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B5紙的標準大小是多少

B5紙的標準大小是多少

B5紙的標準大小是多少的答案是:17.6cm*25cm

B5紙的標準大小是多少

紙張尺寸定義:紙張尺寸是指摺頁機配頁機能夠支持紙張的尺寸範圍,一般包括一個最大的尺寸和一個最小尺寸,一般用紙張的規格來表示。如果大於或者小於這個尺寸範圍的紙張,產品則無法對其進行摺頁和配頁。

紙張的規格是指紙張製成後,經過修整切邊,裁成一定的尺寸。過去是以多少“開”(例如8開或16開等)來表示紙張的大小,如今我國採用國際標準,規定以A0、A1、A2、B1、B2......等標記來表示紙張的幅面規格。標準規定紙張的幅寬(以X表示)和長度(以Y表示)的比例關係為X:Y=1:n。

按照紙張幅面的基本面積,把幅面規格分為A系列、B系列和C系列,幅面規格為A0的幅面尺寸為:841mm×1189mm,幅面面積為1平方米;B0的幅面尺寸為1000mm×1414mm,幅面面積為1.4平方米;C0的幅面尺寸為917mm×1297mm,幅面面積為1.2平方米;複印紙的幅面規格只採用A系列和B系列。若將A0紙張沿長度方式對開成兩等分,便成為A1規格,將A1紙張沿長度方向對開,便成為A2規格,如此對開至A8規格;B0紙張亦按此法對開至B8規格。A0~A8和B0~B8的幅面尺寸見下表所列。其中A3、A4、A5、A6和B4、B5、B6七種幅面規格為複印紙常用的規格。

許多國家使用的是ISO 216國際標準來定義紙張的尺寸,此標準源自德國,

公元2世紀的蔡倫造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

然而紙的出現遠比這個要早,蔡倫最大的功績是改進了造紙術,蔡倫的改進使得材料更為便宜易得,製作方法更為簡便,易於推廣。

但是由於造紙的工藝畢竟有限,直到唐朝,他們所用的紙都是非常短小的。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高7寸1分,《中秋帖》8寸4分。《蘭亭序》高7寸左右,算是比較大的了。

到了唐代,紙的寬度還是無法做寬,但是能將其做的更長,紙往往做成狹長的手卷形。

東晉末年到唐朝初年,流行一種麻做的硬黃紙,因為麻的纖維比較長,能將紙做的更大。這種紙比較厚,做好之後用蠟來染。寫字的時候不透墨,毛筆纖毫畢現。

現存的唐摹本王羲之書法,都是用這種紙摹出來的。

晉唐還有楮皮紙、繭紙、苔紙等,都是比較厚,很硬的紙。

較厚、很硬,這點很重要,並不是他們做不出薄的紙來,這和當時的書寫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直接影響到書法的筆法。這個下一節細説,我們繼續梳理書寫紙的發展脈絡。

宋元時期造紙技術更加成熟,可以説是登峯造極。以前名紙,無不仿造,尤以澄心堂紙為最佳,宋代的許多著名書畫家多用此紙。除此之外,張有自造紙也很有名。至於箋紙、匹紙、各色箋紙和藏經紙更是名目繁多,不可屈數。

元代造紙中之特異者,有白鹿紙、黃麻紙、鉛山紙、常山紙、英山紙、觀音紙、清江紙、上虞紙,箋紙則有彩色粉箋、蠟箋、黃箋、花箋、羅紋箋等。

標籤: b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d1w9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