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多情自古空餘恨全詩

多情自古空餘恨全詩

多情自古空餘恨全詩

1、“多情自古空餘恨”的全詩: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2、豈是拈花難解脱,可憐飛絮太飄零。

3、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4、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5、出自清代魏秀仁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詩》。

6、譯文: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會留下遺憾,而越是美好的夢卻是越容易醒來

7、不是拈花一笑就可以解脱,只是可憐了那飄飛的柳絮居無定所

8、歡聚之地剛剛剛建好,新作詩句還留在翡翠屏上

9、肝腸寸斷撕心裂肺不是因為離別,傷心痛苦,眼淚也灑滿了舊衣衫

12、賞析:《花月痕》的人物設置頗具獨特性。

13、兩對人物(韋痴珠、劉秋痕;韓荷生、杜採秋)論身份並無二致,都是名士配名妓。

14、兩對人物的關係,顯然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相互映襯的

15、“痕”是“花月”的影子,二而一,一而二

16、作者以此構思全書,便是一種正反對照而又正反合一的結構佈局

17、作品以痴珠、秋痕與荷生、採秋做窮達升沉的對比,並有主賓之分,即痴珠、秋痕為主,荷生、採秋為賓

18、具體地説,作者借“韋劉之離”發泄其懷才不遇的牢騷,借“韓杜之合”寄託其發跡騰達的夢想

19、小説暴露了現實社會的黑暗,反映了封建末世文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精神面貌

10、創作背景:魏秀仁生平經歷頗多坎坷,雖“幼承庭訓、學有淵源”,然“久困童子試”,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28歲時才考中秀才,次年鄉試中舉,此後又屢試進士不第。

21、為生活所迫,離閩北上,輾轉于山西、陝西、四川之間,或做幕僚,或做塾師,或為書院主講。

22、時太平天國軍隊縱橫馳騁於大江南北,戰亂四起,川、陝、晉有戰事

23、魏為歸養老母,歷經險阻,返歸故里,從事教學和著述

24、“既歸,益寂寞無所向,米鹽瑣碎,百憂勞心,叩門清乞,苟求一飽”(以上引文均見謝章鋌《魏子安墓誌銘》)

25、最後於貧病交迫、窮愁潦倒中逝於南平的道南書院,年56歲

26、《花月痕》是咸豐八年(1858)前後魏在太原知府保眠琴家中坐館授徒時所作,完成了前44回,南下歸閩後,又於同治五年(1866)後續寫了後8回

27、《花月痕》初刻於魏逝世14年後的光緒十四年(1888)

28、縱觀《花月痕》,實是作者心靈的真實寫照。

29、謝章鋌《魏子安墓誌銘》雲:“(君)見時事多可危,手無尺寸,言不見異,而骯髒抑鬱之氣無可抒發,因循為稗官小説,託於兒女子之私,名其書日《花月痕》。

30、”作者簡介:魏秀仁,生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卒於同治十三年(1874),乳名漢哥,字伯肫,一字子安,又字子敦,少號痴珠,別號眠鶴主人、定香主人、不悔道人、咄咄道人、小湖漁父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l68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