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homo無處不在什麼梗

homo無處不在什麼梗

homo無處不在什麼梗的答案是:生活中同性戀無處不在

homo無處不在什麼梗

homo無處不在的梗是指生活中同性戀無處不在。homo是同性戀較為正式的叫法,是homosexuality的縮寫,多見於報章雜誌、醫學、心理學文章當中。歡人是從homo衍生出來的説法,大歡、小歡和林人是對同性戀中角色的稱呼。“同性戀”一詞是現代概念。已知,這個單詞最早出現在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頒佈新憲法,規定從事男性同性性行為的行為者判處一年到四年的監禁。Karl Maria Kertbeny撰文抨擊並抵制該法令,並首次創出單詞“homosexuality”,已用來替代當時廣泛使用的帶有貶義色彩的“雞姦者(pederast)”一詞。Kertbeny認為許多男同性戀比普通的男人更有男子氣概,並且他們比那些由於性慾過盛而犯下諸如強姦、傷害罪行的異性戀更優秀。Kertbeny希望他的新詞和對這個詞的解釋能對廢除德意志帝國新憲法第175條有所幫助。但該法條仍於1871年通過並施行,60年後,成為納粹政府屠殺同性戀的法源。

不過,德國精神病學家,《性精神病態》(Psychopathia Sexualis)一書的作者,理查德·克拉夫特·埃賓(Richard von Krafft-Ebing)和其他的醫生接受了這個詞,將它作為使用在病理學診斷方法中。

單詞“homosexual”直接翻譯指“同性的”,來源於希臘語前綴“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詞根“sex”(表示“性”)。而其他的意指同性戀的詞彙,例如:homophilia和inversion已經不再使用。

隨着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homosexual開始成為對醫學臨牀研究中被用來指代一種精神疾病的稱呼。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於1974年將homosexual從精神疾病列表裏刪除之前,homosexual一詞一直被同性戀者認為是一個帶有污衊性質的詞彙。因此,西方同性戀者很少使用homosexual這個詞來稱呼自己以及同性間的性行為。

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26日以5: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6月27日晚間,一年一度的美國休斯敦同性戀大遊行在休斯敦市中心舉行。沿途近10萬名觀眾歡呼雀躍,共同慶祝這一狂歡節。

2015年7月5日,澳大利亞珀斯5000餘名民眾湧上羅素廣場,參與同性婚姻合法化集會,呼籲各界給予同性戀者以支持,並同時呼籲自由黨給予同性婚姻法案自由投票的機會。據悉,此為今年全澳舉行的最大規模同性戀支持者集會。

2017年7月9日,約三萬人在德國科隆參加了克里斯托弗街慶日狂歡嘉年華,慶祝德國議會在6月30日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

為表達支持同志婚姻平權的訴求,上千人參加“2016彩虹台南遊行””,不乏媽咪推着嬰兒車的親子家庭,希望凝聚大家温暖、堅定的力量,讓大眾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呼籲台南市政府有義務及能力,讓台南成為更為性別友善的城市。

標籤: homo 無處不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ndg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