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什麼意思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什麼意思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意思是: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尚變得敦厚朴淳。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什麼意思

出自唐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選段: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譯文:

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貽誤自身。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

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先後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辭賦能與揚雄匹敵,我的詩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王翰願意與我結為近鄰。

自以為是一個超異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尚變得敦厚朴淳。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年),時杜甫37歲,居長安。韋左丞指韋濟,時任尚書省左丞。他很賞識杜甫的詩,並曾表示過關懷。天寶六載(747年),杜甫應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遊,於是就寫了這首詩向韋濟告別。

思想主題:

此詩敍寫了作者自己的才學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頓的窘狀,並且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現實。全詩直抒胸臆,慷慨陳詞,是杜甫自敍生平的一首重要詩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2wql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