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誰説的話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誰説的話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西漢時期的陳湯説的,意思是:對冒犯我強大漢朝的行為的人,即使再遙遠也要誅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漢廷對外政策的基本策略。

漢朝軍隊果斷出擊北匈奴,滅了北匈奴在郅支城重建的國家,解除了郅支單于所部對漢朝的威脅,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名言。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誰説的話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九《漢紀二十一》。陳湯自小跟着父母過着清貧的生活。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是他卻喜歡讀書,只要拿到書,他就會着迷地看起書來。後來隨着他讀的書越來越多,他知道的知識也越來越多,漸漸地,就成為了大家口中的才子。

父母見到他如此酷愛讀書,又確實學到了不少的知識,於是便打算讓他通過做官之路改變家境,也改變他的未來。那時想要為官從政可不是靠着科舉考試來的,而是需要通過孝廉舉薦才行。所以陳湯的父母就省吃儉用,用攢下來的錢賄賂了孝廉,可惜的是,孝廉根本不為所動,還説陳湯即便文采再高也不適合做官,其實就是讓陳湯放棄為官之路,另尋他路。

陳湯看到父母如此努力也沒有得到一個機會,也就明白了自己確實無法從孝廉這裏找到出路。但是他也不想就此放棄,所以他就來到了許多達官顯貴都在的長安,希望在這裏能找到新的機會。沒想到,來到長安後不久,陳湯就有幸獲得了別人的賞識,擔任了御膳房採購一職。

雖然這個職位十分普通,但並沒有多少權力,而且還很容易為別人背鍋。但是這個職位也是陳湯好不容易得到的,這也算是成功的第一步。而且這個職位也不全是沒有好處的,至少他可以接觸到平日裏接觸不到的那些達官顯貴們,如果有幸得到他們的賞識,那麼陳湯就可以因此得到一個更高的職位,離自己的夢想就會更近一步。

事實的確在朝着陳湯預定的方向在發展,他不僅得到了富平侯張勃的賞識,還得到了一個為官的機會。可惜,他的父親居然也在同一時間去世了。按照漢朝的制度,陳湯作為兒子,是需要回家守孝三年的。但陳湯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就會消失。

隱忍多年的陳湯不希望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所以就將此事隱瞞了下來,為做官積極做着準備。卻沒想到,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很快陳湯父親去世的消息就被人給查了出來,至此,他在人們心目的形象也大打折扣,被人認為是一個不孝之人,不僅失去了做官的機會,還要在牢獄中接受懲罰。在重獲自由後,陳湯依舊對做官不死心,所以他就前往了西域,擔任了西域的都護府副校尉一職,希望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雖然這個職位聽起來還是有一定的權力的,但其實這個職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陳湯一個無權無勢的人隻身來到西域,也不可能得到高職位。

但是這個職位也比較危險。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這個職位是要守護邊疆,守護西域,是需要和外來侵略者進行戰鬥的。但可惜的是,漢朝那些歷代名將早已入土為安,缺少了有勇有謀的將領的帶領,他們保家衞國的工作做得也不是很順暢。外來侵略者就是在知道了漢朝已經沒有了可以和衞青、霍去病等大將相匹敵的將領,才會有恃無恐地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邊疆。

陳湯在來到西域後,詳細地瞭解了敵我雙方的情況,隨即就想出了一個可行的辦法。他建議先想方設法破壞掉西域兩個最大部落之間的聯盟,然後再一個個解決。上司聽後也覺得這個方法不錯,但陳湯卻提議上司不要上報,因為朝中的頑固勢力是不會同意的,想打勝仗就只能悄悄進行。

但上司還是害怕,所以就一直拖着。直到後來上司病倒了,陳湯才假傳了聖旨,帶着士兵們大敗了西域兩大部落。雖然陳湯打了勝仗,解決了漢朝的外患,但是他假傳聖旨,也犯了死罪,所以陳湯已經看開了,左右不過是一個死字罷了。

但是他還是想要喊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那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皇帝聽後,覺得陳湯是一個愛國之人,又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就免除了他的刑罰,封了陳湯為關內侯。

標籤: 雖遠必 華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r28w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