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攻緬之戰:李定國和白文選保衞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搏

攻緬之戰:李定國和白文選保衞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搏

在1659年的二月,明清兩軍之間爆發了最後一場大規模決戰——磨盤山之戰。這場戰鬥中,吳三桂的軍隊遭受了重創,而李定國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不到兩千名士兵倖存。隨後,明朝鞏昌王白文選與李定國餘部在木邦相會,他們商議後決定前往緬甸尋找被俘的明朝皇帝。皇帝的逃亡對正在各地堅守的明軍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找到並解救皇帝變得至關重要。

攻緬之戰:李定國和白文選保衞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搏

困境與艱難決策

皇帝逃入緬甸後,緬甸當局提出了將明方人員交出武裝的要求。在李定國的命令下,負責護衞皇帝的靳統武等人拒絕交出武器,但又不敢將皇帝直接挾持。這種局面使明方人員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因為緬甸要求他們交出武器,將皇帝置於危險之中。最終,明朝皇帝以空手進入緬甸領土,這意味着他們失去了最後的自衞手段。

投鼠忌器:皇帝的命運被左右

在這一時刻,緬甸當局開始逐漸明白,持有皇帝的人是最大的籌碼,他們希望與大明王朝保持友好關係,因此可以向中國獻上如此寶貴的“見面禮”。然而,緬甸並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個重要的戰略資本,因此拒絕將皇帝交還給明軍。

這一情況加深了明軍的不滿。為了保衞皇帝並維護自身的尊嚴,白文選派出12名使者前往緬甸解釋情況。這些使者都一去不復返。緬甸甚至大膽進入明軍的大營,搶奪馬匹。這一情況激怒了白文選,他不得不採取行動來保衞自己的人員和尊嚴。這一衝突導致了一場大規模的戰鬥,明軍最終殺死了大約近萬名緬甸軍人,損失慘重。

這場勝利也是慘痛的勝利,明軍的損失達到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士兵,不少人溺水喪生。緬甸人焚燒了明軍營地外的房屋,使明軍處境更加惡劣。同時,明軍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供應,因此被迫撤退。

攻緬之戰:李定國和白文選保衞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搏 第2張

明軍的頑強與犧牲

四月份,廣昌侯高文貴和懷仁侯吳子聖準備前往緬甸迎接皇帝。緬甸當局再次拒絕釋放皇帝,導致白文選下令再次進攻緬甸。這次戰鬥使緬甸大軍遭受重創,明軍損失了大量的士兵。儘管明軍取得了勝利,但這場勝利也是以慘重的犧牲為代價。

緬甸當局迫使皇帝下令明軍撤退。這次退兵後,明軍的狀況更加困難,因為他們遭受了重大人員和糧食的損失。最終,明軍不得不放棄對皇帝的救援行動,因為他們無法滿足緬甸的條件。

攻緬之戰:李定國和白文選保衞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搏 第3張

攻緬之戰是明清交替期的一場重要戰鬥,也是明軍最後的努力。明軍的官兵們為保衞大明王朝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在艱苦的戰鬥中,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明朝皇帝的命運也在此時被左右,他的逃離和被俘虜對明軍士氣產生了不利影響。這一時期的歷史充滿了戰鬥、犧牲和無奈,也反映了時局的動盪和明朝的覆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mrd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