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我"指誰

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我"指誰

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我"指李白。這句詩出自李白的《贈汪倫》,所以“我”是指李白。

全詩如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我"指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註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

後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李白愛飲酒作詩,喜歡四處遊歷名勝古蹟,喜歡交朋友,汪倫就是他的一個朋友。李白是個家喻户曉的歷史名人,而汪倫這個人並沒有多麼出名,他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為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

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説詩晬語》上)。

標籤: 汪倫 情詩 不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ow4p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