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教育“雙減”:療效還在觀察中

教育“雙減”:療效還在觀察中

教育領域“雙減”政策出台後,有的家長長舒一口氣,也有很多家長有些手足無措,一些具體操作層面上的現實問題還沒有完全明晰。這也説明,教育市場中學科類培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家長對於政策的急轉彎反應不過來也是客觀現實。

教育“雙減”:療效還在觀察中

就在政策出台不到一週,一二線城市中,招募全科住家家教、長期家教的“英雄帖”在社交媒體上四散開來,一年“30萬元起”的聘用高薪,讓圍觀的普通工薪階層驚歎不已:“我們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補課,有錢人已經把補課老師請回家一對一授課了。”

“雙減”政策的初衷是“迴歸教育本質”,為內捲旋渦中的學生與家長鬆綁、減負。“輔導班停了,請不起的家教又來了”,家長開始擔心,一旦教育資源變成了根據家境流動,有錢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壟斷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種擔心與過去反對校外培訓的理由如出一轍。此前的觀點認為,當孩子們面對大學統一錄取考試時,部分因家庭貧困無法參與補習的孩子失去競爭力,甚至可能會因為沒有機會獲得良好教育,造成貧困的代際傳遞,加劇社會的不平等。

此次“雙減”政策要求取締補習班,就是要從源頭整治問題,重塑教育生態系統,抹平教育差距。從現實來看,校外培訓未能禁絕,只是在政策“紅線”劃定區域以外,由多變少、由明轉暗了。一些長期遊離於監管之外的校外培訓從公開轉為私下交易,很有可能造成價格扭曲,滋生黑市、黑中介,帶來新的風險。

眼下,“雙減”政策執行細則尚未落定,各地在政策落實中走形、變樣的現象已經有所顯現。比如,有的“雞娃”家長在所在地無法補課,就組團趕赴異地補課;有的培訓機構做不了學科培訓,竟然搖身一變搞起培訓家長的課程來“曲線救國”;有的地方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納入掃黑除惡專項考核......

政策傳導總有擴大效應,鬆一點就可能鬆很多,緊一點就可能卡脖子。有人認為,強迫學校不補課、培訓機構不上課,無法抹平教育差距,也不能真正達到減負目的。有人認為,不是政策不給力,而是落實不到位。有人認為,只要中大學聯考制度不變,該補的課還得補,該上的課還得上......角度不同,立場不同,但只要是教育問題,各方都“想説話”“有話説”。

教育問題無比複雜,與之相關的任何一個變量,都會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衝擊,牽一髮動全身。教育問題在社會生活其他領域會有所表現,同樣,社會問題在教育領域也有相應的映射。很多問題,與教育相關,卻不是一個教育問題,或者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

為什麼中國學生負擔這麼重,家長負擔這麼重,校長老師負擔也這麼重?這個問題必然與教育相關,但又不完全是一個教育問題。

中國人口多,就業壓力大。在既定的社會保障機制下,找不到工作往往意味着你的基本生活會出問題,這就決定了老百姓必須通過教育來競爭飯碗。

“減負”要減學生、減家長、減校長的課業負擔,但也要減掉他們的後顧之憂。這就需要從頂層設計的思維推進更完善的社保體系支撐,還需要在中觀層面對社會各階層利益進行動態平衡調整,打破階層固化和社會自由流動的板結。所以,我們追求的教育公平,往往來自整個社會的公平,特別是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競爭公平。

教育公平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在提醒我們,教育是一個複雜問題,任何一項教育政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相關配套政策落地以及執行效果仍需要觀察。

本文轉自【《半月談內部版》2019年第9期】;




教育雙減是什麼內容

雙減(double reduction)[1]是指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8月3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中央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意見》明確要求,加強“雙減”督導,“雙減”督導被列為2021年教育督導工作“一號工程”。

“雙減”(double reduction)就是政府針對內卷出台的政策,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目的是讓教育迴歸本真,孩子要在學校裏,德智體全面發展,使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不能讓資本操作教育。“雙減”來了,孩子課業壓力小了,小夥伴們不用再比拼誰上的課外班多、課外班有名,孩子們有更多時間鍛鍊玩耍了,天性得到釋放。可還是有家長覺得天塌了,花錢把自己孩子培養成學霸,現在卻被剝奪了靠多刷題出人頭地的機會。但更多家長覺得天亮了,終於不那麼累了,可以護住自己的錢包,不受教育商業化忽悠了。

