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鈍感力的意思

鈍感力的意思

“鈍感力”一詞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他的解釋。

“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的意思

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不等於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遇的一種耐力,是厚着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鈍感是心理學名詞,與“敏感”意思相對,詞性相同,兩者互為反義詞。鈍感是人的動作活動反應慢度的標尺,是用來描述人活動速率的。

鈍感係數越高則對外部反應越遲鈍,同時其敏感度也會越低,人的思維只有鈍感係數與敏感係數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較為理性的思維,否則反之。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鈍感力之所以讓一個人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中勝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鈍感的背後是強烈的自我認知力,或者稱之為自信力。認知自己是困難的,但是能夠正確而深刻地認知自己,無疑是一種出色的能力—許多成功的人共同擁有的素質之一就是:他們都清晰地知道自己優勢何在、自己能做什麼、自己要往什麼方向去。 在這個浮華喧囂的社會中,自我認知能力能夠讓一個人冷靜分析自己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判斷出自己優勢與劣勢,從而清晰地找準自己的位置。

華人首富李嘉誠早年生活艱苦,經歷過無數磨難。少年時他曾在香港的茶樓裏做侍應生。雖然身為侍應生,但李嘉誠有種強烈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名實業家。可是,像他這樣沒有後台、沒有本錢的人,該怎樣才能投身實業呢?早熟的李嘉誠對自我有強烈的認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銷售員的潛質,而且做銷售員可以更快積累資本成就自己實業家的夢想—在這種強烈自我認知引導下,17歲的李嘉誠大膽地邁出了新的一步,他辭掉了茶樓裏的安穩工作,成為一家塑膠廠的推銷員。

在辛苦的推銷生涯中,儘管經歷種種艱苦困厄與打擊,但李嘉誠毫不退縮,而是“遲鈍”地去迴應各種嘲笑,因為從17歲那一年他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定位與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憑着自己的努力終會成就一番驚人事業。由於自我認知而形成的鈍感力是一種高度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在充滿壓力與挑戰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時,依然能看到遠方搖曳着的希望之燈,鼓勵着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向前,最終抵達輝煌的終點。

標籤: 感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nq8y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