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王羲之十七帖多少字

王羲之十七帖多少字

王羲之十七帖多少字的答案是:1166字

王羲之十七帖多少字

十七帖,(晉)王羲之書,宋拓本,邢侗、湯煥、徐守和、潘寧、陳撰、樑同書、王文治、吳照、潘奕雋、顏培瑚、孔廣陶等跋或題簽,漢文珍貴古籍,存藏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

1.獨點。獨點一般為字的上點,或在字的外廓。起筆以尖鋒人紙,向右下方順勢下按收筆。或空收,如“示”字;或下按後向左下方折轉,順勢收鋒,如“外”字。  2.兩點。這種點橫向如“孫”字右部兩點,左右呼應,前一點的收筆要與後一點的起筆在筆勢上相一致;或為縱向,如“言”字上面的兩點,並不強調呼應關係,而是意態獨立,但要避免重複,或差異太大。

3.多點。草書中一些字都有三點以上,“不”字上點獨立,下面的兩點形成照應關係,書寫的要求與前面所説的橫向兩點—致。

4.長橫。草書中出現的長橫相對較少。長橫很醒目,如多用則與草書整篇的流動睦相牴觸。王羲之草書中的長橫起筆一般露鋒,行筆或由粗變細,或由細變粗,過渡自然。收筆或空收,或換鋒下按,再向左下方收筆。如“廿”、“一”二字。  5.短橫。《十七帖》中短橫很多,寫法要根據字形的需要而定。

6.多橫。多橫連在一起,一般姿態與長短都有變化,有些橫之間有連帶關係,如“未”字。

7.短豎。《十七帖》中短豎的寫法也多種多樣。如“順”字的三豎長短相差很小,但中間一豎的起筆呈方形,與左右兩豎形成差異。短豎的起筆多變,有時還有曲頭的,如“土”字。

8. 垂露豎。這種豎畫也並不是幹篇一律的一個形態,如“楊”字的豎畫形成曲頭,“粗”字的豎畫寫得渾厚有力,收筆圓中帶方。

9. 懸針豎。《十七帖》中的豎畫也是千姿百態,如“情”字左邊的長豎呈弧形,上圓下方,並逐漸加粗,“耳”字的豎中段開始向左傾斜,收筆呈針狀。

10.短撇。《十七帖》中,短撇有兩種形態:一種起筆為方切式的,收筆出鋒,如“年”字;一種是尖鋒起筆、收筆呈方形的,如“悠”字。短撇行筆宜利落,不宜遲疑。

11.長撇。《十七帖》中的長撇各具形態。如“但”字的撇畫起筆側鋒入紙,中鋒行筆,收筆含蓄;“必”字的撇畫呈弧形,由細到粗,輕盈流動。

12.直撇。直撇在王羲之的草書中經常出現,形態大體一致,但其中也有些差異。有的撇以剛勁稱勝,如“省”字;有的挺拔,如“既”字;有的柔中帶剛,如“及”字。

13.短捺。其形狀如長點,起筆、收筆都要出鋒,形成兩頭尖的特徵。附圖中“彼”字的短捺上側呈弧形,下側弧度較小;“來”字的捺收筆時逐漸加力;“火”字的捺畫不帶弧度,中間粗,兩頭細,形如紡錘。

14.波磔捺。如“成”字,其捺畫帶有章草捺畫的特徵,即有一定的波磔。

15.帶鈎捺。《十七帖》中的一些捺畫,出現了轉折所帶出的鈎法,並與下一個字的筆勢形成連帶關係。如“獲”字,在轉折時要將筆鋒包裹住,再順勢向左帶出;“人”字在轉折時停頓下按,再向左帶出。

16.短鈎。這些鈎的轉折處多輕盈靈便,如“來”字,轉折時提筆攏鋒,然後向左輕輕勾出,不要寫出像楷書那樣粗重的鈎來。“爾”字的鈎在轉折時不需提筆,而是用筆鋒包裹住,然後乘勢向左攏鋒勾出。

標籤: 十七帖 王羲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n2y0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