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蛐蛐有幾條腿

蛐蛐有幾條腿

蛐蛐有幾條腿的答案是:6條

蛐蛐有幾條腿

蟋蟀亦稱“促織”、“趨織”、“吟蛩”、“蛐蛐兒”。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觸角較(比)體軀(軀體)為長。雌性的產卵管裸出。雄性善鳴,好鬥。種類很多,最普通的為中華蟋蟀,體長約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發音。

蟋蟀有6條腿,前面四條腿是步行足,後面兩條腿是用於跳躍的,並且蟋蟀的脛節還有鼓膜聽器,蟋蟀常被拿來玩鬥,而且它的跳躍能力也很好。

雄蟋蟀的前翅上有發聲器,通常它將前翅舉起來,左右進行摩擦,就能使前翅上的發音鏡震動,繼而發出聲音,一般雌蟋蟀不會叫。

蟋蟀在發情期的時候,會不停的震動它們的翅膀,發出聲音吸引異性進行交配,並且在發情期的蟋蟀,都非常好鬥,所以很多人會在蟋蟀發情的時候讓它們打鬥。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對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亞科55 族 595 屬(包括 17 個化石屬),約 4649 種(亞種)(包括 50 個化石種)。該科昆蟲體長大於 3cm,缺少鱗片;觸角絲狀,長於身體;跗節 3 節,前足為步行足,脛節常具鼓膜聽器,後足為跳躍足;多數種類雄蟲前翅具發聲結構;雌性產卵瓣發達,呈刀狀、矛狀或長板狀

蟋蟀的分佈地域極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黃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歡棲息在土壤稍為濕潤的山坡、田野、亂石堆和草叢之中。

(Gryllus chinensis)。體長約2釐米,體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發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發音。聽器位於前足脛節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磚石縫中活動,為害植物根、莖、葉、種子和果實等,多於夜間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農業害蟲。

大棺頭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頭扁,前端平,向前傾斜,雄性頭向兩側明顯突出,雄性之間也會打鬥,但鬥性不及鬥蟋。

(Gryllus testaceus),身體暗黑色,有光澤,兩複眼的內上方具有黃條紋,直達頭後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澤,後翅較發達,具備短暫飛行能力。雌性的產卵器長達2釐米。夜間覓食,成蟲、若蟲均危害大豆、高粱、花生、瓜類、蔬菜等作物。全國各省多有分佈。

又稱“白蟋蟀”,因常見於農村灶內而得名灶蟀。白蟋蟀是直翅目中的一個亞種,有別於田間蟋蟀,其體態較小,性格温和,通體呈乳白色,個頭大的如花生米,小的如麥粒,扁平的腦袋兩側長有一對觸鬚、一對複眼,圓筒狀的腹腔上有褐紅色的環形花紋,腹端有一八字形小尾巴,背上有退化的四隻小翅膀,兩條弓起的大腿是其彈跳的主要器官。這小生靈能爬善跳,機靈乖巧,偶爾捉一隻放入掌心,它會舞動觸鬚,與人對視,併發出鳴叫聲,然後迅速跳出掌心逃遁。老農常將其放入小葫蘆內飼養,在大雪紛飛、滴水成冰的嚴冬,仍能聽到它的叫聲。

標籤: 蛐蛐 幾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8o1j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