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顯微鏡成像原理

顯微鏡成像原理

顯微鏡是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顯微鏡要經過凸透鏡兩次成像,第一次物體介於物鏡的一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實像位於目鏡焦點或者焦點之內,被再次放大,形成了倒立放大的虛像。

顯微鏡成像原理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什麼?

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為:

1、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台和反光鏡組成。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物鏡的凸透鏡焦距小於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物鏡相當於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於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波長的1/2,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對顯微鏡研製,微生物學有巨大貢獻的人為列文虎克、荷蘭籍。

擴展資料:

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託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台的邊緣,應放在距邊緣10cm處,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藥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台,如果沾污應立即用擦鏡紙擦淨。

5、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準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6、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觀察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後,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顯微鏡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是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

因同一件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與物體離眼睛的距離有關,所以一般規定像離眼睛距離為25釐米(明視距離)處的放大率為儀器的放大率。顯微鏡觀察物體時通常視角甚小,因此視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侷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裏,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於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於醫生治療疾病。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擴展資料:

顯微鏡分類

光學顯微鏡有多種分類方法,按使用目鏡的數目可分為三目,雙目和單目顯微鏡;按圖像是否有立體感可分為立體視覺和非立體視覺顯微鏡;按觀察對像可分為生物和金相顯微鏡等;按光學原理可分為偏光,相襯和微分干涉對比顯微鏡等。

按光源類型可分為普通光、熒光、紅外光和激光顯微鏡等;按接收器類型可分為目視、攝影和電視顯微鏡等。常用的顯微鏡有雙目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紫外熒光顯微鏡等。

雙目體視顯微鏡是利用雙通道光路,為左右兩眼提供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圖像。它實質上是兩個單鏡筒顯微鏡並列放置,兩個鏡筒的光軸構成相當於人們用雙目觀察一個物體時所形成的視角。

以此形成三維空間的立體視覺圖像。雙目體視顯微鏡在生物、醫學領域廣泛用於切片操作和顯微外科手術;在工業中用於微小零件和集成電路的觀測、裝配、檢查等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光學顯微鏡

顯微鏡成像原理是什麼?

望遠鏡成像原理:

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目鏡和物鏡組成。它的結構特點是物鏡的焦距長而目鏡的焦距短,物鏡的作用是得到遠處物體的實像,由於物體離物鏡非常遠,所以物體上各點發射到物鏡上的光線幾乎是平行光束,這樣的光線經過物鏡匯聚後,就在物鏡焦點外,離焦點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這個倒立的、縮小的實像又位於目鏡的焦點以內,所以目鏡起了放大鏡的作用,目鏡把經過物鏡的倒立的的、縮小的實像放大成了一個正立的、放大的虛像。這就是遠處物體通過望遠鏡所成的虛像。

顯微鏡成像原理:

顯微鏡也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它的目鏡焦距很短,物鏡的焦距更短。也可以説物鏡焦距比目鏡焦距短。細微物體在物鏡焦距之外十分靠近物鏡焦點的位置,生成一個倒立的、放大的實像。

這個倒立的放大的實像又落在目鏡的焦距之內,且十分靠近目鏡焦點位置,經目鏡放大為一個倒立的(對原物而言)、放大的虛像。顯微鏡發明過程: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侷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裏,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於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於醫生治療疾病。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複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標籤: 成像 顯微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jrk8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