當然不可能一片闊野坦途。“咱們都做了3864次測交了,可這問題出在哪兒啊,還是説雜交水稻的研究本身就有問題?”有人問袁隆平。“每個零部件看上去都沒問題,為什麼湊到一起就出故障了?”這是孫家棟亟待解答的難題。

面對“中國醫藥學是偉大寶庫,這個容不得咱們質疑懷疑”的觀點,屠呦呦直言:“科學研究就不應該有禁區。”于敏堅信:“愛因斯坦在和玻爾的論戰中都犯過錯,科學不相信權威,科學只相信真理。”如果説,赤誠與奉獻是功勛人物的人生信條,那麼講求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便是他們的篤定信念。為了國家與民族的夢想,功勛人物鞠躬盡瘁、從不計個人得失,正如預告片裏張富清説“組織讓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為了藏不住的真理,功勛人物敢於擔當、咬定青山不放鬆,就像預告片裏黃旭華説“我相信我的計算,如果錯了,我負全責”。“經過失敗,我們會變得更聰明,也會更加強大。”“我相信,未來還會失敗很多次,但是成功只需要一次。”終極預告片將功勛們擲地有聲的話一一道來。

在預告中還出現了由孫儷、倪妮、張頌文、董潔、李光潔、陳好、孫茜等實力派演員飾演的功勛人物家屬。他們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於祖國建設,隱姓埋名,常常無暇顧及家庭。而作為卓越功勛締造者背後的堅強後盾,他們給予了奮戰在前方的愛人、親人們最堅實的支持與鼓勵,以及無限的理解與包容。本劇也將擺脱傳統主旋律題材的刻板印象,更多關注到功勛人物背後的人,真實而立體地呈現偉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奮鬥中的家庭温暖。通過“小家”和“大家”的無法兼顧歌頌了功勛人物及其家人的犧牲和奉獻。

《功勛》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功勛》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功勛》觀後感 篇1

《功勛》截取“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着力發掘人物的“高光時刻”。可以説,每一位在時代中出場的功勛人物,都肩負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現功勛人物,則是用一段段小故事來講述“大人物”。於是,我們在《功勛》中看到,有大國重器的時代所需,就有于敏、孫家棟、黃旭華一心報國的奮鬥;有黎民蒼生的生計所繫,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嘔心瀝血的鑽研;有父老鄉親的家國所依,就有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滿腔熱血的赤誠。這樣的故事,是千萬個同路人的縮影。正如每個單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獻給為……作出貢獻的……”。聲譽卓著的“功勛”,出自每一位平凡的個人;而無數個平凡人,打造着奮鬥的“高光”,成就着時代的“不凡”。

《功勛》的每個單元片尾,畫面自過去穿越時空,視角由往事觀照現實,鄭重作出回答:為什麼“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為什麼“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其實,先輩的功勛早已密不可分地融進了祖國的山河、融進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愁與哀皆忘,追一個信仰”。今天,連續劇《功勛》迎來收官,結束追劇的你我,不妨對標先輩們執着追求的“希望與前途”,在民族與國家的星空裏,成就屬於自己、也屬於時代的“高光時刻”。

《功勛》觀後感 篇2

《功勛》展現的是功勛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範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裏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嚐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並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裏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裏,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裏。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火紛飛的環境裏,感受戰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勛”,正召喚着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功勛》觀後感 篇3

《功勛》不僅是一組讚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劇中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藴。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

昨晚,電視劇《功勛》圓滿結束了全部八章。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國”主題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對2019年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的響應,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時為新中國英雄立傳之作,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啟程處寫給中華優秀兒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功勛》的底藴和寄託就在於此。

中華民族歷來崇仰英雄,中華兒女歷來崇尚英雄。看《功勛》不禁會想到魯迅先生曾寫下的鏗鏘之語——“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從大禹治水神話的代代傳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來為蒼生起、為天下安、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富強而忘我奮鬥的人們,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先鋒、時代的英雄。

《功勛》觀後感 篇4

《功勛》絕對是近幾年主旋律劇目中的佼佼者。自開播起,就掀起了一片叫好聲。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八個單元故事,每一個單元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其中申紀蘭單元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個質樸、熱情、能幹、膽大同時賦予時代感召力的功勛女性的事蹟令人感慨萬千。

