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金縷玉衣出土在哪裏

金縷玉衣出土在哪裏

金縷玉衣出土在哪裏的答案是: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山東。

金縷玉衣出土在哪裏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山東,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説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因為“金縷玉衣”用到的材料為玉片和金絲,因此盜墓賊經常闖入王室貴族的墓室並盜走,導致墓室被破壞。

為了更好避免這種情況,到三國時期的曹丕下令禁用玉衣為止,玉衣一共“流行”了四百餘年。

“玉衣”又被稱為“玉匣”,是漢代時期帝王和各級貴族死世後所穿的殮服。

這種衣服並非採用普通的布料或者絲綢,而是採用玉石製作,只因漢代人將玉視作“山嶽精英”,將金玉放置在人體的九竅,則人死後的精氣不會外泄,屍骨也不會腐朽,即可做到來世投胎再次降生,生生世世,循環往復。

正因如此,金縷玉衣的外觀與人體的形狀相似。

金縷玉衣不管是原料或是做工步驟都要求十分細緻,因此在玉衣“流行”之初,漢代的歷代統治者便專門設置了“東園”,即負責金縷玉衣生產的場所。

“東園”內的工匠們從原料的選取開始,依次進行鑽孔等十幾道工序加工,加工後工匠們又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將玉片打磨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最後親手用金絲將不同的玉片一點點編綴。

要製成全衣要耗費的玉片和金絲十分之多,漢代工匠將玉片整齊排列,用金線縫合嚴密,成衣顏色呈現燦爛的金黃色,表面看來卻平整光滑,屬實令人震驚。

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漢代工匠們高超的技術和王公貴族們奢侈的生活

揭開金縷玉衣之謎

滿城漢墓文物埋藏極為豐富,中山王劉勝及其王后竇綰墓出土珍貴文物達1萬餘件。

劉勝和竇綰二人死後都身着金縷玉衣,劉勝為男式,竇綰為女式。皆金縷,這裏主要介紹劉勝的金縷玉衣。

主室是劉勝墓中埋藏最為豐富的地方,大量珍貴文物都發現在主室。劉勝穿着的也是我國第一次發現的金縷玉衣,它出自主室的棺槨之中,就墓的整體來説主室是處於全墓的中心位置,屬於內藏槨。

7月12日,主室的石門被打開。當考古工作者第一次見到這樣奇特的用金絲和閃亮玉片編綴的葬服時,大家不覺地呀了一聲,好哇!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對我們這一羣考古工作者來説,有的從事了幾十年的考古工作,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豪華的葬服。大家僅從《史記》《漢書》等有關記載知道漢朝皇帝、諸侯王死後用穿着金、銀縷玉匣,或玉匣葬服,而從來沒有見到過實物。從文物報道中瞭解到解放前,考古工作者在邯鄲王朗村西漢墓中出土過玉片。當時推其為《墨子·節葬篇》中載“含珠鱗施”。大家不約而同地説:“這次重要發現必將在國內外引起震驚。”

玉衣作為人身形態,包括頭、軀幹、四肢、手足等,很是齊全。死者身着玉衣仰卧,頭部枕一長方鎏金鑲玉銅枕。雙手覆於下腹部,左手執玉璜,右手執玉圭。在生殖器上覆蓋一圓形玉罐。肛門內塞有一玉塞。在玉衣的左側有長柄鐵環刀一把,刀側有金帶銙。在玉衣的右側有玉具鐵劍二柄。在玉衣右側的棺槨之間殉葬了大量的玉器、武器等。這些都是死者生前隨身攜用之物。

劉勝的玉衣,在清理後室時,由於室頂石板下塌和棺槨的坍塌,在玉衣上面覆蓋了一層腐朽的木質和漆皮。用竹籤、毛刷輕輕取下漆皮和朽木板灰後,發現了這一由金絲和玉片編綴而成的金縷玉衣。墓主人骨屍早已腐朽,使玉衣變成了一個長1.88米由玉片組成人體形象的扁體。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這五大部分已經變形。有的連綴玉片的金絲也已經摺斷。一面清理還要一面加固。清理當時逐件編號、繪圖、照相和記錄。已經發現位置錯了的要恢復原位,逐件把金絲和玉片加固。使其各部位不再脱鬆散亂。就地繪製成一張原大的圖。逐件把編號標明在圖上,照相和記錄隨清理隨進行。但對於正面搞的比較詳細。而玉衣背面圖尚壓在下面無法進行技術性工作。所以要在取下後到室內進行。

標籤: 金縷玉衣 出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dxmm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