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古建築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古建築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古建築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嗎的答案是:不屬於

古建築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古建築不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對某地區化傳承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或表現,如括民俗、文化、信仰、傳統、知識和語言等各種非物質形式的智慧財產。若是物質形式,則依《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的世界遺產評定準則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各項文化和自然遺產,是教科文組織的另一項不同的計劃。

古建築是指具有歷史意義的建國之前的民用建築和公共建築,其包括民國時期的建築。在中國,很多古鎮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還保留着一些古建築。然而,在大興土木的現在,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以及保護古代建築及其藴含的文化特質;做到既讓古代建築文化保存於世,也讓古代文化遺產產生現代價值。

連日來,樑思成林徽因故居、長沙古城牆、重慶蔣介石行營都成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名人故居和古建築頻頻被破壞,引起了人們對於古建築保護的諸多討論和思考。

與此同時,知名建築及藝術評論家方振寧正在為鐘鼓樓間的四合院和前門廊坊頭條、廊坊二條的保護做着自己的努力。他連續多日在自己的微博和博客中,對上述地區的現狀做了梳理,希望能夠引起人們對古建築保護的更多注意。作為一名當代建築的評論和策展人,方振寧先生從1985年開始關注古建築的保護,並且十分重視如何使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兩者兼顧。他在採訪中説道,“我在策劃建築展覽的時候,很關注這樣的主題,比如怎樣保存、記憶老建築,怎樣將他們改造成21世紀仍能夠使用的場所。會特別強調這兩個方面怎樣交替的運用,這是關於傳承和記憶的問題。”

面對越來越多的古建築被破壞事件在不同地區發生的情況,方振寧先生認為,如今在古建築的保護過程中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樑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鬥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託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樑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樑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g481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