《申紀蘭的提案》單元即不落俗套,引人入勝。初嫁人婦的申紀蘭面對村裏男人去打跑返鄉團而莊稼無人收割的節骨眼,毅然決然地帶領全村的姐妹們一起下地幹活、收割莊稼,保住了全村人的口糧。看到西溝村的.羣眾朝不保夕的生活狀況,她把自己的紡花技術傳授給姐妹們,自己親自去縣裏憑藉高超的紡花技能爭取到紡花任務,帶領姐妹們紡花換小米,向婦女解放邁進了積極一步。正如李隊長所説“前方流血打仗的是戰鬥英雄,後方流汗的是勞動英雄”,從她擔任西溝村婦救會主任起,這個有擔當的人物形象愈發鮮活起來。她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從學認字、寫字到在李隊長指導下幫她接生,到她可以接過接生的衣缽,申紀蘭在鼓勵西溝村羣眾打破傳統偏見的同時,也在不停提升自己。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彩虹,申紀蘭後來説“女人不是天生生娃的,新社會男女都一樣,女人就該走出家門,男人能幹甚咱女人就能幹甚”。最可喜的是這次身邊的姐妹們不再半信半疑,而是歡喜地贊同地一致點頭!

從下地幹活到紡花組再到婦救會,《功勛》以遞進式的語態塑造申紀蘭先鋒人設,她猶如時代的火炬手照亮了千千萬萬暗夜中內心掙扎的舊社會婦女,在黎明之前擰成一股繩地奮勇向前。申紀蘭是一個時代的功勛之臣,但她又不止在那個年代,在我們繁華盛世,更需要她這樣像光一樣的火炬手,她是如此鮮活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善良、執着,有自己的彷徨、痛苦,但更多的是勇敢、擔當。新時代呼喚更多這樣的火炬手,指引我們繼往開來,在盛世繁華的路上勇往直前。

在單元片尾,看到現代女性就業率、女研究生佔比、平均壽命等都有了質的飛躍,不由得淚濕眼眶。這是很多女性先鋒一步步鬥爭起來的,她們敢於衝破偏見,闖出不一樣的天地,作為新時代女性,我們更要挺起腰桿,要有自豪感,有勇氣向不平等説不。申紀蘭帶領西溝姐妹們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全國女性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在此向所有為男女平等做出貢獻的人致敬!

《功勛》觀後感 篇5

《功勛》是我的朋友推薦的一部電視劇,由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改編,6集講述一個人物故事的拼盤劇。分為八個單元:《李延年》《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袁隆平》,劇集短小精悍,人物真實事蹟感人,主角配角表演到位。

我很喜歡的《于敏》單元,它一開始就展現了于敏的一個選擇。于敏放棄了準備很久的出國留學機會,加入氫彈研究小組。當時,選擇做研究意味着隱姓埋名,無法正式介紹自己職業,甚至對家人都要嚴格保密。而關於氫彈研究,當時沒有資金用於實驗,要從理論開始一點點摸索。于敏帶領團隊克服種種困難,擺脱美國期刊誤導,建立我國自主的氫彈理論模型。克服惡劣的環境安排氫彈製造、各種數據監測儀器的安裝和調試工作,包裝氫彈試驗順利進行。然而在最終第一顆氫彈成功引爆後,滿街紅旗飄揚,人們歡呼雀躍,鑼鼓喧天地慶祝時,于敏卻因為保密原則無法和妻子孩子分享他的自豪和喜悦,讓人破防。我國當時的科研工作者就是憑着對祖國的滿腔熱愛,才讓我國科技一點點追趕美蘇大國,直到今天!

後續印象很深的是周迅主演的《屠呦呦》單元。二十世紀60年代,瘧疾橫行。國內外均無針對瘧疾的有效藥。此時,屠呦呦臨危受命,擔任中藥所“523”課題組組長,攻關目標是抑制抗瘧藥物頭號種子常山鹼的毒副作用。然而此研究進展並不樂觀,屠呦呦主動提出更換思路,尋找其它有效的抗瘧新藥。屠呦呦從民間收集針對瘧疾的各種偏方,逐一篩選驗證,終於找到青蒿。再從青蒿分離提取無毒有效成分,命名為青蒿素。經動物實驗和臨牀驗證,青蒿素對抗瘧疾有效且無毒副作用,完成了國內抗瘧疾藥物從零到一的轉變。屠呦呦憑藉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堅持,在醫學上有所突破,獲得傳世功勛。

從他們的故事裏,我發現是熱愛在支持他們不斷前進。熱愛讓他們克服現實的惡劣條件,甘願隱姓埋名,一直默默付出,不斷努力,將個人夢想與國家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不斷思考創新,最終在平凡中成就偉大。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熱愛自己的工作,主動對問題進行復盤,不斷充實自己,一步步變得更好,為公司、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標籤: 觀後感 功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q28g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