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的答案是:4月4日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温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温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祭祖掃墓,這是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很多種形式,掃墓是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並且隨着社會的進步,也逐漸在簡化形式。因為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人們就前往骨灰置放的地方拜祭先人,而取代掃墓的習俗。

踏青,也叫春遊,是民間長期保持的一種清明習俗。清明時節,春回大地,滿眼綠色,自然界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出外郊遊的好時光。

盪鞦韆,也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之一,歷史也很古老,在南北朝時就已經流行。在最早的時候,叫千秋,不叫鞦韆,後來為了避忌諱,才改為鞦韆。古時候的鞦韆,一般用樹枝作為架子,然後再拴上彩帶。後來逐漸發展為用兩根繩子加上踏板的鞦韆。

蹴鞠是一種皮球,用皮革做成球皮,裏面再用毛塞緊。蹴鞠其實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一項足球運動,只是與現在足球的規則不同而已。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非常喜歡玩的一種遊戲,傳説是黃帝發明的。

這也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喜歡放,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也都可以放。在過去有人把風箏放上天空之後,就把牽線剪斷,任憑風箏飛到天涯海角,據説這樣可以除病消災,給人帶來好運。

拔河這項活動,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流行於軍隊當中,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開始的時候不叫拔河,而叫“牽鈎”、“鈎強”,到唐朝的時候才開始叫“拔河”,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部分。

標籤: 幾月 清明節 幾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wo9y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