雙減政策指的是什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雙減”政策是指減少家庭作業和校外培訓的負擔。“雙減”政策具體指的是全面減少孩子的家庭作業負擔,同時減少課外培訓的負擔。通俗的含義是減輕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主要是針對國小生和國中生的。大規模對其訓練會直接影響教育考試評價結果的真實性,阻礙教育公平,擠壓正常教學時間,內容和價值取向的學校,以及偏離教育“維護道德、培養人才”的政策。當然,這是重大事件中的一件大事。它涉及培養德、智、體、美、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理解和思考。

所謂治本治校,就是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堅持儘可能多地堅持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質量和課後服務質量,讓學生更好地重返校園。通過“吃得好”和“吃得好”,我們可以從源頭上遏制對校外培訓的需求。系統治理。“雙減”要取得成效,不僅要注重作業和校外培訓,還要安排加強校外服務,減輕考試壓力,提高評價質量,營造良好環境。要系統地、全鏈地推廣。綜合治理。“雙減”工作建立了專門的協調機制,加強部門統籌規劃,形成合力,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依法治國。據《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框架內製定政策,確保有法律可以遵守和依法治理。

這些重大治理理念在《意見》中得到充分體現,為“雙減”工作取得實效提供了有力保障。意見還設定了“雙減”的總體目標:在校內,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將進一步提高,作業將更加科學合理,課後服務將基本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學習更好,重返學校。在校外培訓方面,要全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基本消除各類學科校外培訓的混亂,逐步降低校外培訓熱度。

在工作進度方面,學生沉重的家庭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的能源負擔在1年內得到有效緩解,各類負擔在3年內得到顯著緩解。實際上,雙減政策是為了減輕中國小生的家庭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管理的五個方面包括手機、睡眠、閲讀、家庭作業和身體健康。

雙減具體是什麼內容

雙減,就是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在“雙減”政策出台後,教育行政部門便要求各地中國小開展課後服務,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課後三點半孩子放學無人照看的問題,把孩子留在學校,由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後延時服務教育,對國小生進行課後延時服務兩小時,對國中學生進行晚自習服務,使學生不再到校外培訓、託管機構參加培訓服務,從而減輕“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具體舉措有:

一、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1、老師只能在課內佈置作業,要求全批全改。不得佈置機械重複和懲罰性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這條舉措不但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將家長從輔導作業的痛苦中解脱出來。

2、控制作業總量。要求跟原來的一樣,沒有新變化。國小三至六年級不超過60分鐘、國中不超過90分鐘的書面作業。

3、加強作業設計指導,要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分層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己批改作業。

4、用好課餘時間。對家長提出了具體要求,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二、提升課後服務水平不允許補課了,孩子的空餘時間怎麼安排?家長上班時間與孩子放學時間不一致,“三點半難題”如何解決?課後服務正是針對家長這兩個痛苦要求推出的解決方案。

1、課後延時服務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體育鍛煉,第二個階段是課業輔導和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時間上也彈性安排,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的需求。

2、豐富服務內容,課後服務時間不講授新課,提供菜單式服務項目,學生可以自願選擇。

3、多渠道引入校內外優質資源,課後服務一般由本校優秀教師承擔,也可聘請校外專業人員。充分利用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

4、做強做優線上學習服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雙師課堂,將線上優質教育資源免費向學生開放。將這些名師的優課放在線上,免費供學生學習,豈不是更好?

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

1、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硬件均衡的基礎上,實施教師區域內定期流動制度。這樣,城鄉之間、區域和學校之間的教學水平差距就會縮小。

2、不辦重點班、實驗班,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辦重點班和實驗班,優質師資肯定要傾斜,是另一種形式的不公平。按考試成績排名,是加重學生作業負擔的根源之一。這兩個變化,也可以説是迴應了家長的關切。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方面的內容比較專業,不多講。總之是要求教師要上好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標籤: 雙減 療效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2wk9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