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沒有語言的教育指的是什麼

沒有語言的教育指的是什麼

沒有語言的教育指的是什麼的答案是:父母親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沒有語言的教育指的是什麼

沒有語言的教育指的是指父母親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通過某種形式和動作讓小孩從中學會新的知識。俗話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説的也是這種無聲的教育。很多時候,我們父母懷着愛的諄諄教導,反而往往是對孩子的持續貶低。 憋住不説話,就可以避免很多的不當教育。

事實上,模仿才是人類傳承的第一有效工具,語言不是。你説什麼,孩子往往不聽。但是你做什麼,孩子卻總能模仿得很好。你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學會用“講道理”的方式對待你;你總是大聲呵斥孩子,孩子很容易學會“發脾氣”; 孩子從來都不是聽父母説,而是模仿父母做。

他們會説話、會拿筷子吃飯,與其説是父母教會的,不如説是他們自己模仿會的。很多討厭自己父母的人,最後都活成了父母的樣子,因為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就自主模仿了。所以,父母的教育是不需要語言的,做正確的事讓孩子模仿就可以了。 管住嘴巴,教育孩子就不會焦頭爛額了。

主要是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培養兒童正確説普通話,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培養兒童語言交往的習慣,提高兒童語言交往的能力;同時引導與提高兒童傾聽和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引發兒童對閲讀與書寫的興趣、習慣和能力;為兒童入學後的繼續學習做好準備。

從3歲半至4歲左右,便可對孩子逐漸開始進行“語言的教育”了。雖然孩子還處於朦朦朧朧的情形,但是,大腦的發育已能達到憑自己的判斷懂得言語中的“不行”是指“不能做這種事”的意思。過了4歲半以後,自制能力也進一步加強,這時,“不行”一句話就完全能頂用了。雖然孩子認識是模糊的,但是,他已經開始懂得因果關係的道理了。

孩子説話的早與晚,的確存在着個體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如果在家長給予了適當的教育和關心後,孩子的語言能力隨長大而加強,則儘管可能比同齡孩子晚1-2個月,也屬正常。但是,有些孩子説話時吐字不清,家長也未加註意,那就可能造成以後的語言障礙。

小兒的語言學習有一個基本過程,如1週歲以內孩子的發音一般是無意識或僅有簡單的單音,1-3歲後就能比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了。如果3歲時孩子的發音仍不清晰,甚至別人聽不懂,那就有問題了。

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障礙的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孩子有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軟齶或舌繫帶過短,影響正常發音。這可通過早期發現和醫療處理矯正。其二,後天環境不良,例如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語言習慣未被及時糾正,也會有語言發育遲緩和發音不表、口吃等問題出現。

糾正語言問題時,家長不要訓斥或譏諷孩子,要耐心地做示範,也可讓孩子聽廣播和電視裏播音員的發聲,並鼓勵孩子模仿正確發音。發現孩子在模仿不良發音,如模仿口吃者及方言等時,要及時制止,並把正確的發音告訴孩子。否則,到學齡甚至成年後再矯正不正確發音,就很難成功了。

標籤: 語言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o045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