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關於黨史的小故事有哪些

關於黨史的小故事有哪些

關於黨史的小故事有哪些

一台水力軋花機(1)

1922年,21歲的陳毅回鄉時,做過一件至今仍被鄉親們傳為佳話的事情。當時,農村極為落後,只有一些人力驅動的前清時安裝的農業機械。以軋棉花的機子為例,需要3到5個壯勞動力輪番上陣才能驅動,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陳毅步行於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裏的軋花機太過笨重,費時又費力。為何不為鄉親們改裝成水力驅動?也正好將學到的知識用之於民,讓鄉親們認識到科學與知識的力量。

陳毅很快便將想法付諸實踐,經過試用,陳毅改裝的軋花機不僅省了勞動力,軋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看稀奇”,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讚,陳毅格外開心。

隨後,他向留法的同學蔡和森去信,申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之後,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組織已經同意他的請求。1923年初,陳毅離開故鄉。從此,堅定地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如今,這台水力軋花機仍然保存在陳毅生平事蹟陳列館中。

一張摺痕照片(2)

陳毅生平事蹟陳列館珍藏着一張帶有深深摺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羣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到達延安後,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

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時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毛澤東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穫。毛澤東覆信稱讚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

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並落款為“兒仲弘敬書”。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

在休整中擴軍(3)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裏休整了一天。這裏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裏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

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餬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併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羣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

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歎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着你們一道走。”他們説:“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

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羣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標籤: 黨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6w5r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