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有:開卷有益、廢寢忘食、學富五車、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映雪讀書、牛角掛書、博覽羣書、圓木警枕、手不釋卷、懸樑刺股、韋編三絕、以荻畫地、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牧豕聽經、著述等身、温舒編蒲、高鳳流麥、學富五車、三十乘書、帶經而鋤等等。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鑿壁偷光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故事講的是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牛角掛書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隋朝末年時期,祖上原本屬於是北周和隋朝貴族的李密,家境衰落,但是青年時期的李密仍舊十分好學。為了解決生計問題,李密開始了放牛的生活。但是他一直飽含凌雲壯志,並不甘心一生碌碌無為,因此即便是在放牛的時候,也會堅持讀書。他經常會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邊走邊看。現如今我們會用牛角掛書這個成語來比喻讀書十分用工。

圓木警枕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小時候的司馬光經常和哥哥弟弟們一同讀書學習,但是司馬光覺得自己的記性比起哥哥弟弟要差一些,他便想盡辦法想要多爭取一些學習的時間。有一次司馬光看到院子裏的一段圓形木頭之後,便靈機一動,將它當做枕頭使用。自己一翻身的時候,圓木就會滾落下牀,司馬光也就會被聲音所驚醒,由此便每天非常早的就起牀苦讀。



有哪些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1、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鑿壁借光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3、囊螢映雪

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於家裏窮,不能經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只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4、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5、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説:”軍隊裏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説:“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閲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説:“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停了停,孫權又説:“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裏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

讀書的成語故事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1、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有:圓木警枕、牛角掛書、開卷有益、手不釋卷、懸樑刺股、韋編三絕、以荻畫地、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牧豕聽經、著述等身、温舒編蒲、高鳳流麥、學富五車、三十乘書、帶經而鋤等等。

2、圓木警枕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小時候的司馬光經常和哥哥弟弟們一同讀書學習,但是司馬光覺得自己的記性比起哥哥弟弟要差一些,他便想盡辦法想要多爭取一些學習的時間。有一次司馬光看到院子裏的一段圓形木頭之後,便靈機一動,將它當做枕頭使用。自己一翻身的時候,圓木就會滾落下牀,司馬光也就會被聲音所驚醒,由此便每天非常早的就起牀苦讀。

3、牛角掛書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隋朝末年時期,祖上原本屬於是北周和隋朝貴族的李密,家境衰落,但是青年時期的李密仍舊十分好學。為了解決生計問題,李密開始了放牛的生活。但是他一直飽含凌雲壯志,並不甘心一生碌碌無為,因此即便是在放牛的時候,也會堅持讀書。他經常會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邊走邊看。現如今我們會用牛角掛書這個成語來比喻讀書十分用工。

和讀書有關的成語典故

1、學富五車:形容書多或學識豐富的典故。

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第三三》:“惠施多方(方術),其書五車,其道舛駁(他的學説多差錯而雜亂),其言也不中(正當)。”

惠施的學問廣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國興衰,道術雜亂無章,言辭多有不當。

後人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施車”等來表示書多用“學五車”、“學富五車”等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2、尋章摘句:形容讀書只顧及文中的片言隻語而不深究其精神實質。

語出《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趙諮)使魏,魏文帝善之,嘲諮曰:’吳王頗知學乎?‘諮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三國時,劉備出動蜀軍攻打東吳,數千戰船浩浩蕩蕩沿長江而下,其兇猛之勢不可阻擋。

吳主孫權忙聚文武百官商議對策,多數主張面北事曹,請魏國派兵救援。於是吳主孫權急忙派使者趙諮火速前往魏國,向魏文帝曹丕求救。

趙諮來到魏國都城許都,叩拜了魏文帝曹丕,呈上了吳主孫權給魏文帝曹丕的親筆書信。

曹丕覽過來信,感到還算滿意。魏文帝問趙諮:“你們吳王人怎樣?他讀書嗎?”趙諮回答道:“我們吳主忙完軍國大事,只要一有空閒,就博覽羣書,而且十分注重領會要義,不像那些淺嘗輒止的讀書人,只知道‘尋章摘句’而已。”

3、牛角掛書:形容勤奮讀書。

語出《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jiān)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

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説:“《項羽傳》。”楊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説:“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4、帶經而鋤: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

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

漢朝的倪寬跟著孔安國學習五經,缺乏學習費用,倪寬要為弟子們做飯,有時還要下地幹活。他下地時總要帶著經書,休息時便抓緊學習。

5、鑿壁偷光: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

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裏有個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説:“,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並不要報酬。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標籤: 成語故事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41gq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