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誰發明的人造衞星

誰發明的人造衞星

蘇聯科學家團隊。

人造衞星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是蘇聯科學家團隊的發明成果。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佈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衞星送入軌道。美國官員宣稱,不僅因蘇聯首先成功地發射衞星感到震驚,而且對這顆衞星的體積之大感到驚訝,這顆衞星重83公斤,比美國準備在第二年初發射的衞星重8倍。

蘇聯宣佈説,這顆衞星的球體直徑為55釐米,繞地球一週需1小時35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為900公里。用兩個頻道連續發送信號。由於運行軌道和赤道成65度夾角,因此它每日可兩次在莫斯科上空通過。蘇聯對發射這顆衞星的火箭沒做詳細報道,不過曾提到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離開地面。所以説,這次發射開闢了星際航行的道路

勘探資源、觀測氣象、軍事偵察、通訊廣播、導航、觀測天體等等。人造衞星的優點在於能同時處理大量的資料及能傳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顆衞星即能涵蓋全球各地。人造衞星分為民用和軍用,民用衞星主要用於通訊、導航、科學實驗等;軍用衞星則用於偵查、檢測對方軍事情報。

可分為廣播衞星、通訊衞星、氣象衞星、地球觀測衞星、導航衞星、天文學衞星、偵查衞星、空間衞星、免拖曳衞星、科學技術衞星、預警衞星、反衞星衞星等。

廣播衞星:專為衞星電視設計及製造的人造衞星。

通訊衞星:通訊衞星是目前與大家生活關係最密切的人造衞星。舉凡電視的轉播、個人的移動電話、與高速網絡等和通訊有關的服務,都和通訊衞星脱離不了關係。

誰發明的人造衞星

氣象衞星:古時候的人們對於多變的氣候,最多隻能憑著經驗加以揣測。而氣象衞星的出現,使得人們得以掌握數日內的氣候變化。氣象衞星從遙遠的太空中觀測地球,不但能觀測大區域天氣的變化,針對小區域的天氣變化做觀察也一樣是他的例行任務。一般我們在看新聞的天氣預報時,主播背後的那幅衞星雲圖就是氣象衞星的觀測結果。而颱風的預報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氣象衞星除了對地球天氣與氣候的觀察外,他還能對所謂的太空天氣做監測工作。如太陽表面的風暴便屬此類。此類的事件經常會造成地球上許多電器物件損毀。氣象衞星還有其他功能。它能為諸如洪澇、森林大火等天然災害提供監測情報,同時也能對諸如漁場資源、或土地資源提供一定的情報。如此可使各種天然資源開發與天災救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球觀測衞星:這些衞星允許科學家聚集有價值的關於地球的生態系統的數據。

導航衞星:導航衞星一開始都是為了軍事用途而設計的,而後由於民間的需求殷切,所以軍方才將此技術解密釋出。其中最著名、應用也最廣的,便是原屬於美國軍方使用的全球衞星定位系統,其簡稱為GPS。全球衞星系統的使用,使得人類的交通更加安全、也更加有效率。尤其是對航行於茫茫大海中的船或廣闊無際天空中的飛機,有了全球衞星定位系統,他們將不至於迷失方向,並且能將航道控制在最有效率的路線上。因此除了增加安全性外、更能進一步降低航運成本。同時不僅是海運與空運,其他如鐵路運輸均能借此提高運輸效率。由於電子科技的發達,全球定位系統的接收儀器越做越小。已有一些先進的車廠將此套設備安裝在個人車輛上。其功用不但能當地圖使用,更能借由地面的服務站為車主導引至最近的路線、甚至是避開塞車的麻煩。直到今日,全球衞星定位系統大多與其他種類的衞星相輔相成,使得前述的各種衞星有更精確的定位能力,有大大的提高了資料的可用性。

人造地球衞星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各方面都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人造地球衞星種類繁多,用途不一,軌道高度也各不相同,按其軌道高度的不同可將衞星分為:

①低軌衞星——軌道高度低於5km;

②中高軌衞星——軌道高度在5~20km;

③高軌衞星——軌道高度在20km以上。NASA對現有的人造地球衞星在空間分佈的照片,地球像一個蜂窩,被衞星環繞着,除了地球同步軌道衞星外其餘大部分衞星離地球表面都很近。而地球同步軌道衞星距離地球的高度約為36000 km,約為5.7個地球半徑。

標籤: 人造衞星 發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lqlm1y.html