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苗族的節日有哪些?的答案是:苗年;春節;龍船節;四月八節;吃新節;趕秋節;趕苗場;贈帶節;羊馬節;跳香會;捕魚節

苗族的節日非常多:苗年、春節、龍船節、四月八節、吃新節、趕秋節、趕苗場、贈帶節、羊馬節、跳香會、捕魚節。

主要盛行在貴州,廣西兩省苗族聚居區。分別為農曆的九,十,或十—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苗年前後歷時九天,這是苗族人民民間最隆重的節日。

我國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共同歡渡的節日,在我國黔東南的苗族把春節叫'漢年'與傳統的'苗年'共存,那些不過苗年的苗族地區,主要還是過春節。

是苗族水面划船比賽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在貴州台江,施秉兩縣的清水,巴拉河兩岸。時間為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

農曆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着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嘗新節,俗稱“吃新節”,是湘、黔、桂等省區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侗族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每年夏曆六七月間新谷登場時擇日舉行。節前,主婦們到田間摘新谷,舂出噴香的白米。節日早晨,各家主婦蒸好新米飯,煮好鮮魚,即邀年老客人,帶着兒童來到田間,祭祀祖先,然後全家聚餐,以此預祝五穀豐登。

趕夥節流傳天秀山縣。每年立秋日舉行。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會地點,參加和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關於趕夥節的起源,傳説是古時候一個聰明的小夥子,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一人坐的鞦韆改制成八人坐的鞦韆,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盪鞦韆。在鞦韆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一起盪鞦韆。年復一年,便形成為趕秋。

趕苗場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敍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祕密聯繫,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增帶節流行於敍永縣下東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係。

養馬節流行於秀山縣龍池、石堤一帶。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舉行。屆時,人們殺豬宰羊,請客送禮,隆重慶祝節日。

跳香會流行於吉首、古丈、瀘溪和沅陵一帶,舉行此會時,以跳舞為主,兼及其它遊藝活動。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標籤: 苗族 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plqo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