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月相變化的原因

月相變化的原因

月相變化的原因

月相變化的原因:

月相變化的原因與月球本身的性質以及月、地、日三者的相對位置有關。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着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被自己擋住的)。隨着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面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面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於是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變化的原因 第2張

新月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七年級,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峨眉月約在農曆每月九年級四,月球離開地球和太陽中間而向東邊偏了一些,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鐮刀形的一部分,稱為娥眉月,只有當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時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

上弦月約在農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繞地球繼續向東運行,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度,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的西半邊亮,呈半圓形叫上弦月。

凸月約在農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於一半,即為凸月,大半晚可見。

月相變化的原因 第3張

滿月約在農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即太陽、月球位於地球的兩側,在地球可看見全部月球亮面,稱為滿月或望。

下弦月約在農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再次變成直角,月球在日地連線的西邊90度,在地球上可看見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下半晚可見。

標籤: 月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mpgn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