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唐朝聯合誰滅西突厥汗國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

唐朝聯合誰滅西突厥汗國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

唐朝聯合回紇滅西突厥汗國,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583年,突厥汗國以阿爾泰山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勢力。630年,唐朝發兵擊敗東突厥汗國。657年,唐朝聯合回紇滅西突厥汗國。突厥作為我國古代的一個遊牧民族,也隨着汗國的消亡於8世紀中後期解體,從此在我國北方退出歷史舞台。

唐朝聯合誰滅西突厥汗國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

西域自漢代以來成為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狹義專指葱嶺以東而言,廣義則凡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都在內。

自公元8世紀唐朝安史之亂以後,西域從此脱離中原王朝的統治。直到1000多年後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西域才再度迴歸中原王朝。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拒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是怎樣統一西域的

唐太宗為了加強對西突厥地區的管理,在640年攻破高昌以後,在高昌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南直至葱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遼闊地區。公元702年,武則天為了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在庭州設立了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

兩個都護府作為唐朝設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軍事權力。任命各級官吏,統率邊防守軍,推行中央政令,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在這一帶都得以施行。這對維護國家統一,鞏固西北邊防,發展中西交通,促進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唐政府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設施,充分證明了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管轄的地區,歷史上是中國領土。

刀鞘劍鞘上有包金和鑲金的區別

文物新疆 | 伊犁草原上那些黃金寶藏

新疆是個好地方V

2021-12-13 18:51

關注

文物聯接古今,文物印證歷史。“文物新疆”旨在通過文博專家學者以現實筆法深入挖掘新疆出土文物、文物遺址藴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實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進程和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闡釋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西南約90公里的波馬古墓,地處天山山脈北麓的山前草原地帶,北倚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西隔納林果勒河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上,夏季多雨,冬季雪厚,屬典型的高寒草原地帶。這裏山高林密、水草豐美、牧場遼闊,是我國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理想的休養生息之地,許多古代部落族羣如月氏、烏孫、鮮卑、柔然、嚈噠、突厥等都在這裏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這裏也是橫貫歐亞的絲綢之路草原道的必經之地,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大唐高僧玄奘就曾從塔里木盆地北越天山隘口凌山(今天山木扎特達阪,一説勃達嶺)經過這裏前往伊塞克湖畔的中亞名城——碎葉,受到西突厥統葉護可汗的禮遇,並委派通解諸國語言者護送玄奘前往迦畢試國等地。

在波馬周圍,沿天山北麓一線直至特克斯河兩岸分佈着大量的上自秦漢,下至隋唐及宋元時代的古墓羣。在廣袤的草原上,星落棋佈,達千餘座古墓,大的墓羣有上百座墓葬,小的墓羣也有十餘座至幾十座,均為土墩墓或石堆墓,大者高十餘米,居大的土墩墓呈南北鏈狀排列,宛如一座座小山包,巍然聳立,頗為壯觀,成為伊犁草原獨特的人文景觀;小的墓葬非仔細觀察不能發現。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新疆文物考古部門克服重重困難,在伊犁以及波馬周邊地區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在波馬及相鄰的夏特等處發掘了一批古墓葬,取得了許多重要收穫和成果。

1997年10月中旬,駐地在波馬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74團場在改擴建團部以東木扎特河大橋通往波馬邊防站的公路時,為鋪墊路基,施工人員在公路附近南側約100米的高坡上用挖掘機挖土,在波馬墓羣中間的一座經過當地居民長期取土的土墩墓範圍內,挖掘出鑲嵌紅寶石金面具、鑲嵌紅寶石金蓋罐、鑲嵌紅寶石包金劍鞘、鑲嵌紅寶石金戒指、鑲嵌紅瑪瑙虎柄金盃、錯金單耳銀瓶、織錦和綺、繡衣服殘片、金箔飾及鐵質箭鏃、鎧甲殘片等珍貴文物。

鑲嵌紅寶石金面具,高17釐米、寬16.5釐米、重量達245.5克。大小與真人面孔相差無幾,應是罩在墓主人面部的,面具呈方圓形,額際寬闊,下頜豐滿,兩頰飽滿。五官的位置比例非常準確。面具的製作工藝尤為精緻細膩,幾乎採用了古代金銀器製作中的鑲嵌、錘鍱、焊接、拋光等一切工藝手段。面具從中線分為左右兩半,錘鍱成形、拋光後對合焊接,然後用小鉚釘鉚合而成。其口鼻、目及面頰系錘鍱成形,其眉、睛、鬍鬚則用金和鑲嵌的紅寶石來表現。整個面具透着一股威嚴莊重的神情,表現出馳騁疆場的草原民族不羈的個性。栩栩如生,宛如一面金質的浮雕,具有很強寫實性。對研究墓主人的真實肖像、族屬、人種有很大的幫助。

