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趕秋節的起源有哪些説法

趕秋節的起源有哪些説法

趕秋節的起源有哪些説法

趕秋節起源有3種説法:相傳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人,射中山鷹時,墜落一隻花鞋。巴貴達惹為了找到花鞋主人,設計“八人秋”風車邀約村寨的男女來玩,然後如願找到花鞋主人,後演變成趕秋節。神農派一男女去東方尋種子種五穀,苗族人稱他們為秋公秋婆,趕秋節就是苗族先民為感恩神農及秋公秋婆而舉行的活動。

1、苗族人民在寬坪中豎一根花柱,把牛綁在花柱上,在鑼鼓聲中殺牛分肉,再舉行跳鼓,唱歌等方式慶祝節日。

2、趕秋節又稱秋社節、交秋節,這是湘西花垣、鳳凰、吉首、瀘溪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3、在立秋時,當地羣眾停止幹農活,穿上盛裝,結伴成羣,歡聚在傳統的秋坡上,進行打鞦韆、吹笙、歌舞等娛樂活動。

4、活動完畢時,由眾人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預祝豐收和幸福。

5、趕秋節插入英雄美女的愛情傳説,使趕秋節成為了具有禱唸神農取谷種偉業和歌頌自由愛情意義的羣眾性娛樂節俗活動,花垣縣麻慄場的趕秋節,每年參加的羣眾達七八萬人之多。

6、可見苗民對神農派人取谷種之崇拜。

7、趕秋節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説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

8、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杆腳下,吹蘆生、彈響蔑、跳腳架、耍大刀、鬥牛、摔跤、鬥畫眉、爬花杆。

標籤: 秋節 起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009p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