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原生家庭的傷害

原生家庭的傷害

原生家庭的傷害的答案是:自卑型人格;付出型人格;缺乏安全感

從小缺乏鼓勵和支持,並被父母長期的打壓,或者是挫折試教育,或者單親家庭,孤兒,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

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認可,那麼長大後就會自卑,因為他覺得,別人有的他沒有,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付出型人格,掌握不好人際關係的尺度,別人對她一個好,她能對別人十個好,付出型人格的人,大部分生長在嚴重缺愛的家庭。

以前有位女孩,被奶奶爺爺帶大的,雖然爺爺奶奶也關心她,但畢竟跟真正的父母的愛,天差地別,她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並從小得不到別人的支持,於是,她長大後,特別依賴對她好的人。

戀愛能讓一個人卑微,或者患得患失沒有錯,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那就不是自己的人格問題了,而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

曾經有一個女孩,戀愛後特別的依賴男友,特別缺乏安全感,男友回信息慢了,或者不回信息,就會讓她焦慮不安,並達到了慌張的程度。

每次男友忙或者沒時間回覆信息的時候,女孩都覺得男友可能不愛她了,或者是外面有人了。

這樣的家庭會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與要求,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有很嚴厲的懲罰措施,這樣的孩子,時間久了,就會變得焦慮,畏懼強權。以後進入社會,一旦工作上犯了一點錯,就會認為全部是自己的錯。進而失去再次嘗試的勇氣。家長應當用稍微緩和一點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嘗試,並從錯誤中學到新的知識。

很多家長認為嚴厲的教育孩子,孩子才會聽自己的話。殊不知,這樣的孩子一旦脱離父母的管教就會放縱的無法無天,也最容易有叛逆心理。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乖“,但他們很難有擔當力,也最容易遇到一點問題就退縮。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該温柔的時候温柔,該嚴厲的時候嚴厲。

這樣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是父母無原則性慣出來的。他們不懂得“適可而止”,認為父母給予給他們的東西,都是他們應得的,就不會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們思考問題考慮的永遠都只是他們自己,永遠不會考慮別人。學不會”將心比心“。家長要讓孩子體會到當家長的艱辛,以及生活的艱辛,讓孩子學會在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諒別人。

原生家庭的傷害

我們當代的鋼琴家朗朗,小時候受過的魔鬼訓練,一般的孩子是接受不了的,因為練琴,被父親打罵更是常事。

有一次,因為挫敗,他不想再學琴,父親直接給他一包 “ 毒藥 ”,並説:要麼繼續學琴,要麼吞下 “ 毒藥 ”。

當然,事後,都知道那是父親的策略,所謂的 “ 毒藥 ” 也只是維生素片,可在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朗朗,難道都沒有憎恨過父親?

長大後的朗朗,在音樂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會想起父親對他的 “ 虐待 ”,滿滿的,全是感激!

歌壇天才周杰倫,小時候,別的孩子都在玩的時候,他卻在練琴,每每想要偷跑的他,轉身,後面總是站着手拿藤條的媽媽。

可以想象那個時候,對藤條的恐懼,以及對媽媽在心裏的積怨,可是,長大後,他寫了一首歌《聽媽媽的話》,以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感恩和回報。

愛,需要肯定、理解,更需要大聲地説出來!

階段的教育,由於孩子少,家庭太重視,在教育方式上,或許會區別於過去,可是,父母對孩子,愛的本能和初衷,永遠都是相同的。

“ 孟母三遷 ”,只為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孟子的父親,因為母親隨口一句 “ 回來給你買肉吃 ”,磨刀霍霍向小豬,為的是給孩子以身作則。

近日,跟一個朋友聊天,她的老大高二,各科學習成績優秀,問及怎樣培養這麼優秀的孩子,她説:“ 小時候,打!”

沒打過孩子的我,當時聽着,雖然覺得有點詫異,想想卻也在情理之中。

她説,男孩子小時候都調皮、貪玩,每每不想學習的時候,她就打一頓,確實是簡單粗暴,不過,後來,老大確實也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雖然,朋友現在有些後悔當初簡單粗暴的教育,直到有了小女兒以後,她也意識到管教孩子,除了打,還有更多的方法,她就改變了以往的棍棒教育,對兩個孩子都實行温和教育,目前六歲的小女兒依然很優秀。

從朋友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母親,心甘情願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改變。

從她身上,兩代人的教育,看到了我們教育的進步,但是,在每一個當下,父母都用了最合適,最先進,以及他們認為的最好的方法,努力想要助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前程。

標籤: 原生 家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xymq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