鑲嵌紅寶石金面具

鑲嵌紅瑪瑙虎柄金盃,造型罕見,風格獨特,在這批器物中具有典型性,器身內外通體模壓出菱格,每格內焊接寶石座,內鑲嵌橢圓形紅色瑪瑙。口沿外卷後與器身焊接,然後切出一週小長方形凹槽,內嵌寶石,其下點焊一週金珠點飾。虎形柄焊接在口沿下至中腹部,虎頭寬而圓,兩耳豎立,四肢雄健,腰身細長,虎尾下垂,通體鏨刻虎斑紋,形象生動。

鑲嵌紅瑪瑙虎柄金盃

鑲嵌紅寶石金蓋罐,造型精美,裝飾典雅,罐蓋模壓7朵寶相花並在每朵花中央鑲嵌滴水形寶石,罐身亦裝飾有圓形、三菱形紅寶石。

鑲嵌紅寶石金蓋罐

包金劍鞘,為短劍劍鞘外的包金部分,一面有紋飾,一面素面,有紋飾的一面沿鞘身邊緣,點焊金珠點飾,中間以細金珠點,左右對稱點焊出三列半月形、月牙形、心形、勾玉形寶石座,內嵌紅寶石,劍鞘做工精強,裝飾豪華。

戒指,嵌橢圓形紅寶石,戒面周圍為點焊的兩圈細金珠點,緊揠戒面寶石。金帶飾由兩塊長方形金板合頁式套鉚而成,一面素面,一面有長方形縷空格。

金飾件有闊葉形飾片,有鑲嵌紅寶石的上為雲朵形、下為花蕾形飾片,這些金飾件應為墓主衣物上的佩飾,以此炫耀墓主的富有。

銀器只出土一件,即錯金單耳銀瓶,器物通高17.2釐米,重量達544克。瓶頸部分錯金一週,上下錘鏨連續的圓圈點紋,圓圈點紋之間四瓣菱花圖案。其餘部位均素面,上腹部有耳,但已缺失,存留鉚接的銅片。

鐵器有殘缺的鎖子連環鎧甲殘片及三翼形一面金質。

織物均為絲織品,按品種分為錦、綾、綺、絹四種,有綴金珠繡織物、雲氣動物紋錦,“富昌”錦、卷草紋錦,方紋綾,菱紋綺以及絹,在伊犁冬雪夏雨的自然環境中,尚能出土保存如此完好的織物,令人慨歎。

出土的金銀器製作精絕,並大量鑲嵌紅寶石、紅瑪瑙,品質之貴重,工藝之華美,均屬罕見。織物中的綴金珠繡,工藝複雜,巧奪天工。這些華貴精美的金銀器以及多類型的絲織物充分説明墓葬主人的顯赫身份和地位。對這批遺物的時代斷定,通過與新疆其他地區及中亞出土的金銀器、織物分析比較,推測這批文物的時代下限應為6-7族屬前後,即唐代西突厥遺物。

據史書記載,中亞廣大地區的突厥等和歷史上的部落族羣一樣,其上層貴族都非常喜歡金銀器,都以金銀器炫耀其身份和地位。近年來,從中國新疆地區以及中亞出土的歷史上各個時代的金銀器可充分説明這一點。

突厥是6世紀中葉興起於阿爾泰山地區的一個遊牧部落,於552年消滅柔然汗國,建立突厥汗國。583年,突厥汗國以阿爾泰山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勢力。630年,唐朝發兵擊敗東突厥汗國。657年,唐朝聯合回紇滅西突厥汗國,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682年,安置在北方的東突厥部眾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後突厥汗國政權。744年,唐朝與漠北迴紇、葛邏祿等聯手平定了後突厥汗國。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因功被冊封為懷仁可汗,在漠北建立回紇汗國。突厥作為我國古代的一個遊牧民族,也隨着汗國的消亡於8世紀中後期解體,並在西遷中亞西亞過程中與當地部族融合,形成多個新的民族,新的民族與古突厥民族有本質區別。從此,突厥在我國北方退出歷史舞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 安英新)

更多

你支持吳亦凡被化學閹割嗎?

8.1w人表態

支持

不支持

並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人 這種做法不可取

不支持化學,建議物理閹割

讓他體驗當太監的滋味

知錯就改無罪釋放

s

支持!吳亦凡是大壞蛋!

割掉它!!!

不支持,因為物理更好[鼓掌][鼓掌

支持的都是男的吧

支持物理閹割,化學閹割貴不説效果還不穩定,乾脆斬草除根

這不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2wo6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